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力大學招生資料
上海電力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兼有理、文、管、經等學科,電力特色明顯的上海市重點高校,是中國獨立建制的三所電力高校之一。學校有兩個校區,楊浦校區地址為上海市楊浦區長陽路2588號;臨港校區地址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城環路1851號。
學校創建於1951年,1985年1月升格為本科,更名為上海電力學院,2018年12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上海電力大學。學校現有楊浦、浦東兩個校區,全日制在校生一萬兩千餘人,教職工一千餘人。
2019年,獲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試點單位,以能源電力為特色,聚焦清潔安全發電、智能電網、智慧能源管理三大學科專業,整體開展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試點建設。
學校設13個二級學院和32個本科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上海市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擁有動力工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計算機技術等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獨立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2018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電氣工程學科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
2020年錄取新生就讀校區為臨港校區。
2020年,上海電力大學山東省計劃招生18個專業(類),計劃招生數量69人,實際投檔數量69人(包括1個中外合作專業,計劃招生數量9人)。
投檔分數線
投檔最低分數最高的專業(類)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603分,對應最低位次為24584名;投檔最低分數線最低的專業是日語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585分,對應最低位次為39561名。
另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最低投檔分數為595分,對應最低位次為30141名。
選考科目要求
在上海電力大學計劃招生的18個專業(類)中,理工類專業佔大多數:
不限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英語、日語4個專業;
限選物理的專業(類)是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核電技術與控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共計13個專業;
選考科目要求為物理或化學的專業是環境工程專業。
專業(類)包括的專業及招生要求
2020年上海電力大學在山東省計劃招生的18個專業(類)中,全部均為按照專業招生,無大類招生的專業(類)。
環境工程專業,不錄取色盲、色弱的考生。
招生特殊要求見下文的招生章程摘要。
上海電力大學2020年招生章程摘要
英語專業高考外語考試語種為英語,日語專業高考外語考試語種為日語或英語,其他專業高考外語考試語種不限。除日語專業外,其他專業入學後外語教學語種為英語,請外語考試語種非英語的考生慎報。
省級招辦按我校在當地的招生計劃數和投檔比例將報考我校的生源從高分到低分(含加分)進行投檔。
專業錄取採用分數優先的原則,各專業志願間無級差分,即按照考生高考文化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據考生專業志願填報順序錄取。
認可教育部和各省級招辦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給予考生的全國性加分政策,政策性加分在專業錄取時計入總分(最高不超過20分)。
高考投檔成績相同情況:文科同分排序的科目順序依次為語文、外語、數學;理科同分排序的科目順序依次為數學、外語、語文;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同分排序遵照省級招辦的同分考生排序規則執行。
專業調劑含中外合作專業。
學費及住宿費:
各專業學費標準詳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的招生計劃。
一般專業: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5000元。
中外合作專業(中英合作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15000元。
住宿費:
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1200元。
關於轉專業
具體情況需要新生查詢當年學校規定。
上海電力大學2019年度本科畢業生就業數據(截止到2019年9月1日)
畢業生概況:
上海電力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共2390人。其中,男生1628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68.12%;女生762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31.88%;市外生源為主,共1547人,佔比為64.73%,市內生源為843人,佔比為35.27%。
就業概況:
201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7.66%。從具體畢業去向來看,「籤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為畢業生主要去向選擇,人數1394人,佔比為58.33%;「籤勞動合同形式就業」人數542人,佔比為22.68%;升學213人,佔比8.91%;靈活就業58人,佔比2.43%;定向委培在職11人,佔比0.46%,國家、地方項目2人,佔比0.08%;未就業人數56人,佔比2.34%。
男生就業率(98.22%)比女生就業率(96.46%)高1.76個百分點。
各二級學院/專業的就業率:
2019屆本科畢業生分布在10個二級學院,各二級學院就業率均在95.00%以上。
其中國際交流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達到100.00%;其次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99.13%)、自動化工程學院(98.46%)和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98.20%);就業率比較低的學院為電氣工程學院(97.53%);經濟與管理學院(96.36%);外國語學院(95.83%)。
2019屆本科畢業生分布在32個專業;各專業就業率均在90.00%及以上。
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電力工程與管理、經濟學、軟體工程、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12個專業的就業率均達到100.00%。
就業率比較低的五個專業分別為:英語(畢業生72人,就業69人,就業率95.83%);材料科學與工程(畢業生22人,就業21人,就業率95.45);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生20人,就業19人,就業率95.00%);機械電子工程(畢業生25人,就業23人,就業率92.00);公共事業管理(畢業生82人,就業74人,就業率90.24%)。
就業地區分布:
2019屆本科畢業生主要選擇在上海市內就業(63.68%),上海市外就業人數較多的地區為江蘇省(4.50%)、浙江省(4.14%)、安徽省(3.38%)。
畢業生的升學情況:
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共有213人選擇國內升學深造,升學率為8.91%;共有114人選擇出國(境)深造(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