01
去年冬天,我參加了市裡的女子半程馬拉松賽。
往年我參加男女混跑的半程馬拉松賽,淨成績都超過了兩小時,這次我想打破一下自己的紀錄。
開始的10公裡,我一路遙遙領先,跑得輕鬆自如。我甚至想:加把油,說不定還能拿名次。
接著,我又跑過了11公裡,13公裡,15公裡……
到了16公裡的路牌下,我停下來在路邊補給能量。脫下跑鞋,我發現我的新襪子已經磨破,右腳大拇指的指甲殼也因為擠壓而變黑,我突然就感覺自己累了。
繼續向前堅持了兩公裡,我感覺越來越吃力。雙腳沉重,雙腿酸軟。我安慰著自己:反正離終點也不遠了,乾脆歇一會,慢慢走吧!實在跑不動,放棄也不是不可以……
我剛停下腳步,一個陪跑員經過我身邊,大喊一聲:「加油!別讓最後三公裡毀掉你!不衝過臨界點,前面99%的努力就白費了!」
這話突然就把我敲醒了。是啊,我來參賽,是為了路上休息嗎?前面跨過橋、爬過坡、穿過彎道,現在只剩下短短的3公裡,我為什麼不能保持一路向前的勇氣?
我咬緊牙關,拔腿就跑。最終以兩小時以內的好成績,勝利完賽,打破了自己的馬拉松跑步紀錄。
堅持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最接近成功的時候,也是最考驗人意志的時候。
02
我曾經就吃過「最後三公裡」的虧。
讀師範的時候,我的普通話很不錯。同學們羨慕我清亮的音色,都說我是天生的播音員苗子,就連老師也鼓勵我朝這個方向發展。
當播音員一直是我的夢想,得到老師鼓勵後,我更是信心倍增,開始勤學苦練。
我隨時帶著筆和本子,糾正錯字錯音,連走路都不忘練習朗誦。語言基礎課上,眼花繚亂的拼音聲調、多音字、多義詞,同學們都說頭昏腦漲,我卻興致盎然,甚至以背誦課文為樂。
我被選入學校朗誦藝術團,兼任校廣播站的播音員,老師還專門安排我每周給新生上普通話推廣課。
兩年後,我的收穫頗豐:推普標兵、十佳節目主持人、故事大王等,一本本榮譽證書凝聚著我的汗水,也承載著我的夢想。
但是,我在第三年的時候放棄了。當時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我們畢業後要定向當老師,我感覺特別沮喪,再也不想花時間在普通話上了,我推卸了所有的工作,也不再刻意練習。
沒想到,我卻因此錯過了一次很好的機會。
畢業前夕,市電視臺和電臺都到我們學校來招錄播音人才,那時,我已經有一年沒有練習,飲食也沒有忌口了。雖然普通話底子還在,但臨場表現時明顯感覺自己生疏了,長期的辛辣進食也讓我的聲音略顯沙啞,音色遠不如我的競爭對手,我也因此與夢想失之交臂。
此後多年,我再也沒碰到過這樣的機會。
如果當時不放棄,我的人生或許能迎來另一種可能。
有時候,我們離目標真的就差那麼一口氣,但就是因為這一口氣沒堅持下來,造成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03
物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臨界點」,特指事物發生質變的那個節點。比如水會在0度結冰,會在100度沸騰,當它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就是性質發生變化的時候。
這種臨界點效應,在生活中很常見。
許多人在開始一件事的時候,都幹勁十足,到了最後關頭卻草草收場。我們往往因為看不到結果而放棄,卻不知,放棄的時候離我們想要的結果也許只有一步之遙。這道理就好比,守著一壺水,燒到了99度還沒看見沸騰,就以為它永遠不會沸騰了。
在成功的臨界點,很多人都當了逃兵。
努力了很久,最後一刻鬆懈了,所有的辛苦都泡湯了;勇敢了很久,最後一刻退縮了,機會就溜走了。
古話說,行百裡者半九十。熬到最後一刻,才能在臨界點爆發,而此前的所有努力,都是為蛻變那一刻做的鋪墊。
所以,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再堅持一會兒吧!就當馬拉松只剩下最後三公裡,想想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要對得起曾經吃過的苦。
衝過臨界點,你才能看到生命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