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R 2018截稿:取消公開評審改為雙盲引人關注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2018 (國際學習表徵會議 ,ICLR 2018) 的論文投遞已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7日下午5:00結束。根據大會Program Chair、Deepmind研究科學家Oriol Vinyals在Twitter上發布的統計數據,各位論文作者再度發揮了學術界「不到Deadline不罷休」的傳統,在論文投稿截止前24小時,大會收到的論文數量從不足200篇迅速增長至1003篇,其中最後一小時有將近200篇論文投遞。

去年的ICLR 2017大會共收到491篇投稿論文,其中15篇(3%)論文將在會上做口頭報告,183篇(37.3%)論文將被製成Poster在會上展覽,48篇(9.8%)論文被建議進一步研討,245篇(49.9%)論文被拒絕。

ICLR是一年一度的深度學習頂級會議,2013 年由深度學習大神 Yann LeCun 及 Yoshua Bengio 牽頭創辦,明年是第六屆。儘管舉辦的時間不長,但已經被學術研究者廣泛認可。本屆大會仍由 Yann LeCun 及 Yoshua Bengio繼續擔任大會主席。

在2013年舉辦的第一屆ICLR大會官網上, Yann LeCun 和 Yoshua Bengio曾這樣介紹舉辦這一會議的初衷:

「儘管表徵學習對於機器學習及包括視覺、語音、音頻及 NLP 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還缺乏一個場所,能夠讓學者們交流分享該領域所關心的話題。ICLR 的宗旨正是填補這一鴻溝。」

除了專注於表徵學習以及兩位學術大牛的光環外,大會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前幾屆大會推行的 Open Review 評審制度。與諸多學術會議通行的單盲、雙盲評審制度不同,所有提交的論文都將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這一主張「公開透明」的制度能消除論文評審中的諸多問題,但也有可能引來爭議及不必要的輿論討論,比如之前介紹的 ICLR 2017的最佳論文,就在 Open Review 上引來了激烈的公開討論(參見文章:《 ICLR 17最具爭議的最佳論文,實至名歸還是盛名過譽? 》)。

但與前幾屆不同的是,本屆大會論文採取的是雙盲評審,即作者和評審者互不知道對方信息,對於論文的評論也將會以匿名形式顯示。此外,雖然ICLR採取雙盲評審,但大會不會禁止作者在arXiv或任何其他公共論壇上發表文章,大會將只進行一輪論文評審,初步審查結束後,作者和審稿人之間仍將有一個討論期,作者可以繼續對論文進行修改。

與歷屆 ICLR 一樣,本屆的所有投遞論文及評審內容都將完整地保存在ICLR 的官方投稿入口 OpenReview.net 上。OpenReview.net 是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學院 Andrew McCallum 為 ICLR 2013 牽頭創辦的一個公開評審系統,目前它也接受其它學術會議的論文投遞。

為便於大家更好閱讀論文,Twitter網友Andrew Brock? 已經編寫了一個可下載ICLR 2018所有投稿論文的腳本。

ICLR大會定於2018年4月30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溫哥華Convention Center舉行,這也是不久前結束的IROS 2017舉辦的會議場館。

