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亂葬崗,壘起一座神像山

2021-01-09 網易新聞

許多香港市民不知道,在遠離市中心的港島西南角,有一座萬神廟,專門接收被遺棄的神像。


上萬座形態各異的神像,從地面密密麻麻地堆到了半山坡,給人以泰山壓頂般的注視。


這是神明的棲息地,也是神明的收容所。


83歲的黃伯在此駐守了二十年,信仰早已被揉進了生命裡。


在一個清冷的早晨,我來到神像山,希望記錄下快要被海浪磨蝕的港島往事。


二十年,不過彈指一瞬

早晨七點半,我和黃伯約在瀑布灣公園見面。


或許是一周前附近剛發生了海邊拋屍案的緣故,我不禁在岸邊打了個冷顫。


黃伯總是來得很早,他喜歡在開工前望一下海。清晨的陽光使他背後的神像看上去格外柔和。


過了早晨,滿山的神仙便會重拾平日的肅穆,讓遠道而來的遊客不自覺放慢腳步。


若抬頭望去,能看到神像們不論大小高低,都排排坐好。


其中大半是關公、觀音和媽祖娘娘,間或夾雜著泰國的四面佛和西方的十字架。


黃伯沒細數過神像的數量,只知道差不多上萬座。


黃伯侍奉神像極有耐心。


當晨曦剛剛拂過這片海域,他便挑水上山,為髒汙的神像擦拭身體。


每座神像都要一一檢查,有碎片裂縫的還需挑揀出來,能修就修,修不成的就「葬」在海裡。


黃伯的工作檯是一塊平整的巖石,前陣子掛颱風,不少神像被吹斷了手腳。

緊接著是大掃除。一夜過後,放置神像的溝壑裡總會堆滿榕樹葉。有的地方掃帚夠不著,黃伯就扶著神像,伸長胳膊去夠。


最後的步驟是上香。


偌大的山頭,每隔十步,就有一座香爐,黃伯每天要換上兩遍:一大把香舉過頭頂,向海鞠躬三回,再向神鞠躬三次。


這些神像大多來自於搬遷的家庭或倒閉的店鋪。


香港人講究要「請神走」,廢棄的神像不能直接丟,要趁夜裡把它們運到海邊的「榕樹頭」,寓意送往新的歸宿。


雖然山上的神像已經多到數不清,市民還是源源不斷地過來送神,黃伯也樂於接收,然後兢兢業業地照顧。


只不過,黃伯已經83歲了,年輕人都不好走的山路,老人家又怎會輕鬆?


加上香港雨多,山路常常打滑。


家人都勸黃伯別幹了,這份工作既辛苦,又危險,還沒有收入。可黃伯就是放不下這滿山的神像,想給它們一個舒服的家。


上完香後,黃伯會花大量的時間看海,傍晚再伴著漲潮聲回家。

這份看上去有些固執的信仰,源於黃伯年幼的經歷。


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黃伯的兄弟姐妹只有一半活了下來。母親為了祈求他平安長大,帶他到觀音廟認契子。


