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加持色彩還原,揭秘紫光展銳圖像算法

2020-12-04 CSDN技術社區

 人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後,攝影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用來拍照的不再只是鏡頭和傳感器了,背後還加載著一系列的圖像算法,它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處理圖像,並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

好作品只能依賴專業攝影師的時代過去了,圖像算法引入到手機拍照應用後,讓人人拍出好照片成為可能。

紫光展銳擁有自主研發的圖像算法團隊,而且這些算法已普遍應用在展銳的晶片平臺裡。目前,展銳的圖像算法團隊已經超過了200人,分布在美國、印度、中國臺灣、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更好的手機拍照效果需要圖像算法的加持,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了解,接下來的系列,我們準備了幾篇科普、視頻和圖說,一起來看看吧~~~

這事得從人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說起…

人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漫長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項重要能力,它使得我們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斕。顏色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呢?它是光線通過眼睛成像到視網膜上,由視網膜上的視細胞感知光信號的強弱,視覺神經對信號的傳播,再由大腦處理所產生的視覺感受。顏色的產生極其複雜,人類所獲得的色彩感受不但取決於光的物理特性,還受心理等因素影響。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顏色的物理特性。肉眼所見到的光線(一般波長範圍是380-780nm,見圖1),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到的部分,不同波長的可見光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別是肉眼受到可見的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引發的視覺神經感覺。

圖1:可見光波長及其對應的顏色

 

人眼中對光敏感的細胞分為兩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其中,視杆細胞對弱光線最敏感,光譜響應範圍覆蓋整個可見光區域,在500nm附近達到相應的峰值,但無法區分不同的波段的光線,因此無法產生色覺。在非常低的光照水平下,這樣的視覺叫做暗視覺,暗視覺僅視杆細胞在工作。所以在黑暗的夜晚,人們能看到物體,卻分辨不出物體的顏色。

在高光照水平下,主要工作的是視錐細胞,有色覺,這樣的視覺叫明視覺。視錐細胞分為三類:感紅細胞(L) 、感綠細胞(M)和感藍細胞(S)。對同一波長的光線,不同的視錐細胞有不同的響應能力(見圖2),因此視錐細胞具有顏色的辨別能力。

圖2:三種視錐細胞對光的響應能力

 

光源發射某一光譜分布的電磁波,經過物體的反射或者透射進入人眼,再通過視錐細胞對光線的探測,這整個過程涵蓋了顏色的物理屬性。顏色同時受到人們的心理、現實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某個場景的光在視細胞產生的信號並不等於人們對這個場景的感受。例如,一張白紙不管在紅色還是綠色燈光下,人眼看起來都會覺得這是一張白紙,這來源於大腦的經驗處理,這種現象叫做顏色恆常性。

可以說,你看到的景色都是經過大腦處理加工過的,眼見並不一定為實哦~

圖像算法最大的用途是可以修復照片,使拍攝到的照片獲得真實的色彩效果,或者滿足用戶的某些色彩偏好。

【自動白平衡】

在展銳的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系統裡,主要有自動白平衡(AWB)和顏色校正(CCM)模塊來處理色彩。

先看自動白平衡,ISP系統需要根據圖像的統計信息,計算出圖像R、B channel的增益,以實現自動白平衡功能,以求在各種複雜場景下均能準確還原物體本來的顏色。因為人類視覺系統具有顏色恆常性的特點,對事物的觀察可以不受光源的影響,但圖像傳感器不具有這個特點,因此在不同光線下拍攝的圖像,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比如,在晴朗的天空下拍攝的圖像可能偏藍,而在燭光下拍攝的物體可能偏紅。

自動白平衡功能,就是模擬了人類視覺系統的顏色恆常性特點,來消除光源對圖像成像的不良影響。

圖3 :左邊是自動白平衡功能關閉,右邊是自動白平衡開啟

紫光展銳的自動白平衡算法具有以下特點:

