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鋁合金產業將迎來較快發展期

2020-12-0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航空航天鋁材是一種超高強度變形鋁合金,目前廣泛應用於航空工業。飛機用的鋁合金和普通鋁合金相比,對強度、硬度、韌性、抗疲勞性、塑性有較高的要求。航空鋁合金具有較好的力學和加工性能,固溶處理後塑性好,熱處理強化效果好,一般在150℃以下,且具有高的強度、韌性好,是理想的航空結構材料。

資料圖:航空鋁合金(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航空航天用鋁合金的主要特點是大型化和整體化、薄壁化和輕量化、斷面尺寸和形位公差精密化、組織性能的均勻化與優質化。根據飛機不同的使用條件和部位,航空航天用鋁合金主要為高強鋁合金、耐熱鋁合金、耐蝕鋁合金。高強鋁合金主要用於飛機機身部件、發動機艙、座椅、操縱系統等,使用最為廣泛。

 

  航空鋁合金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通過變形熱處理提高強度,另一個特點是難於焊接,鑑於鋁合金的焊接難點,因此,航空鋁合金通過熱變形製造整體結構件將會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

 

  航空鋁合金的應用

 

  航空鋁合金主要是可以熱處理的變形鋁合金,如2000和7000系列鋁合金。

 

  2000系列鋁合金代表2024、2A16(LY16)、2A02(LY6)。7000系列鋁合金代表7075主要含有鋅元素,也屬於航空系列,是鋁鎂鋅銅合金,是可熱處理的合金,屬於超硬鋁合金,有良好的耐磨性,也有良好的焊接性,但耐腐蝕性較差。2024航空鋁合金應用於要求高強度與硬度(包括高溫)的場合,如飛機重型、鍛件、厚板和擠壓材料,車輪與結構元件,多級火箭第一級燃料槽與太空飛行器零件,卡車構架與懸掛系統零件。

 

  據悉,進入空中的航天運載器,每減輕1公斤,其發射費用將節省約2萬美元,因此結構減重在航天領域可謂「克克計較」。戰鬥機重量若減輕15%,則可縮短飛機滑跑距離15%,增加航程20%,提高有效載荷30%。因此,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研製和開發航空航天用輕質結構材料。

 

  航空鋁合金憑藉密度小、強度適中、易加工成形、耐腐蝕性強,資源豐富、可回收性強等獨特的優勢,受到各方的關注,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

 

  當前,飛機上的蒙皮、梁、肋、桁條、隔框和起落架都可以用鋁合金製造,太空梭的乘員艙、前機身、中機身、後機身、垂尾、襟翼、升降副翼和水平尾翼都可以用鋁合金。而飛機依用途的不同,鋁的用量也不一樣。著重於經濟效益的民用機因鋁合金價格便宜而大量採用,如波音767客機採用的鋁合金約佔機體結構重量81%。

 

  目前,應用在航空民機的鋁合金材料主要有鋁合金鑄件、鋁合金鍛件、大斷面鋁合金擠壓型材、鋁合金厚板和鋁鋰合金等。

 

  在我國,大飛機的製造需求,正在強勁拉動鋁合金材料尤其是航空鋁合金材料需求。C919大型客機已經獲得國內外20多家航空公司500多架的訂單,ARJ21-700也有200多架訂單。根據計劃,到2018年,ARJ21支線客機、C919大飛機所用30%以上的鋁合金材料將採用國產鋁材。而中國大飛機對鋁合金材料的需求增加了中國航空鋁合金研發和規模化產業鏈的發展。

 

  如何實現鋁合金的整體構件

 

  鋁合金的整體構件是指由整塊毛坯加工製成的大型構件所組成的新型結構,代替傳統的拼接結構。而模鍛件和預拉伸板材是鋁合金整體結構件毛坯材料的兩種主要形式。隨著金屬板坯製造水平的提高,平面類整體結構件、板、框、肋、梁的鋁合金零件已普遍採用預拉伸板。預拉伸板通過在專用板材拉伸機上預先給毛坯材料少量的塑性變形,改變板材內部原有應力分布狀態,減少與均勻化內部固有的應力狀態。然而在整個加工過程中,除了工件材料特性和結構特性的影響,溫度的變化、毛坯初始殘餘應力和切削過程都能對整體件的加工造成影響。

 

  因此,在製造航空鋁合金整體構件時,利用開發的整體結構件變形預測系統,針對特定毛坯工件和加工工藝,完成工件的銑削加工變形預測;結合工件的結構特徵,分析工件變形的主要形式和原因;在加工工程中採用仿真系統,將仿真系統計算的結果數據直接調入優化模塊,通過建立相關數學模型,對現有工藝規程參數進行自動優化,實現數控加工的實時調控,完成整體構件的加工。

 

  航空用鋁合金產業面臨的困境

 

  就國內而言,大部分企業集中在中下遊,涉及上遊產業鋁土礦及氧化鋁生產的僅有中國鋁業公司、南山鋁業等大型企業,原鋁生產和鋁材加工上市公司較多。

 