幾捆魚和一袋黃皮作見面禮,換來一張「姑婆」用火爐灰燼包成的平安符。


從那以後,黃伯就信了佛。每逢初一十五,就要到觀音廟裡做事,作為對這一年照管的供奉。


海邊最醒目的一塊巖石上,用紅油漆寫上了「佛」字。黃伯說,這象徵著萬神歸一。

在觀音的庇護下,黃伯平安長大,成為了菜市場裡的一名「豬肉佬」。不過他信佛,自己從來不吃豬肉。


二十年前,黃伯在散步時偶然發現了這個神像堆積處:一片靠海的荒地上,孤零零地立著幾座神像。


黃伯想,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從亂葬崗到神像山

在神像山的左手邊,更靠近海灣的地方,有一個開放式泳棚。


黃伯在山坡爬上爬下的間隙,總有幾個光著膀子的泳客與他遙遙相望,偶爾擺擺手示意。


他們是華富村的居民,也是神像山的「資助人」。


這個泳棚建於80年代,有一塊遮陰的屋頂和兩排儲物櫃。

華富村在瀑布灣公園的背面。六十年代,這塊地一直被視作是亂葬崗舊址。


直到1968年,華富村作為香港島的第八座廉價屋村,在海邊正式竣工落成。


為了打破亂葬崗的名聲,政府特地製作了廣告在翡翠臺播放,希望吸引市民入住。


當年的華富村靠著臨海的優勢,被稱作「平民海景房」。

然而,許多市民依然被嚇退,只有急於在香港落腳的船夫和工人願意搬來這裡。


入住後,居民想在瀑布灣公園的榕樹下搭一個泳棚。誰知開工不久,就發生了兒童溺亡事件。


有關風水不好的言論再次甚囂塵上,一時間人心惶惶,泳棚的建設也就此擱置。


最後是熱愛遊泳的居民石先生打破了僵局。他提議,要建泳棚,不如先幫黃伯修神像山。


政府用錢都堵不住的傳言,這漫山的神仙或許能扭轉乾坤。


幾乎所有人都舉雙手雙腳贊成。


修神像山的過程比預期漫長。


一開始,各家的積蓄都不多,籌集的資金甚至不夠買建築原材料。


於是石先生又提出了「就地取材」的辦法:從海裡挖出泥沙,再用海水混合,可以製作出石塊間的粘合劑。


石先生被居民笑作「大石塊」,因為身體像石頭一樣硬邦邦,好幾次扛泥沙把肩膀磨出血了都不知道。


他當過建築工人,身體強壯,又頭腦靈活。大家默契地把石先生當作帶頭人,擠出不多的業餘時間,一同修建神像山。


每當晨霧還沒散去的時候,趕早的居民已經在海邊做起了拉伸。


他們人手一個塑料桶,待遊泳完畢,就從海底挖起泥沙,一桶桶運到岸邊,再趕回家洗澡上班。


這群朝九晚五的打工仔離開後,值班歸來的司機和工人再繼續補上。


就像一場秘而不宣的接力賽。


而白日擔起的泥沙,會被留到夜間或者周末。居民們得空了便聚在岸邊,先埋頭幹活,完了再來一頓啤酒燒臘,快快活活地聊天。


居民在泳棚下小憩,啤酒杯被隨意放在腳下,小狗不時上前舔一口。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無人監督、沒有回報,甚至還時不時需要自己掏錢的社會工程,竟然被華富村居民堅持了二十多年。


2010年,神像山正式完工。兩年後,泳棚也建成了。


當年啖著啤酒叉燒的壯年小夥,如今已變成了飲茶煲湯的退休阿伯。


唯一不變的,是大家守護這片土地的決心。


每年颱風季,居民依然會以同樣的方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的修繕工程。


居民們在聚會上算錢,以類似交會費的方式籌集工程和活動經費。


何以為家


我來到神像山的這天,正值清明,天空飄起了小雨。


華富村居民正拖家帶口地聚在泳棚,準備燒烤。火還沒點燃,空氣中早已瀰漫著砂鍋粥和滷鵝的香氣。


知道我來採訪黃伯,居民便塞給我一盒燒肉和一袋桔子,還囑咐說桔子是拜過神的,可以用來保平安,不要吃掉了。


清明節,居民買來烤乳豬,在海邊料理。一位阿叔在興奮地拍照。

燒乳豬是大家湊錢買的,紅酒等飲品也是從各自家裡帶的。

我在這場聚會上遇見了師傅仔。


師傅仔是黃伯的徒弟,平日會幫忙抬水上下山,或者幹點別的體力活。


他寡言、木訥,從來不說自己的事,也不回答我的問題,跟人的接觸僅限於上下樓梯時的「借過、唔該」(請讓一下)。


居民跟我說,「師父仔精神可能唔系咁(不是太)正常。」


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放心把錢交給師傅仔,讓他去買香和燈油。


屋邨裡香燭鋪的老闆都認識他,知道買香的用途,還會主動給師傅仔打折。


但只有師傅仔的幫忙遠遠不夠。


黃伯的身體已經不像外表看上去那麼硬朗。上周他在樓梯上摔壞了一座觀音像,萬幸沒有受傷。


從那時起,晨泳的居民便主動幫黃伯搬佛像。他們還想幫黃伯再招一個徒弟,但他堅決不同意。


供奉神像的人心要誠,用錢買來的供奉又怎麼會誠呢?