效果穩定性好:所謂效果穩定性,指的是拍照場景發生細微改變時,圖像色彩效果不會出現明顯跳變。

準確度高:展銳的算法在處理絕大部分場景時,都能得到符合預期的結果,尤其是用戶關心的藍天、綠植、人物等等重點場景和混合光源、純色、夜景等難點場景。

適用範圍廣、靈活性好:展銳的算法既可以運行在入門級相機設備上(如30萬像素的手錶項目)上,也可以運行在中高端相機設備上(如3200萬像素以上的手機項目),還可以應用到車載記錄等物聯網領域中。而且,不同產品,展銳的自動白平衡算法可以實現靈活配置,實現算法效果、算法複雜度、內存消耗等多樣化的分級需求。

【顏色校正】

相機實際是在模擬人眼的彩色成像來拍圖,由於相機傳感器的RGB三通道的光譜響應與人眼中視細胞的光譜響應(見圖2)不同,導致其拍攝的圖片與人眼看到的有差別,因此需要進行顏色校正(Color Correction Matrix,CCM)。

顏色校正矩陣一般通過標定得到,利用圖像傳感器拍攝得到的圖像與標準圖像相比較,計算得到校正矩陣(即CCM矩陣)。利用CCM矩陣對圖像的各像素點的進行驗收校正,以獲得最接近於物體真實顏色的圖像。

一般情況下,在顏色校正過程中,都會伴隨有顏色飽和度的調整。顏色飽和度是指色彩的純度,其色彩的純度越高,圖像表現越鮮明;純度越低,表現就越黯淡。

圖4 :左邊是CCM關閉,右邊是CCM開啟

圖5:展銳CCM模塊的色彩還原效果評測

(圖中18個小圓點和小方點越接近,則表示色彩還原性越好)

隨著機器學習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對手機拍照功能的需求日益苛刻,色彩還原技術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機遇和挑戰,例如如何利用AI技術提升色彩還原效果,如何在多攝像頭手機上實現更加一致的色彩還原。這些附加技術將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手機拍照體驗,進而持續提升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相關焦點

