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一隊70餘人的科考登山隊向位於成都西嶺雪山原始林區的成都第一峰——苗基嶺出發。科考隊由大邑縣政府向社會公開招募的野生動植物、礦產資源、旅遊策劃專家,以及戶外運動愛好者組成,12天內,他們不僅要負責衝頂和首次實地測繪苗基嶺高度,還要記錄西嶺雪山震後地質植被的變化情況。
昨(12)日,科考隊隊員們發回了首篇「攀峰日誌」。
後腳踩前腳鞋子都「失色」
10月10日清晨7時40分,隊員從小溝宿營地出發,目的地為海拔3700米的九裡崗,垂直上升海拔有1000多米,整個行程預計為7個小時。
剛開始是碎石小道,行至約2公裡處的山腳時,擺在面前的是一條泥濘難行的馬幫小道,這是進山的唯一通道。隊伍所攜帶的科考設備和生活必需品全由騾馬和民工背運。據一名馬夫介紹,這條馬道用木材簡單鋪墊後,全由馱運貨物的騾馬踩壓出來。
馬道寬不足1.5米,大部分路段都溼滑難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踏穩踏實,沿著前一名隊友的腳印前行,稍不留神,探路的前腳就會踏入分布較密且大小不一的泥坑中。當費勁地把腳拔出來時,鞋子原本的顏色已無從辨認了。
爬山8小時鞋襪全溼透
隊伍穿行在雲杉、冷杉及高山杜鵑林和箭竹林中。站在雲霧繚繞的林中休息片刻,喝上幾口葡萄糖水,吃點乾糧和硬糖,以此補充體力。
向山頂慢慢攀爬,氣溫隨著海拔的上升而下降。當下午2時55分走到九裡崗山頂宿營地時,隊友們掐表一算,已在這茫茫大山中艱難攀登了近8個小時,而身後仍有一些遠遠掉隊的隊友在匆忙趕路。
天空中飄著小雨,隊員們搭起了藍色的帳篷,插上紅色的登山隊旗。在火堆邊我們脫下粘滿泥漿且早已溼透的膠鞋、白布襪,用樹枝撐起來慢慢烘乾……
手機成手錶通訊靠鴿子
在海拔2000至3000多米的高山原始林中穿行,沒有網絡信號,除專用應急的衛星電話外,手機只能查看時間,無法通話。隊伍中有一名專門背運鴿籠的嚮導,4隻運送登山科考資料的信鴿是唯一的「通信使者」。
高山地區天氣寒冷,海拔越高溼度也越大,夜裡,帳篷內外都會被露水打溼,所以一些科考器材和攝影設備都用專用的防水塑料布包裹得嚴嚴實實,以防進水。 (日記內容為節選)晏智 天府早報記者 王曉鷗
近期成都惡劣的氣候影響了登山進度,強烈的高山反應也使7名科考專家陸續返回山下休息。由於山上大霧蒙蒙,負責後勤保障運輸裝備的騾馬發生了掉隊情況,目前整支隊伍仍停留在10日到達的、位於海拔3700米處的宿營地,等待休整一天再出發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