黃伯一直在等命定的那個人,他相信神會再送一個後繼者過來,就像當初把他指引到這裡一樣。


不幹活的時候,黃伯都在默默地看著這片海,或者抬頭仰望著滿天神像。

居民們拗不過黃伯,本想背著他偷偷僱人。


但從今年一月開始,這些事似乎變得不再重要 —— 華富村將從2025年起開始搬遷。


所有居民都需要遷走,而神像山和整個瀑布灣公園的去留,則未定。


聽到消息後,黃伯突然忙碌起來。從來不肯接受採訪的他,今年突然鬆了口。


很快,報紙和電視臺像潮水一樣湧進僻靜的瀑布灣公園。神像山在媒體的報導下迅速累積了大量人氣。每到周末,就有康文署的工作人員領著一批批親子團,過來「感悟傳統歷史」。


黃伯則默默看著遊客們感嘆、拍照,然後離去,仿佛看著大海的潮汐。


我問他在想什麼?


他說,想要把神像山建成萬神廟,所有神都可以來住的、有瓦遮頭的那種萬神廟。


也許,未來這裡會被康文署挪到廟裡,冠冕堂皇地供奉起來;或者正式開發為人文景觀,用新建的圍欄拉開與信徒的距離。


無論如何結果,這座山都將失去原本野蠻生長的力量。


不過,比起神像山的去向,華富村居民更擔心自己的歸處 —— 政府還沒公布他們的安置地。


他們說,在香港生活久了,就會這樣。無論在一個地方停留多久,都始終沒有歸屬感。


他們不過同這山上的神明一樣,被時代的浪潮裹挾,四處漂泊,歸處不定。只能在可以停歇的日子裡,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


居民在後山坡處開闢了一小塊地種花,從海裡引了一條水管灌溉。黃伯有時會摘下花來,供在神像面前。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pic163

