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朋導過一部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電影的豆瓣評分6.4,同名小說評分8.9。多尷尬,劇本沒問題,差評的原因這麼明顯。
在我看來,東野圭吾是個雅俗共賞的作家。那麼也是因為太雅俗共賞了,在「我最喜歡的作家」裡,很少會出現東野圭吾。看推理小說的人,說到作家可能要先列出阿婆(阿加莎·克裡斯蒂)這種神殿級別的推理大神,這樣才顯得逼格高啊;不看推理小說的人,不熱衷於看推理小說的人最喜歡的怎麼會是推理小說作家呢。
東野圭吾自85年全職寫作以來,平均一年至少三本書的發行水平,就像巔峰時期的王晶拍電影。作品多了,自然就參差不齊起來了。於是王晶有了爛片之王的頭銜,東野圭吾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不過東野君想來是不大在意的,反正他都已經是外國作家富豪榜首位了,17年的版稅也就收了4200萬。
大多數人開始看東野圭吾的小說可能從《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鋪》、《白夜行》開始,這些推理小說最典型的相同之處是他沒有為了推理而推理,而是在推理的過程中帶出人性,和背後的故事,明明是殺了人,卻讓讀者恨不起來。比如《白夜行》,那個「惡女」雪穗,其實如果沒有童年時那樣的經歷,她也不會這麼冷血和畸形。
知乎上有一個出版過東野圭吾自傳和小說的大神把東野圭吾的作品分成三個時期,迷茫期,巔峰期,以及如今的呵呵期。
1985-1996年的迷茫期,創作了《放學後》獲得日本直木獎後,東野圭吾開始全職寫小說,但是這之後的十年,出版的《畢業》、《十一字殺人》、《變身》、《分身》等30本小說,銷量均一般;
1996-2006年的巔峰期,《惡意》大概是東野圭吾轉型成功後的小說代表,不同於推理小說,這本書開始不久,兇手就認罪了,於是接下來的2/3犯罪動機成了唯一的懸念;這個巔峰時期,東野圭吾出了非常多優秀的作品,包括《白夜行》、《惡意》、《信》、《湖畔》、《嫌疑人x的獻身》、《名偵探的詛咒》《偵探伽利略》(神探伽利略系列第一部)、《誰殺了她》、《我殺了他》(加賀系列)等30本。(同上一個10年一樣30本,名單明顯長多了,確實多了許多好作品。)
2006到現在的呵呵期,大概寫多了,摸清了讀者的心理,知道什麼樣的作品銷量好,什麼樣的作品銷量一般。於是東野圭吾開啟了他的商業作家之路,最火的時候,不管走到哪一家書店,最顯眼的推頭永遠都是《解憂雜貨鋪》。1958年生的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也是將近花甲之年了,同年生的李宗盛正在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而東野圭吾正越過推理小說作家的山丘,發現要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時期的東野圭吾的作品代表包括:《解憂雜貨鋪》、《虛無的十字架》、《新參者》、《黎明之街》、《盛夏方程式》、《麒麟之翼》等36本……
我最開始看的東野圭吾,是因為《解憂雜貨鋪》這麼暢銷,於是開始好奇東野圭吾,先是看了《放學後》被驚豔到,隨後看了《嫌疑人x的獻身》,於是對東野圭吾佩服得五體投地,接著一口氣看完《白夜行》,再看其他的作品就覺得不過如此了,有種除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我想東野圭吾所謂的「呵呵期」的作品,一來是商業化的寫作模式,讓看的人沒了新鮮感;二來是量產的同時就沒辦法保證質產;三來是已經有了好的作品,那麼對他的新作的期待值是100分,那麼當作品是60分,讀下來只能給負分了。
避開東野圭吾的雷區作品來講,東野圭吾是個偉大的當代推理小說作家。
1、《白夜行》 豆瓣評分 9.2
只希望能手牽手
在太陽下散步
讀完約10小時。
大概就是9點的時候拿起來開始看,到了凌晨四點還捨不得睡覺。3年前看的書,現在想起來只記得大概的情節和感受,而為了不劇透,也捨不得講僅記得的這個情節。那麼只好分享看完的感受。
《白夜行》好到什麼程度,日本有一個文學獎項——直木獎,白夜行當年落選直木獎,於是直木獎的含金量受到空前的質疑。這本跨度19年的小說,講述兩個相愛的人最後依然沒有走到一起,講述19年前的命案以及這些年來看似毫無關係實則相互聯繫的所有案件,以及對這種絕望的人生的無奈,看完一邊掉著眼淚一邊感慨真的好牛逼。
一部公認的東野圭吾最好的作品!
