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空穴來風」釋義定解

2020-12-06 騰訊網

成語「空穴來風」釋義定解

作者:陳益林

「空穴來風」是使用頻率相當高的一個成語,打開電腦網路稍加搜索,含有「空穴來風」這一成語的句子便會鋪天蓋地湧來,茲舉幾例:

「風起於青蘋之末」,文化界罵的流行又豈會是空穴來風?竊以為,若要追根溯源,近幾年文化界「偽」的流行才是「消費文化對於當下社會的絕對統治」的最好說明,也正是罵的誕生乃至「流毒」天下的原因所在。

目前公司發展中最為欠缺的就是沒有一個具有鮮明特色而又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主營業務,因此這種市場傳聞可以說決非空穴來風,而是體現了相當一部分市場投資者的良好願望。

國際(米蘭隊)目前急需一名中場發動機型球員,看來關於希多夫與基恩轉會的流言,並非空穴來風。

對於「空穴來風」的詞義,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新華成語詞典》第402頁的解釋是:比喻自身存在弱點,流言蜚語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傳言沒有根據。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版)《新華詞典》(商務印務館2001年版)和《中華成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則基本上都解釋為:比喻流言、消息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空穴來風」的以上釋義可以歸結為兩類:比喻有一定根據的消息和傳聞,與「無風不起浪」近義。一詞多義,兼有「比喻有一定根據的消息或傳言」和「比喻消息或傳言沒有根據」兩種意思。如果根據第一類釋義來判斷,則以下兩例對「空穴來風」的理解和使用,必有一例是錯誤的(例2中的「空穴來風」顯然是由「比喻消息或傳言沒有根據」這一詞義引申而出的意義)。根據第二類釋義,則例1、例2的成語理解和使用皆屬正確。

例1:自然外邊人是言之過甚。但是,空穴來風,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後總得注意。( 茅盾《蝕·追求》四)

例2:迄今抗戰陣營中尚潛伏若干妥協主和分子,道路以目,並非空穴來風。( 鄒韜奮茅盾等所著的《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

都是權威部門出版的辭書,我們到底應該依從哪一家呢?

權威辭書間互相「打架的」的結果便是造成成語使用的混亂和學生做題的困惑。比如上引來自網絡文章的3例,有人就認為是誤用了「空穴來風」一詞。《語文學習》2002年第2期增刊上還有人專門指出:「高考對成語的考查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見而又容易用錯的成語。這些成語雖然常見,但人們往往誤解了它們的意思或忽略了它們使用的特殊環境或對象。例如『空穴來風』容易誤解為憑空捏造,實際上它是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有人甚至據此對當代文壇大腕王朔大加奚落——「文章的最後我還要告訴你,《我看金庸》裡有兩個低級錯誤。《天龍八部》是5 本而不是7 本;成語『空穴來風』用錯了。如果你連小學生會做的算術題都會算錯,連中學生會用的成語都會用錯,那您還是省點勁,回家歇著去吧。」(林楨《王朔,聽我對你說》)

不少考生對下面這兩道成語辨析題的答案就大為困惑:

一、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A)

A.外面風傳廠長要辭職,有人說是謠言,但我想,空穴來風,恐怕總有點實事的影子。

B.王先生小時候,在嬉耍的間隙,經常蹲在教室的窗下聽私塾先生講課,他父親無意間發現了,便讓他登堂入室,成為私塾裡最年幼的學生。(「登堂入室」比喻造詣高深,用在小孩子身上顯然欠妥。)

C.讀書的關鍵在於透徹理解,如果生搬硬套,即使背得滾瓜爛熟,也沒有用處。(「生搬硬套」是指機械搬用的做法,而句中要表達的卻是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問題,宜改做「生吞活剝」為是。)

D.待你剛扔下,冷不防從柱子後面、從電話亭旁、從小賣部裡會竄出一個值勤的大叔或大媽,他(她)守株待兔地要罰你的款。(「守株待兔」比喻不知變通或妄想不經過努力而僥倖得到成功,用到忠於職守的值勤人員身上不妥。)

二、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D)

A.提高教師的素質,這是很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為這是和素質教育休戚相關的。(「休戚相關」適用於人而不適用於物。)

B.舊社會老百姓受剝削、受壓迫,過著篳路藍縷的生活。(「篳路藍縷」指的是創業的艱辛。)