本文來源:看客 作者:看客 責任編輯: 崔惠彥_NB12591

相關焦點

  • 亂葬崗歸來後,男人自稱有陰陽眼,村民都請他看陰宅
    周大進不服氣就與幾個朋友打賭,說是幾個人晚上要到後山亂葬崗去走一遭,誰不去誰才是膽子小。既然是幾個朋友合夥捉弄周大進,他們自然不會真的半夜去亂葬崗,可是周大進認真了,天一黑他就獨自提著燈籠出了門。亂葬崗在城外十幾裡地遠的一座破廟後面,周大進哆哆嗦嗦來到破廟前就不敢繼續走了,看看左右沒有人,他就想等等朋友們,因為朋友是故意捉弄他,自然不會來。
  • 亂葬崗下為什麼會出現藍忘機的聲音?兩聲「魏嬰」,魏無羨的希望
    其實估計大家在看《陳情令》的時候,對這部劇之中的很多劇情其實都很是疑惑的,其中就有魏無羨被溫晁扔下亂葬崗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在《陳情令》之中,亂葬崗是魏無羨人生的真正轉折點,在這裡的三個月,也就意味著魏無羨徹底的脫胎換骨,手執陳情入了鬼道,但是其實剛剛摔下亂葬崗的魏無羨,在亂葬崗的時候也是九死一生
  • 江澄帶頭上亂葬崗爭議大,但原因令人心疼,雲夢雙傑終究回不去了
    因為大家只看到了魏無羨的難處,可是作為一同長大的好兄弟,江澄卻沒有支持他,反而帶著人上亂葬崗逼死了魏無羨,因此光看表面,這個兄弟確實不夠意思。但我們是從魏無羨的角度來看待整個故事的,江澄之所以會和魏無羨站在對立面絕對不是毫無根據的,而且也不像金光瑤說的那麼簡單,如果站在江澄的角度,他的難處不比魏無羨少。
  • 美國確診破百萬,無人機拍下美國的「亂葬崗」,現場猶如世界末日
    美國疫情發展繼續升溫,確診人數直上百萬,重大災情下的美國無疑成了屍體的聚集地,記者用無人機拍下美國的「亂葬崗」,猶如世界末日般。自海外疫情迅速蔓延以來,美國的疫情狀況無疑也成為了此次的「世界第一」,單日增長、累計確診都是居於疫情榜首。
  • 穿越種田,一睜眼就是亂葬崗,女特工帶娃分家,打獵捕魚日子不愁
    以下小說中,第一本小說就是標題那本啦,一睜眼就是亂葬崗,女特工帶娃分家,打獵捕魚日子不愁!好了好了小編就不嗶嗶了,讓我們來看看吧!原主的婆婆和妯娌們都不待見她,眼下她一生病,都認為看病太花錢,索性就直接把她扔到了亂葬崗,原主便是就這樣活生生病死的。花滿滿想了想,還是很快就接受了這個現實,畢竟她在21世紀的時候已經喪命了,現在能活著就好,管她現在的遭遇如何呢。(簡介:前世為特工,一生殺伐,今生為農婦,她只想和便宜兒子歸於平淡。可無奈一身武藝被某王爺看中,她怒,我是不會當你的手下的!
  • 童年疑問,為什麼中國大部分學校,都建在刑場和亂葬崗上?
    以前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說在學校建立之前,大部分都是墳場亂葬崗之類的地方,聽老一輩的人講,學校的學生年輕氣盛,不相信迷信,所以能夠鎮得住底下的邪氣。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 清華挖出古墓群,中山立足亂葬崗!高校為何鍾愛「死人墳」?
    清華挖出古墓群,中山立足亂葬崗!高校為何鍾愛「死人墳」?去年,中山大學在食堂下發現古墳的消息登上了熱搜,據了解,這不是中山第一次挖出古墓了。同年五月,清華大學官微稱:在校區挖出一個墓群,共計95座古墓。消息一出,清華的學生還沒來得及激動,隔壁北大的倒先坐不住了,紛紛在下面留言:帶我一個唄?專業「摸金校尉」,無邪本邪!
  • 哪怕衝入亂葬崗,也要將他煉成鬼屍
    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們姐弟倆是完全不受溫家人照顧的,反而在被各界徵討的時候,也要承受池魚之殃,沒能逃過憤怒的溫家受害者,所以在亂葬崗的時候死掉了。原本一直想保住溫家姐弟的魏無羨得知消息已經晚了,只能是用自己煉屍的本事,將溫寧變成了高級煉屍將,然後成為了讓人膽寒的殺將。生前是很溫柔很拘謹的一個人,在變成了鬼將軍之後竟然是變得很無畏,殺力賊強,是羨羨在沒有金丹的情況下,最大的守護者,最安心的力量。
  • 香港一所小學,被評為亞洲最恐怖地點…
