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伊始,新冠肺炎爆發,武漢封城,疫情蔓延,街道清冷,門可羅雀。有人問:「是否要重啟2020?」殊不知,疫情能為一座繁華城按下暫停鍵,能讓一場櫻花夢黯淡無光,可他卻籠罩不了人心啊!要知道,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而每一種愛,都能刻進武漢的心臟。世界雖冷,卻抵不過這人間盛情,吾輩將以瑩瑩之火,點亮這萬裡長空!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談到:「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是啊,戰役打響,八方來援,哪一個不是鐵血錚錚,哪一個不是有勇有謀,哪一個不是一往直前。
最美逆行,國士無雙,鍾南山院士便是如此。2003年,非典肆虐,67歲的他衝在前面,喊道:「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83歲的他再度出徵,還不忘深切勸告:「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就是這樣一個他,即使熬到雙眼猩紅、面容疲憊,面對病人,面對責任,面對使命,依舊步伐鏗鏘,眼神堅毅,救人於水火。鍾南山院士不僅有國士的擔當,還有戰士的勇猛,立於人群當中猶如一座雄偉的高山。有他在,人民就心安。
魯迅先生曾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和鍾南山院士一樣,那些奮戰在疫情前線的工作人員又有哪一個不是「身著白衣,心有錦緞」呢?
無論是「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中搶回更多病人」的身患漸凍症的院長張定宇;還是立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願奔赴前線的醫生;還是立下誓言「疫情不除,頭髮不留」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如此,不為名,不為利,惟願「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不正是中國的脊梁嗎?
猶記得《流浪地球》中那句讓我心驚很久的話「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災,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所幸,疫情當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人退縮,更無人怯懦。無論是逆行醫者,還是平凡普通的人,都在盡力做自己能想到的,能做的,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增添一份希望,貢獻一份力量,哪怕它微光如燭,哪怕它渺小如沙,也想獻出一份光熱。
還記得那位捐款一萬元並留名「知恩者」的老大爺嗎?他其實已經80多歲了,靠收廢品為生,每個月收入也就幾百塊。還記得那位大年三十晚上為火神山醫院工地送去5噸蔬菜的老支書嗎?他其實已經將貢獻當成習慣了,1998年抗洪,他在一線;2008年水災,他也在前線;如今2020新冠肺炎,他說:「我理所應當也要去。」還記得那位捐出15000隻口罩的工人嗎?其實那些口罩是之前工廠發給他抵做工資的。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一汩汩涓涓細流,不僅匯成了江河,更流入了人心……
《殺破狼》中這樣看待磨礪與災難,「你知道磨礪與災難的區別嗎?區別就是災難是不可戰勝的,而磨礪是可以越過的」。我始終堅信,這場疫情不過是對武漢的一場磨礪,正如鍾老所言,「武漢本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人心齊,泰山移。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亦不會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相信,只要你我攜手,以吾輩螢螢之光,必將點亮這萬裡長空!
待山河無恙,人間皆好之時,你我共赴這繁華城,賞一場櫻花宴,可好?
(作者: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高二(1)班 胡文菲 指導教師:翁黎明)
(來源:河北教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