  • 紫光展銳圖像算法團隊 為提升拍照體驗保駕護航
    紫光展銳擁有自主研發的圖像算法團隊,而且這些算法已普遍應用在展銳的晶片平臺裡。目前,展銳的圖像算法團隊已經超過了200人,分布在美國、印度、中國臺灣、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更好的手機拍照效果需要圖像算法的加持,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了解,接下來的系列,我們準備了幾篇科普、視頻和圖說,一起來看看吧~~~這事得從人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說起…人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漫長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項重要能力,它使得我們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斕。顏色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呢?
  • 紫光展銳圖像算法團隊,為提升拍照體驗保駕護航
    紫光展銳擁有自主研發的圖像算法團隊,而且這些算法已普遍應用在展銳的晶片平臺裡。目前,展銳的圖像算法團隊已經超過了200人,分布在美國、印度、中國臺灣、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更好的手機拍照效果需要圖像算法的加持,為了讓大家有更好的了解,接下來的系列,我們準備了幾篇科普、視頻和圖說,一起來看看吧~~~這事得從人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說起…人類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漫長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項重要能力,它使得我們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斕。顏色是怎麼呈現出來的呢?
  • 紫光展銳圖像算法精確穩定,具備廣泛適用性
    好作品只能依賴專業攝影師的時代過去了,圖像算法引入到手機拍照應用後,讓人人拍出好照片成為可能。紫光展銳擁有自主研發的圖像算法團隊,而且這些算法已普遍應用在展銳的晶片平臺裡。目前,展銳的圖像算法團隊已經超過了200人,分布在美國、印度、中國臺灣、上海和北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 紫光展銳發布新一代5G SoC T7520 採用6nm EUV工藝
    【TechWeb】2月26日下午,紫光展銳將召開2020年春季線上發布會,會上,紫光展銳推出新一代5G SoC虎賁T7520,在技術工藝、通信能力、AI、視覺能力、續航能力,安全性六大方面具有優勢。
  • 紫光展銳發布六款晶片 覆蓋5G、物聯網等領域
    希望通過與紫光展銳的合作,共同加速雲終端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5G+雲網融合的應用體驗。」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恆江在發布會上表示:「在年初紫光展銳發布了T7520這款產品,採用6納米先進位程。中國移動也非常期待這樣的5G產品能夠在接下來終端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期待與紫光展銳在5G晶片、5G終端、5G性能提升、品牌合作等多方面展開持續深入的合作。
  • 5G網絡切片是什麼 紫光展銳如何做到全球首例
    從目前來看,5G套餐的整體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偏高,不過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依靠的是網絡切片技術。5G紫光展銳產品規劃副總裁夏曉菲和紫光展銳產品規劃總監汪大海在「釋放5G潛能 繁榮終端生態」的技術分享會上講述了網絡切片技術以及紫光展銳在網絡切片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 6G 賽道提前布局:紫光展銳發布 6G 白皮書
    11月11日消息 11月10日,紫光展銳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 5G 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了《6G:無界,有 AI》白皮書。為了適應場景和需求的多樣性,6G 核心技術也將呈現多元化,白皮書對太赫茲通信、可見光通信、先進調製解碼、星地協同傳輸等 6G 核心技術的主要特點、性能特性、發展挑戰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給出了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 紫光展銳斥資13億,打造6nm的國產晶片
    打開APP 紫光展銳斥資13億,打造6nm的國產晶片 網際網路科技黑馬 發表於 2020-11-26 11:41:18   這個企業的名字叫紫光展銳,朋友們應當都沒有傳聞過,固然它的名望沒有華為大,不過紫光展銳在晶片平臺的開展並無掉隊於華為。   這一次紫光展銳更是斥巨資13億,即是為了打造6nm的國產晶片。在此以前,紫光展銳還還推出了虎賁T7520,這讓紫光展銳成為了環球首個公布6nmEUV處分器的企業,不得不說真是給國人臉上增色了。