    鬼系公眾號:走進靈異(zoujinly) 香港達德學校,建於1931年,停辦於1998年,是香港鬧鬼鬧的最兇的地方。《國家地理頻道》更是將此校列為全亞洲十大恐怖地點之一。在CNN這檔《不想去的詭地方》節目中,探險者形容它「是出現鬼故及超自然事件的完美場所」。
  • 被亂葬後破土而出,嚇壞眾人……
    就在前天,這些已經死去,被扒皮潑石灰後埋進亂葬崗的水貂們...變成「殭屍」回來了。「快跑吧......殭屍貂來了。」這不是在扯淡編故事,全球各大媒體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瘋狂轉載著這樣的圖片:數百具上周入土的的動物屍體,從原本的墳墓裡噴湧而出。你想想,昨天還是一片平整的土地,今天鑽上來一堆屍體,那場景真的很瘮人。
  • 恐怖的香港大埔區靈異故事
    靈異社區(微信號:lingyishequ)——專注於口口相傳的民間靈異故事———————————————香港大埔區歷史悠久忽然,後面傳來小孩的笑聲說:「哥哥,我知道你看到我了!「聽到這句說話後,房客便立刻拔足飛奔回家,以後也不敢再多管閒事了。大埔區還有知名的「運頭塘「。在香港日治期間,運頭塘附近有一個刑場,每日被武士刀斬下的人頭,都會在夜間用木頭車運到附近埋葬,現在運頭塘的所在之處就是當年的亂葬崗。
  • 被亂葬後破土而出,嚇壞眾人…
    就在前天,這些已經死去,被扒皮潑石灰後埋進亂葬崗的水貂們...變成「殭屍」回來了。這不是在扯淡編故事,全球各大媒體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瘋狂轉載著這樣的圖片:數百具上周入土的動物屍體,從原本的墳墓裡噴湧而出。
  • 外媒定位ISIS留下的72個亂葬坑 上萬人被屠殺掩埋
    ­  伊拉克庫德人地區政府五月發現的ISIS屠殺亂葬坑 來源:網絡­  據美聯社AP獨家調查,通過採訪、照片和調研,美聯社已經確定敘利亞境內和伊拉克北部72個亂葬坑的具體方位,裡面草草掩埋的是被ISIS恐怖組織屠殺的人。據信,隨著ISIS不斷敗退,越來越多的亂葬坑將逐漸被發現,數量可能多達上百個。
  • 心驚膽跳 香港18區恐怖傳說│新聞熱話
    街坊地標高街鬼屋高街鬼屋是一座建於1892年的一所麻瘋病院,麻瘋是種極度可怕的傳染病,所以病人都只能被隔離起來等死。後來香港淪陷,日軍就在此作為刑場,殺害了很多人,而醫院前面的佐治五世公園曾竟是個亂葬崗,因此很久以前經已出現靈異傳聞。後來改建成精神病院,因為不少精神病人都有自殺傾向,經常會以頭撞牆,所以「砰、砰、砰」的撞擊聲跟慘叫聲不時傳出。
  • 為啥香港有那麼多「鬼」?
    (心在顫抖但故作堅強.jpg)香港這座城,就是一部靈異事件簿今年夏天,一部靈異港劇《十二傳說》在香港火了,這部電視劇收集了香港最負盛名的靈異事件加以改編,堪稱香港靈異事件簿。這十二個傳說分別是:新娘潭、靈異傳說、榕樹精殺人事件、石獅成精殺人事件、華富邨UFO綁架、盧亭魚人殺人事件、七姐妹金蘭殺人事件、日軍亂葬崗、張保仔的海島寶藏、狐仙殺嬰兒事件、西貢結界、電視臺殺人事件。看完這些標題,有沒有勾起你的好奇心?別說你不信鬼故事,你信或不信,它就在那裡,不遠不近,不離不棄。
  • 盤點香港靈異傳說 網友建議《十二傳說》拍續集
    這部劇是集合了12個香港的靈異故事和傳說,用查案和破解的方式拍攝的劇集。題材新穎,而其中的12個在香港發生的靈異傳說,都是取自民間真實的傳說。香港作為一個繁華的都市,歷經數百年的歷史,當然也蘊含了很多相傳的與鬼出沒的靈異故事,不過是真是假就見仁見智,但是有的傳說很有趣。
  • 我經歷的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兩件事
    小黃狗在我腳下活蹦亂跳的竄來竄去,秋日的暖陽照在身上異常的舒服,我信步來到山邊,然後順著山脊慢慢的邊走邊欣賞著小山村的風景。難得這麼悠閒自在的我心情異常舒暢,嘴裡也就不自然的哼起了小曲兒。爬過一座小山丘,穿過一個小山谷,我和小黃狗又登上了另一座小山的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