C.日前,製造「8。21」特大搶劫案的又一名案犯被抓獲,其餘的案犯也將在劫難逃。(「在劫難逃」,感情色彩不對,有同情搶劫案犯的意思。)

D.那麼,為什麼多數人都將陳寅恪的「恪」念做「確」呢?這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惑而從師求教,對「空穴來風」作過一些考辨的老師,常常也只能對學生說「空穴來風」是一個集截然相反的兩個詞義於一身的「另類」成語。沒有對「空穴來風」作過考辨的有些老師甚至只能用「說不清」來不了之了。

「空穴來風」最早出自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枳:木名。句:彎曲)李善注引司馬彪曰:「門戶孔穴,風善從之。」穴:洞。來:招來。後人由空的洞穴容易招進風來聯想比喻到某種說法有一定的原因和根據,或比喻流言乘虛而入。一些學者專家指責現在不少人誤用「空穴來風」正是基於對「空穴來風」一詞的語源考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版)《新華詞典》(商務印務館2001年版)和《中華成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基本上都解釋為「比喻流言、消息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顯然也是所來有自。

但詞語的流行和運用過程中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從眾定律」,如「打掃衛生」、「恢復疲勞」「太陽落山了」(事實上是地球圍繞太陽轉而非太陽圍繞地球轉)「用心思考」(從科學上講,該用腦思考)等,從語法或從科學、情理上推敲似乎講不通,但由於長期流傳,在語言交流中又不會產生什麼交際障礙,因此也就任其通行,誰也不把它們當病詞、病句來處理。也許是基於這種原因,《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在指出「空穴來風」「比喻自身存在弱點,流言蜚語等得以乘隙而入」這一義項的同時,也肯定其「比喻傳言沒有根據」這一義項的正確性。

但人們發現集截然相反的兩個義項於一體的「空穴來風」在理解和使用過程中常常會引起一些誤解,存在諸多不便,迫切希望語言學家們給這一使用頻率極高的成語以一種統一明晰的界定。正是順應這一要求,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的一檔語言文字欄目專門對「空穴來風」的用法作了最新說明。《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都已根據詞語運用的約定俗成「從眾定律」,對「空穴來風」這一成語的語義作了新的界定:「原比喻有一定原因和根據的消息或傳言,現常指缺乏一定原因和根據的消息或傳言。」