2、《嫌疑人x的獻身》豆瓣評分9.0
如果你過得不幸福,
我所做的才是徒勞
讀完約4小時。
後來電影上映的時候去看了,我當時看完很生氣地發了個微博說,王凱太咄咄逼人了,簡直對不起東野圭吾。
因為小說寫得很細膩,有立體的想像空間在,所以能理解石泓愛一個人的心情。究竟愛一個人可以到什麼程度?他原本是要自殺,可是遇到了愛的人,生活原本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可是因為這樣,他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3、《信》 豆瓣評分7.9
光是為了
活下去
已經筋疲力盡了
讀完約3.5小時。
雖然豆瓣評分才7.9,但我看完書的時候心裡默默打了10分。
講述相依為命的兩兄弟,哥哥受了傷沒辦法再繼續做體力活了,可是為了弟弟能上大學,冒出了去偷錢的想法,卻在偷竊的時候被主人發現,一時驚慌殺死了主人。哥哥成了殺人犯之後,弟弟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自給自足的生活。
《名偵探柯南》裡,柯南走到哪,哪裡就有死人。同理啊,東野圭吾寫到什麼,那裡就有悲劇發生。所以,在弟弟成長的過程裡,我一直懷揣著心驚膽戰的心情,怕看到他受太大的傷害而自暴自棄,因為每當他有了新的希望,哥哥的信就來了,而這信一次次讓他人知道了他有個殺人犯哥哥,從而受到疏遠。
社長勸導弟弟時有一段話是這樣:「你恨不恨你哥哥是你的自由,我只想說,恨我們不合常理。要是深入一點說,我們需要對你區別對待,這也是為了讓所有的犯罪者知道,自己要是犯了罪,親屬也會受到痛苦。」
《信》是東野圭吾第四度入圍直木獎的作品。
4、《惡意》豆瓣評分8.4
有這樣一個人麼,
他對你微笑,幫助你,
可是你卻覺得他可恨,
希望他消失掉?
讀完約3.5小時。
嫉妒這種情緒,沒把控好,就成了恨。恨有多可怕,就是你的眼裡看不到好的東西了,只想著怎麼讓他明天比今天更慘。如此深沉的怨恨。
《惡意》屬於加賀系列,是東野圭吾很特別的一本推理小說,開篇1/3兇手就認罪了,可是故事這才剛開始,因為加賀總覺得哪裡不對,慢慢展開調查,殺人動機於是慢慢地出現。
5、《虛無的十字架》 豆瓣7.5分
真誠面對人生
是作為一個人最起碼的標準
讀完約4小時。
看完非常壓抑。有一段話寫一群有偷竊癮的人,當中一個人,她只能吃偷來的食物,因為覺得自己只配吃那個。也是這個人,「無力地垂下頭,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就連上吊也無法一次成功。」
妻子小夜子出去買菜時把8歲的女兒單獨留在家裡,無業游民進門偷錢和食物,怕女孩子喊叫,把她殺了。儘管兇手判了死刑,兩人因為巨大的痛苦沒辦法繼續生活。離婚後,小夜子從事報刊寫作,也作為公益者被害者遺族會,希望能夠藉由自己的努力,減少遺族們內心的痛苦。也在這過程中,無意發現了一個秘密,把自己推入深淵。
死刑是無力的麼?犯下不可饒恕之罪的人,死刑是懲罰,還是背負虛無的十字架繼續生活是懲罰?
日本江歌一案時,和菜頭寫了一句話是「死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懲罰,並非單純因為生命的寶貴和死亡的恐懼。而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除了爛命一條之外一無所有。」
還有《放學後》、《誰殺了他》《假面飯店》(特別適合服務行業看,服務做得太好了)、《解憂雜貨鋪》。懶得寫了,反正也湊不到top 10 ,那麼就到top5 吧。
-end-
閱讀 是一所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
公眾號:無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