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如果你本科時代沒有就讀過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大的法學系,可能還不太熟悉這個名字:廖凱原,英文名Leo Koguan,一位出生在印尼的美籍華裔。
你很快就會對他感興趣的。畢竟,他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砸下了至少6.3個億的人民幣,如同邵逸夫和田家炳們曾經做過的那樣,蓋起了一堆以他為名的大樓。這位長著一張副處級幹部面孔的華裔富豪,是SHI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這家不出名的IT服務外包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有60億美元的銷售額,2014年時SHI位列福布斯評選的「美國最大私營企業排行」第78位。
蓋起這些樓之後,廖先生的頭銜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北京大學名譽校董、清華大學名譽校董、復旦大學校董、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校董、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名譽教授、復旦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廖凱原法治與禮治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凱原國際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主任。」
那麼問題來了,廖教授圖啥呢?就是要這些虛名?
「軒轅4712年」
當然不是,看看廖教授最近的一條新聞吧。
北大清華的官網被當成會議發稿渠道就不說啥了,這個「軒轅4712年」是什麼鬼?
打開廖教授的演講PDF,你會遺憾地發現「雖然都是漢字,我竟然可恥地讀不懂」,有微信公號給起了這樣一個標題:《99%的法律人看不懂的法學論文》。
以下為廖教授近年部分研究成果:
《雲中的天命人》
《軒轅召喚:軒轅4712中華共識》
《中國夢就是軒轅大同》
《軒轅反熵運行體系2.0》
《黃帝範例:軒轅反熵運行體系》
《關於時間和「我」的沉思》
《比特是萬物,萬物是比特》
《天命人及萬物創造和分配原則》
《中國法治與義理科學觀的反熵運行體系》
略讀幾篇,就可以發現廖教授的研究論文均橫跨以下幾個領域:量子物理、相對論、基因工程、雲計算、宇宙學、信息技術、黃帝內經、楊朱哲學、老莊諸賢、陰陽八卦、拉普拉斯、莎士比亞、馬列經典、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一帶一路、中國夢……畢竟,廖教授說自己「從四歲就開始試圖理解生命的意義」,思考範圍深一些廣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其自創的名詞KQID,即「凱原量子信息力學」的定義,是這樣的——比特是萬物,萬物是比特,認為萬物皆為Ψ這一複雜的四向量坐標。KQID源自伏羲-軒轅的數字八卦(☰☱☲☳☴☵☶☷)、畢達哥拉斯之「一切皆數字」、信息做功的麥克斯韋思想的實驗、還有蘭道爾所說的信息是物理的原理,其中一個比特≥k⊙ln2=mc2,k是玻爾茲曼常量,⊙是溫度,ln2是0.693147181,m是質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因此,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比特是能量,能量是物質。弗郎克·韋爾切克在《存在之輕》一書中證實:「夸克和膠子……體現了思想……是數學上完整和完美的物體……這些物體遵循膠子方程。萬物就是比特。」KQID規定了比特範式,在如哺乳動物大腦般運作的萬物範式之上,如大腦皮層般運作。「自從發現了凱原量子信息力學後,我們如今已經知道了我們是誰、由何組成、如何被創造和分配、以及為何存在。」
看不懂?沒關係,我看了很多廖教授的論文後,已經大致歸納了他研究的中心思想:
1、軒轅黃帝是人類的首位領袖、科學家,也是法治的締造者。軒轅之道應成為治國之道。
2、設立新的全國儀式:
任何新任的中國國家主席必須在選出後8日內前往聖城,身著漢服,祭拜軒轅;
每一位有能力的華人畢生應至少於農業三月三前往聖城新鄭朝拜一次;
男嬰應隨父姓,女嬰應隨母姓;
軒轅是宇宙中所有華人之父,應設立父親節,定於農曆三月三;
嫘祖是所有華人之母,應設立母親節,定於農曆六月六;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重新設立軒轅紀年,公元2015年應稱為軒轅4712年。
3、不要迷信西方的自由民主,因為它們「帶著痴迷於個人權利的刺刀在古文化的遺體上闊步前進」。一黨制比多黨制更具凝聚力,因此,一黨包含更多的反熵比特,能被釋放出來做更多的好事。
4、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是物理學家和軒轅學家:
毛澤東提出了一個與量子物理學類似的偉大理念,即通過辯證唯主義理論,一個人可以從一無所有創造出無限的知識;
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方面不斷提升我們的生產力,以超凡、抽象、象徵性的工具包戰略性能力應用胡錦濤的法治和德治科學觀,獲得各種類型的反熵組織的力量;
軒轅思想已經採納體現並發揚了中國共產黨所有價值觀和美德,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的中國夢。同樣地,中國共產黨已經將軒轅思想吸收、遵循並整合為一體:軒轅-王陽明-毛澤東的知行合一……