相關焦點

  • 高考易錯成語:釋義變化舉例
    新版《現漢》成語釋義變化  (一)擴大局部意義的成語  1.【急風暴雨】急劇而猛烈的風雨,多用來比喻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或激烈的鬥爭。  2.【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於有利的地位或傲視他人。  3.
  • 歐風美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歐風美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出自:清·秋瑾《自擬檄文》:「歐風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禍始,是誰之咎?」近義詞有:歐風墨雨、美雨歐風,歐風美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歐美的侵略。歐風美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歐風美雨(ōu fēng měi yǔ)成語釋義: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成語出處:清·秋瑾《自擬檄文》:「歐風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禍始,是誰之咎?」
  • 迥乎不同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迥然不同、截然不同,反義詞有:大同小異、不相上下,迥乎不同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兩者之間比較。迥乎不同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成語釋義:見「迥然不同」。成語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回:「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同。」
  • 走馬章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走馬章臺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指涉足妓院。走馬章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走馬章臺(zǒu mǎ zhāng tái)成語釋義:章臺:漢長安章臺下街名,舊為妓院的代稱。原指騎馬經過章臺。後指涉足妓間。成語出處:《漢書·張敞傳》:「然倘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
  • 意想不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出乎意料,反義詞有:意料之中,意想不到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出乎意料。意想不到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意想不到(yì xiǎng bù dào)成語釋義:料想不到,沒有料到。成語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今日這般寒冷,滿天雪片飄揚,仙姑忽來下顧,真是意想不到。」
  • 展翅高飛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風悽雲慘,鶴唳猿啼。便是那樹上的鳥兒,也忒楞楞展翅高飛。」展翅高飛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施展抱負。展翅高飛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展翅高飛(zhǎn chì gāo fēi)成語釋義:形容鳥展開翅膀向高空飛去,也可以比喻事業的興旺發達或人才高度發展成語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風悽雲慘,鶴唳猿啼。便是那樹上的鳥兒,也忒楞楞展翅高飛。」
  • 反風滅火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反風滅火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反風滅火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反風滅火(fǎn fēng miè huǒ)成語釋義:漢劉昆為江陵令,縣多火災,昆向火叩頭,多能降雨止風;後為弘農太守。先是崤黽驛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負子渡河,光武帝聞而異之,以為德政。
  • 一針見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語道破、一語破的、言必有中,反義詞有:言不及義、言之無物、空洞無物,一針見血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一針見血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針見血(yī zhēn jiàn xiě)成語釋義: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
  • 繩其祖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詩經 大雅 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近義詞有:繩厥祖武,繩其祖武是中性成語,動賓式成語;可作謂語;比喻繼承祖輩事業。繩其祖武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繩其祖武(shéng qí zǔ wǔ)成語釋義:繩:繼續;武: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成語出處:《詩經 大雅 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 三災八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三災八難,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出自: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況且自己又三災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近義詞有:多災多難、三災六難,三災八難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朗朗上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琅琅上口,反義詞有:佶屈聱牙,朗朗上口是中性成語,可作定語、定語;用於詩文等。朗朗上口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朗朗上口(lǎng lǎng shàng kǒu)成語釋義: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 婆娑起舞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出自:《爾雅》:「婆娑,舞也。」近義詞有:翩翩起舞,婆娑起舞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指舞姿優美。婆娑起舞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婆娑起舞(pó suō qǐ wǔ)成語釋義: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成語出處:《爾雅》:「婆娑,舞也。」
  • 露紅煙綠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露紅煙紫,露紅煙綠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景物描寫。露紅煙綠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露紅煙綠(lù hóng yān lǜ)成語釋義:見「露紅煙紫」。成語出處: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詞:「催花雨小,著柳風柔,都似去年時侯好。
  • 水深火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水火之中、民不聊生,反義詞有:安居樂業、人壽年豐,水深火熱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定語;含貶義。水深火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水深火熱(shuǐ shēn huǒ rè)成語釋義:像在深水裡;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極為痛苦或國家災難深重。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 一團漆黑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陳登科《破壁記》:「這時候,突然狂風大作,一片烏雲飛也似地撲來,把月亮吞沒了,山衝裡頓時一團漆黑。」近義詞有:一無是處、一無可取、暗無天日,反義詞有:光彩奪目、光輝燦爛、光天化日,一團漆黑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一團漆黑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團漆黑(yī tuán qī hēi)成語釋義:全部都是黑的。比喻沒有一點好的地方。
  • 馬到功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馬到成功,反義詞有:屢戰屢敗,馬到功成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馬到功成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馬到功成(mǎ dào gōng chéng)成語釋義:見「馬到成功」。成語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願你馬到功成,奏凱而還。」近 義 詞:馬到成功反 義 詞:屢戰屢敗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 屍骨未寒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屍骨未寒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屍骨未寒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屍骨未寒(shī gǔ wèi hán)成語釋義:屍骨:屍體。屍體還沒有變冷。指人剛剛死去不久成語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58回:「如今主人屍骨未寒,你倆又想算計到他子媳身上去,我真不懂你們和藍家有甚深仇大恨。」
  • 灰不溜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灰不喇唧,灰不溜丟是中性成語,可作定語、狀語;指灰色。 灰不溜丟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灰不溜丟(huī bù liū diū) 成語釋義:灰色,形容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難堪,情緒低落 成語出處:張平《抉擇》:「那一團團灰不溜丟的東西,就是曾讓自己怎麼也看不夠,怎麼也丟不下的織機和車床嗎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洞若觀火,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1.洞若觀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基本釋義:洞:透徹。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樣。出處:《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相關成語:洞見癥結 一望而知 洞燭其奸 窺見一斑 管窺蠡測 不知就裡2.百折不回 [bǎi zhé bù huí]基本釋義:折:挫折。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 啞然失笑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出自:漢 趙曄《吳趙春秋 趙王元餘外傳》:「禹乃啞然而笑。」近義詞有:情不自禁、忍俊不禁,反義詞有:哄堂大笑、痛哭流涕,啞然失笑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禁不住笑出聲來。啞然失笑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啞然失笑(yǎ rán shī xiào)成語釋義: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來;啞然:形容笑聲。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