  在原鋁生產過程中需要的鋁土礦,全球共有283億噸,主要集中分布在幾內亞、澳大利亞、巴西,合計儲量佔全球的57%,產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中國和巴西,合計產量佔全球的61%。

 

  中國鋁礦總量為7.35億噸左右,集中分布在山西、貴州、河南和廣西4省(區),約佔全國總儲量的90.9%,其餘擁有鋁土礦的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儲量合計僅佔全國總儲量的9.1%。

 

  我國鋁土礦除了分布集中外,以大、中型礦床居多。儲量大於2000萬噸的大型礦床共有31個,其擁有的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49%;儲量在2000噸~500萬噸之間的中型礦床共有83個,其擁有的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37%,大、中型礦床合計佔到了86%。

 

  面對中國鋁土礦自給程度逐漸下降,未來中國的鋁土礦依賴進口是一大趨勢,中國企業急需加大內部找礦、探礦力度,以及加快海外礦山收購步伐,以保障未來的原材料供給。而中國氧化鋁供給缺口不大,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在鋁土礦供給充足的前提下,完全能夠保障原鋁的生產需求。

 

  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原鋁的產能利用率下降,因而產量增長緩慢。受到2009年國家投資需求的拉動,2010年閒置產能紛紛復產,產量也大幅增長24.4%。近幾年,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國家對電解鋁行業實施限電限產政策,原鋁產量增速有所放緩。原鋁消耗量受經濟環境及國家政策的影響,增速呈現出與產量同樣的變化趨勢,增速趨緩。

 

  航空鋁合金的下遊產業鏈主要是鋁合金的加工及使用。航空鋁合金主要是可熱處理強化的變形鋁合金。因此航空鋁合金的下遊加工尤為重要。

 

