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14日電 (記者 方鍶)11月12日上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院十周年暨復系三十五周年座談會在主樓舉行。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檀勤良,教育部科技司基礎處處長鄒暉,北京市科委醫藥處處長程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許瑞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施一公,學校老領導張孝文、方惠堅、顧秉林,清華大學生物系老領導、原系主任趙南明、周海夢、陳應華、陸懋榮,生命學院資深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隋森芳、王志新、饒子和、孟安明、李蓬、陳曄光等參加座談會。
王希勤講話
王希勤首先代表學校向生命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及廣大校友們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清華大學生物系是我國近代較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研的基地之一,曾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從1984年恢復重建以來,生物系便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速通道,復系35年來,生物系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等諸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9年9月,伴隨著生命學院的成立,清華大學的生命學科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嶄新階段,在人事聘任科研體制改革和拔尖人才培養改革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十年來,學院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學科布局日趨完善,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快速提升。如今生命學科生命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生命科學領域最具活力和特色的科學研究基地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王希勤表示,未來希望學院繼續加強高水平人才引進和學術梯隊建設,瞄準國際前沿,規劃好重點建設的學科方向,注重交叉學科領域的建設,注重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實際問題的研究。在學科建設方面,繼續保持優勢學科的國際領先地位,進一步完善學科布局,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學術創新人才。
檀勤良講話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檀勤良表示,經過十年的發展,清華生命學院無論是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水平,還是人才培養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學院發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尤其是結構生物學已經站在國際最前沿,其國際影響力與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希望學院繼續砥礪前行,持續保持強勁的發展速度,做出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工作,培養出一大批年輕的生命科學人才,為國家的健康中國戰略和人類的幸福發揮更大的作用。
王宏偉作匯報
生命學院院長王宏偉以致敬、回眸、探索、展望四個主題,從體制機制、科研教學和國際交叉融合等方面系統地回顧了學院的發展歷程、主要成就和未來展望。他表示,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開拓新的學科方向,以交叉為特色,提升課程設計與人才培養的現代化、數位化、國際化和競爭力,為清華的生物醫藥學科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新興交叉學科的興起提供充分的營養,為中國乃至全人類的生命科學事業培養中堅骨幹人才,為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進入世界領先水平搭建良好的平臺。
施一公、陳應華、李蓬、陳曄光發言
生命學院首任院長施一公、首任黨委書記陳應華、首屆領導班子成員李蓬、陳曄光回顧了自己作為學院第一任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經歷。他們紛紛表示,感到非常榮幸可以見證這一歷史性的跨越發展期,同時感謝學校在建院之初,對於人才培養、學科布局、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在未來還會繼續為清華生命科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趙南明發言
作為清華生命學科的奠基人,生物系老領導趙南明代表老領導和退休教師發言。他感謝學校對清華生命學科發展給予的支持,為生命學院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同時希望學院在學科發展上繼續努力,取得更大成績。
顧秉林發言
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院士回顧了生命學院建院的重要意義。他說,十年前也是在這裡見證了生命學院的成立,非常高興地看到十年來學院所取得的成就,相信未來學院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得更好。
隋森芳、王志新、饒子和、孟安明發言
生命學院資深教授代表隋森芳、王志新、饒子和、孟安明先後發言,深情回顧了生物系復系35年來的發展歷程,並從體制機制、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希望學院在未來不忘歷史、發揚傳統、繼續前進。
清華大學名譽教授、生命學院講席教授王小凡,北京大學生命學院院長吳虹,生命學院在職青年教師時松海等相繼發言。
開啟新徵程儀式
座談會最後,生命學院黨政班子成員、資深教授代表和參會嘉賓一同完成開啟新徵程儀式,祝願清華生命科學乘風破浪,鑄就新夢想,續寫新輝煌,同心築夢共創未來。
座談會現場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藥學院院長丁勝,學校14個部處負責人,曾在生物系工作過的教師、離退休教職工、生命學院在職教師及生醫藥校友會的代表、學生代表等100餘人參加座談會。
編輯:曲田 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