這很難讓人不想起何祚庥先生在名著《量子力學的建立與科技創新的評價體系》中的名言:通過量子力學的發現,論證了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理論是科技創新評價體系的根本性標準。
「民科只有掌握經濟實力才有話語權」
插播一段故事吧。
2013年時,資和信集團總裁、億萬富翁、號稱全國八大經濟學人之一的王吉緋先生,差一點點就登陸北大展開「全國大學巡講」了。如果不是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的成員奮力反對的話。
這位王先生要講的是什麼呢?講他的作品《萬有能量的哲學原理》。
「該書的理論貢獻在於,使用同一個原理解決了多個領域的疑難問題。從老子到阿基米德,從相對論到宇宙大爆炸,從微觀粒子到宇宙天體,從光波到黑洞,從哈勃紅移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從太陽黑子到地球地震……」
結果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的成員一眼就發現,在書中第一章,王先生就批判了400年前的牛頓萬有引力,並得出太陽活動造成地震的推論——
「主講人大量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對最近4個世紀以來的物理和天文學知識缺乏深入、透徹的學習和了解。」
活動的主辦方、北京大學學生會也趕緊取消了此次演講,並承諾今後「以制度化、規範化的方式確定學術性講座必經專業學者教授審評的基本流程與規則」。
受到北大這一出的影響,北航、清華及北師大紛紛對王先生的「萬有能量說」關上了門。
然而千萬別以為王先生進不了高校,曾經他講經濟話題的時候,可是中國頂級高校的座上賓——
事實上,就在王先生籌劃萬有能量演講之時,百度貼吧民科吧也有人呼應「真理必將勝利!王吉緋先生將在中國官科司令部北大舉行演講」,貼中還有人回復「民科只有掌握經濟實力才有話語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所以說,王先生與廖教授的區別,就在於王先生還只是體制外的「民科」,而廖教授則通過不懈努力,當上了國內頂級法學院的教授,就此可以名正言順地推廣自己的理論。
美國數學物理學家John Baez曾在1998年時搞過一個測試,叫「你是不是科學妄想家」,得分越高則民科指數越厲害。其中有這樣兩道判斷題:
1、如果你把科幻小說或者神話故事當作事實來引用,每一次+20分。
2、如果你把你的理論中的一些東西用你自己的名字來命名,+20分。
那個「凱原量子信息力學KQID」就不說了,廖先生一口一個的「軒轅、黃帝」,更是不著邊的玄幻文學,純屬中國特色的神話。
中國目前被公認的信史僅僅到了商朝,之前的夏朝、上古帝王,除了口口相傳的傳說以外,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作證。甲骨文裡並沒有關於黃帝的記載,各類確證寫作時間在春秋時代之前的文獻,如《尚書》周初八誥、《詩經》等也沒有黃帝的蹤跡。「黃帝」之名最早出現於戰國齊威王時代的陳侯因齊敦銘文中,即所謂「戰國前無私家著作說」。據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文學博士方銘論證,《黃帝四經》不是傳說中的黃帝所著,其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約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黃帝四經》是戰國時託名黃帝的眾多著作之一。
什麼「軒轅召喚」什麼「黃帝共識」,這不是民科是什麼?
「我沒有錢,我不要臉」
「我一直認為廖凱原先生能夠以一人之力,扒下國內四家法學院的底褲,一定可以載入中國法律教育的史冊。」
——知乎網友姜源
北大把廖教授請來,不僅對外講還對內分享,設立一門《法治和天命科學觀框架下的天命人》做選修課,還宣稱:課程前五名可獲得廖凱原獎學金。
清華給廖教授設立了一個「凱原中心」,2014年底時,這個中心聘任了「國學家、養生專家」張其成當研究員,轉年2015年3月,張其成便借其身份之便在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了案,要求設立軒轅紀年,一時被媒體嘲諷。更不要提復旦,為了廖教授的千萬美元,該校哲學系和法學系撕破了臉,就為起一座新樓,萬言書也上了御狀也告了,哲學系聲稱「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中國基礎教育學科地位將受影響。」
我知道,在這個時代,如果還抱著梅貽琦那句「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是多少有些冥頑不化了。用廖教授的理論,大學非要愛面子不搞錢,是反熵行為,費力不討好嘛。
比如李嘉誠基金會向香港大學捐資10億港元,要求香港大學醫學院命名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清華當年還搞過真維斯樓,暨南大學也搞過富力教學樓,都被質疑過,最後也都不了了之了。
何況有的時候,大學拜的也不止是大樓,清華下邊有個搞國學的「正心正舉研究中心」,人家就堂而皇之的把周小平請進清華園座談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還組織了個「新聞大講堂」,請崔永元發表一個名為「班門弄斧轉基因」的演講。中國頂級高校在學術尊嚴上的表現,正應了那句歌詞:「我沒有錢,我不要臉。」
最後,請大家一起欣賞北大名譽校董廖教授為前北大校長周其鳳寫的詩《你和我》,真不知道北大校友看完心裡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