相關焦點

  • 學界| ICLR 2018截稿:取消公開評審改為雙盲引人關注
    2018 (國際學習表徵會議 ,ICLR 2018) 的論文投遞已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7日下午5:00結束。除了專注於表徵學習以及兩位學術大牛的光環外,大會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前幾屆大會推行的 Open Review 評審制度。與諸多學術會議通行的單盲、雙盲評審制度不同,所有提交的論文都將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
  • ACL新政禁止投稿論文在arXiv公開,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雙盲評審?
    arXiv);直到論文評審結果公布後才可以公開上傳(揭開匿名)。這一要求顯然再次引發了對於「雙盲評審的必要性」和「如何高效率地執行雙盲評審」的討論,畢竟一段時間之前 ICLR 2018 的匿名論文投稿在評審結果出爐前就大批量暴露了論文作者,已經出現了一些批評的聲音。剛好 ACM 通訊近日的一篇文章就研究了論文接受率和匿名的關係,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先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前一個話題。
  • NIPS 2018又出事了:審稿信息洩露,雙盲評審失效!
    NIPS 2018又出事了:審稿信息洩露,雙盲評審失效! 李倩 發表於 2018-08-13 09:57:20 NIPS 2018又出事了:審稿信息洩露,由於論文提交CMT系統的重大漏洞,審稿人可以判斷出單篇論文的姓名和機構,讓雙盲評審失效!
  •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 Reddit熱議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雙盲評審機制真的雙盲嗎?最近,Reddit上有這樣一個討論:社交媒體與arXiv是否損壞了頂會雙盲的機制?
  • 社交媒體和arXiv存在,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Reddit熱議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雙盲評審機制真的雙盲嗎?最近,Reddit上有這樣一個討論:社交媒體與arXiv是否損壞了頂會雙盲的機制?而此時,這些大會的評審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這樣做不僅會給雙盲評審人員巨大壓力,還損壞了頂會雙盲評審機制。還沒有通過同行評審就放arXiv和社交媒體上,那雙盲豈不是在搞笑?影響力or接收,哪個更重要?先不論雙盲機制是否真的雙盲。對於一個研究團隊而言,每年頂會放榜,論文會被錄用?錄用幾篇?都是他們關注的問題。
  • ACL 禁止投稿論文提交 arXiv,雙盲評審真的有效嗎?
    新智元報導 來源:綜合cacm.acm.org等編譯:肖琴、小潘【新智元導讀】近日,ACL(計算語言學協會)更新了其會議論文的投稿、評審和引用政策。其中最受爭議的一項要求是,為了雙盲評審的有效性,禁止投稿論文在截止日期前的1個月時間內在 arXiv 等平臺公開預印本。
  • 翟天臨曾很擔心博士論文「盲審」,然而「雙盲」評審順利通過?
    這正是許多博士在讀之人迷惑不解的,也是引起此番風波的主要原因。博士論文是公開的,以供人們查閱和借鑑,這是人類共同知識財富。知網上就設置了博士論文這個類別。問題就出在這裡。可能有人早就關注到翟天臨,畢竟他還有些名氣。春節期間,有人在知乎網提問:「為什麼翟天臨博士畢業了,但是卻沒有公開發表的論文? 」起因是在知網上查不到他的博士論文。
  • 關於開展2018年上半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相似度檢測和雙盲送審工作的...
    二、學位論文雙盲評議工作(一)工作要求1.研究生學位論文內容須按照《江蘇師範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人文社科類)》和《江蘇師範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範(理工科類)》(均可在研究生院網站—學位與評估—表格下載欄目下載)的要求撰寫。論文應有目錄、正文、引注、參考文獻等,但不得含有本人、導師以及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相關信息。
  • 2020年下半年MBA/EMBA國家班論文雙盲評審結果判定及答辯前後相關...
    2020年下半年MBA/EMBA國家班論文「雙盲評審意見及結果判定」已出,現根據>研究生院《關於做好2020年下半年專業學位研究生申請學位通知》要求,作如下安排:一、雙盲評審結果判定及答辯前準備研究生院專業學位辦判定結果如下:
  • ICLR 2021 正式放榜!接收率29%、高分論文被拒、評審遭質疑...
    另外 ICLR 採用開放評審(Open Review )機制。所有提交的論文都會公開,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審及提問,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初審公開之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以及進行Rebuttal。  ICLR 2021官方已做出表示, 2021年5月4日-8日會議將 線上召開 。
  • ACL 2018最佳論文公布!計算語言學最前沿研究都在這裡了
    新智元報導 來源:acl2018.org編輯:聞菲、小芹【新智元導讀】ACL 會議是計算語言學領域的首要會議,廣泛涉及自然語言的計算方法及其各類研究領域。ACL 2018將於7月15日至20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昨天,ACL官網公布了本屆大會的最佳論文,包括3篇最佳長論文和2篇最佳短論文,新智元帶來介紹。
  • NeurIPS 2020 大變動,領域主席可拒稿20%,作者即評審,布局遠程會議!
    而今天,NeurIPS 組委會還發布了NeurIPS 2020 在提交和評審機制上做出的一些重大更改,而本次將截稿日期提前,也正是為了評審機制上的調整做準備。另外,如果作者提交的論文此前已在同行評審中被拒稿,必須標註這一信息,並且列出本次提交的論文所做出的改變。而去年,NeurIPS 組委會也在評審機制上做過一些調整,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 NeurIPS 組委會與 BMVC、ECML-PKDD、EMNLP-IJCNLP 以及 ICCV 的程序委員會主席通力合作,為防止一稿多投現象所採取的舉措。
  • 南開大學推出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評審制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平揚)繼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設立,南開大學又推出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評審制度,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再加一支「助推劑」。據悉,這一制度執行範圍不僅為全校博士學位申請者,還選擇經濟學院作為試點,嚴格應用於碩士學位論文審核中。
  • 2018年中國電子學會公開招聘4人公告
    2018年中國電子學會公開招聘4人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18年中國電子學會公開招聘4人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對同行評審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3:05:56 美國哈佛大學Leslie K John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公開作者利益衝突在同行評審中的作用。
  • 【深度】雙盲試驗啟示錄
    在雙盲試驗中,並沒有區分人的因素,甚至為了擴大藥物使用範圍,要選取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同時參加,只有對這些人同樣有效,才算通過試驗,在這個概念下,人被簡化了,成了一個符號,但實際上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樣?是不是不同的人面臨同樣疾病,都能採取同樣的治療手段?每個人身體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又該如何判定?說到底,人是標準化的產物嗎?
  • 中科院院士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教師職稱評聘該被取消嗎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巖建議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社會影響力。沈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沈巖代表說,建議教育部將博士學位管理下放到大學,取消大部分科技成果評比,取消各類職稱評審,弱化院士社會影響力。
  • 新智元專訪CVPR2019程序主席微軟華剛 :arXiv讓雙盲評審形同虛設...
    華剛博士在肯定arXiv加速學術交流的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arXiv讓學術會議的雙盲評審形同虛設」,arXiv上的論文質量也是「魚龍混雜」。他在訪談中分享了地計算機視覺研究情況的觀察,認為預期3個方向近兩年會有發展:一是基於圖像、視頻建模的無監督學習;二是基於任務的視覺建模機制;三是基於知識和小樣本學習進行視覺建模。
  • 【一文打盡 ICLR 2018】9大演講,DeepMind、谷歌最新乾貨搶鮮看
    來源:iclr、Google/DeepMind blog 【新智元導讀】ICLR 2018即將開幕,谷歌、DeepMind等大廠這幾天陸續公布了今年的論文,全是乾貨。>領域主席(Area Chairs) 最佳評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