  航空鋁合金加工材的下遊應用領域十分廣泛,與工業、交通運輸業、以及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密切的關係。航空用鋁合金主要是各種鍛件,軋制板材等鋁型材。航空鋁材下遊需求主要是交通運輸業,尤其是航空航天、國防領域等飛機飛彈等產品的製造。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飛機產業、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航空鋁合金下遊加工產業將迎來一個較快的發展階段,中國的航空鋁型材的消費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韓碩)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福建省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出臺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1月2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福建省體育局等11家部門日前聯合出臺《福建省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根據規劃,福建省將在十年內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內容豐富、產業帶動性強的航空運動產業體系,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新引擎。
  • 德陽鋁空動力產業發展迎來「全產業鏈」時代
    標誌著德陽鋁空動力產業發展迎來「全產業鏈」時代。  在德陽東深新能源公司產品展示區,該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基站備用電源、車載動力電池、航空動力電池、裝備電源(分布式/智能電網、快速充電樁)等產品,讓記者感到很是「神奇」——「讓鋁變成汽油一樣的燃料。」具有顛覆性的是,用鋁發電,鋁是不會消失的,可循環利用。
  • 不止火箭發射,海南航天產業或將在這些方面迎來大發展
    具體來說,集團公司將助力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積極謀劃所屬單位落戶海南,推動航天科技研發、商業航天發展以及航天國際合作;聚焦推動衛星應用服務,推進空間信息應用產業發展;積極參與智慧海南建設,通過數字賦能完善海南城市治理體系能力;大力拓展航天科教文體合作,共同打造知名航天論壇展會品牌;深入探索更多領域合作,推動海南高技術產業發展。
  • 鋁合金材料發展現狀、趨勢及展望
    來源:中國工程科學  2020年第22卷第5期  作者:管仁國,婁花芬,黃暉,梁霄鵬,肖翔,李慧中,李芳,王建軍,運新兵,曾黎濱  摘要:  本文綜合分析了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現狀,論述了我國鋁合金材料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
  • 煙臺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對我區培育航空航天產業、聚集高質量發展戰略科技力量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將聚焦海洋智能裝備與航天發射交叉融合,系統研究解決海上衛星發射面臨的發射回收支持裝備、指揮控制系統、海上發射火箭適應性及衛星應用等關鍵共性及卡脖子技術,為海上高頻、常態化發射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打造海上航天產業技術需求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樞。
  • 全球與中國航空鋁合金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全球與中國航空鋁合金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對航空鋁合金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航空鋁合金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航空鋁合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航空鋁合金技術標準、航空鋁合金市場規模、航空鋁合金行業潛在問題與航空鋁合金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 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召開:遙感應用產業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
    「未來,遙感應用作為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航空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未來。」在11月19日舉行的遙感應用技術論壇開幕式上,來自遙感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暢談遙感應用產業未來發展,充滿無限期待。
  • 鋁合金材料發展現狀、趨勢及展望__上海有色網
    SMM網訊:摘要:本文綜合分析了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應用現狀,論述了我國鋁合金材料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針對我國在一些關鍵鋁合金材料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在高性能鋁合金開發、加工工藝與智能控制等原創技術方面的不足,系統梳理了目前我國在鋁合金材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汽車、船舶、空天等領域的發展態勢,分析了鋁合金材料的市場需求。
  • 航空鋁材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形成一種互補的、基礎產業條件互惠互利的格局,重點是共同研發、聯合製造大飛機,各類大飛機研發將成為中俄經濟合作新領域。隨後俄羅斯又以聯合研製形式向中國空域產業集團轉移了米-26重型直升機的生產技術,中國將在國內組裝這一機型,俄羅斯還將以類似條件向中國轉移遠程幹線客機cr929的生產技術。
  • 航空航天鋁合金與普通鋁合金的區別
    【鋁道網】航空航天鋁材是一種超高強度變形鋁合金,目前廣泛應用於航空工業。飛機用的鋁合金和普通鋁合金相比,對強度、硬度、韌性、抗疲勞性、塑性有較高的要求。由於航空鋁材質量輕,輕量化效果顯著,已經取代鋼材並佔據當前航空材料的主導地位。航空裝備對鋁材的要求較高,是鋁材的重要高端應用市場。飛機上用的鋁合金有好多種。
  • 鋁合金材料發展現狀、趨勢及展望深度剖析!
    在新的產業形勢下,發展高端鋁合金材料綠色化、智能化的製備與加工技術對支撐我國關鍵製造業的可持續優質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此外,我國鋁合金材料產業粗放式發展的問題嚴重,產業規模增長雖快,但研製少,「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力量薄弱,高校與企業之間無法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所以,逐步推進相關研究和產業向高質量、高創新、高效率發展十分重要。
  • 關鍵技術攥在手,棟梁之「材」將可期
    (原標題:關鍵技術攥在手,棟梁之「材」將可期) 曾經封閉維修
  • 鎂合金/鋁合金壓鑄的市場潛力與發展
    原標題:鎂合金/鋁合金壓鑄的市場潛力與發展 來源:壓鑄鋁合金陽極氧化產業研究一、我國鎂合金鑄造的現狀及問題迄今為止,壓鑄(高壓鑄造)佔據著鎂合金結構件製造得主導地位。本世紀以來,鎂合金壓鑄結構件呈現出持續、快速的增長趨勢。
  • 新能源車市場火爆 激發鍛造鋁合金車輪產業發展
    7.鋁輪圈回收價值高,1個24kg的鋁合金輪圈回收價值達250元。  8.降低碳排放。  (1)生產製造過程中降低二氧化碳排量:生產1噸鋼鐵的碳排放量為1700kg;而生產1噸鋁的碳排放量是1500kg。以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的計算,生產1個23kg鋁輪圈比46kg的鐵輪圈的材料碳排放量可以減少87.4kg。
  • 衛星全球組網,廣州北鬥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
    【衛星全球組網,廣州北鬥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三號系統建成開通情況 穿越激蕩26年,幾代北鬥人的心血,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中國北鬥一起崛起的,還有應用產業中的中國科技力量。我國高精度衛星導航裝備市場從上世紀末95%產品依賴進口,20年後國產率躍升到95%。
  • 德翼高科:國產碳基複合材料助力航空產業振翅高飛
    在建德航空小鎮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德翼高科既是借勢者,也是推動者,是小鎮航空產業鏈的重要科技支撐。 編者按:從11月24日開始,杭州市投促局推出系列專題「進階的杭州——產業鏈招商發現之旅」,計劃推出十八期。該系列報導由杭州市投資促進局和21世紀經濟報導聯合策劃執行。
  • 2020-2026年中國鋁合金行業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鋁合金是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有色金屬結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機械製造、船舶及化學工業中已大量應用。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鋁合金焊接結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鋁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隨之深入。鋁合金是應用最多的合金。
  • 2018年中國鋁合金車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鋁合金車輪在具備輕量化的同時,兼備美觀、節能、散熱好、耐腐蝕、加工性好等綜合優勢,相信未來鋁合金車輪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除轎車外越來越多的中型、大型汽車(客車、貨車等)也將採用大尺寸鋁合金車輪來代替傳統鋼輪,鋁合金車輪逐步代替傳統鋼輪的趨勢將更加顯著。
  • 高溫合金及鍛鑄產業深度報告:航空應用是高端轉型契機
    2010 年後國內鍛造產業迎來一輪快速發展,在大噸位設備及大型件產能上取得較大進步。國內鍛造產業在 2010 年後曾迎來一陣萬噸線密集上馬的高峰期,短短幾年時間,國內萬噸線由 6 條猛增到 20 條以上,大型曲軸/前軸鍛造能力由 100 萬件左右驟升到 400 萬件。
  • 鍛造鋁合金車輪發展需求、特點、現狀、前景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國內鍛造鋁合金車輪產業的發展。主要對國內新能源汽車鍛造鋁合金車輪市場需求及生產現狀進行綜述。該政策的實施期限是2016-2020年,四部委將根據技術進步、產業發展、推廣應用規模、成本變化等因素適時調整補助政策。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於21世紀初。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