  • 紫光展銳發布旗艦級智能手錶平臺 W517:12nm 製程工藝、超微高集成
    IT之家11月9日消息 2020 年 11 月 7 日–紫光展銳今日正式發布旗艦智能手錶平臺 — W517,IT之家從展銳官方資料獲悉,W517 性能全面升級,由四核處理器組成,採用先進的 12nm 製程工藝,無級變速調節的系統調度技術,從 SOC、數據機、作業系統、存儲四個維度進行全面的功耗優化,整體功耗比同檔競品降低
  • 紫光展銳發布《6G:無界,有AI》白皮書:6G將打破傳統信息交互界限
    11月10日,在上海召開的5G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紫光展銳正式發布了《6G:無界,有AI》白皮書,其中包括6G應用場景、性能指標、晶片技術需求、網絡框架演進以及候選核心技術。為了適應場景和需求的多樣性,6G核心技術也將呈現多元化的特徵。  據介紹,白皮書對太赫茲通信、可見光通信、先進調製解碼、星地協同傳輸等6G核心技術的主要特點、性能特性、發展挑戰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此外,白皮書對6G終端晶片的技術需求也進行了探討。在紫光展銳看來,6G將構建一個 ICDT融合、天地融合、虛實融合的全新生態。
  • 春藤8908A獲德電完全認證 紫光展銳NB-IoT全球布局新突破
    紫光展銳的春藤8908A正式獲得德國電信的完全認證,使其可以在德電網絡下進行大規模的物聯網部署,全面發揮NB-IoT「低功耗、廣覆蓋、海量連接」的技術優勢,抓住大規模部署的市場機遇。紫光展銳NB-IoT產品家族  芯實力讓「春藤」花開全球作為物聯網領域的一項代表性技術,NB-IoT具備的低功耗、廣覆蓋、低成本、大容量等優勢,使其可以廣泛應用於多種垂直行業,如遠程抄表、智能停車、智慧農業等。
  • 紫光展銳:網絡切片打通終端環節,5G開啟「自助餐」模式
    紫光展銳產品規劃總監汪大海表示,5G商用已有一年,5G終端出貨量也接近1億,但是人們並沒有體驗到5G與4G更多的差異。「5G到底能給用戶帶來什麼?5G終端切片目標方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汪大海說。這些也都需要5G網絡切片技術。5G網絡切片能提供按需服務,終端也必須具備同樣的能力,端網協同才能讓服務最終落地。汪大海表示,中國運營商圍繞5G SA組網做了一年多的探索,網絡側的切片已經準備就緒,接下來要做的是讓終端與網絡配合實現切片服務。「此次紫光展銳參與的中國移動5G終端切片業務展示,表明5G切片已經實現了端到端的打通。」汪大海說。
  • 如何選好一臺家用投影機 沒有這些技術加持遲早要吃灰
    接下來,天極網就這三大系統進行深度剖析,詳解到底需要哪些關鍵技術的加持,才能讓觀影體驗提升至極致。此外,在播放細節較多的圖像時,晰銳增強通過特定的算法優化,能夠對畫面細節豐富的區域進行針對性調節。優化後樹葉的脈絡、蜻蜓翅膀上的紋理甚至是一根根的髮絲都能清晰地展現出來。如下圖豹子耳部的毛髮,通過晰銳增強呈現出的畫面明顯更加清晰銳利。
  • 紫光展銳王瀧:5G 和 Wi-Fi 是互補共生,而不是相互取代
    近日,紫光展銳媒體溝通會泛連接專場在深圳舉行,紫光展銳執行副總裁王瀧對紫光展銳在泛連接領域目前的戰略規劃,以及5G和Wi-Fi等熱點領域進行了分析。在5G技術逐漸普及之後,業界產生了「Wi-Fi消亡」言論,原因是因為5G的高速率低時延等特性可以完全取代Wi-Fi。
  • 紫光教育發布全球首款全反射屏AI學伴機
    日前,紫光股份旗下紫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教育)與海信通信聯合重磅發布全球首款全反射屏AI學伴機,突破了現有業界學習機屏幕顯示與護眼需求的矛盾,並針對智適應學習AI引擎進行了算法與模型的創新。
  • AI也有藝術創造力!B612咔嘰攜手百度大腦打造各式風格圖像
    百度大腦圖像技術「圖像效果增強」功能恰可針對這樣的需求,支持個人及企業快速、大量並高還原地進行圖片修復、上色、風格遷移等。這一刻的百度AI,不僅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更大大減少了它「被創作」的時間周期。
  • 美國開發自動還原馬賽克的AI開源算法
    打開APP 美國開發自動還原馬賽克的AI開源算法 憲瑞 發表於 2020-12-02 13:53:07 看到模糊的照片,是不是有還原真實面目的衝動?
  • 谷歌AutoML新進展,進化算法加持,僅用數學運算自動找出ML算法
    在一些小的圖像分類問題上,AutoML-Zero 方法重新發現了一些基本的 ML 技巧,如具備反向傳播的雙層神經網絡和線性回歸等,而這些是之前的研究人員經過數年時間才發現的。這一結果表明,自動發現更新穎的 ML 算法以解決更棘手的問題,這一想法在未來是可行的。
  • 美國新AI算法可以還原馬賽克圖片內容
    不過人類就是這麼奇怪,娛樂般的好奇心總是這麼永無止境,就好像很多年輕的朋友一樣,好奇心泛濫,對馬賽克畫面深惡痛絕,看到很多模糊的照片,打馬賽克的照片,總是想一窺究竟,想還原一下馬賽克下面到底是什麼樣的畫面?之前,可能難以做到。而現在人工智慧技術跟上了,於是以往很難想像的事情,現在也能通過技術來實現了。近日,美國杜克大學開發的AI算法流行開了。
  • 新一代低照成像技術—AI超微光
    ,也是近兩年來低照領域的熱點技術,主要是採用兩顆星光級圖像傳感器,通過特殊的光學元件,其中一顆傳感器通過紅外補光採集圖像亮度信息和物體輪廓,另外一顆採集色彩信息,然後通過圖像融合算法將兩顆採集到的圖像信息進行融合,輸出既明亮又是彩色的圖像(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