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的郭頂,多年過去還是不火,卻是真正的音樂人
《水星記》這首歌,我想有不少的人都聽過吧,而這首歌是在16年的時候發布的,現在兩年過去,熱度感覺依舊不減,還是那麼地好聽。而這段時間我又開始循環這首歌,並不是因為在感情上遇到了什麼問題,只是單純的覺得好聽,於是便一直循環。在這首歌正式發行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聽著了,只是兩年以後再次去品味的時候,發現又有了許多新的感悟。而這首歌所在的專輯也是很有意思,專輯名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聽上去有種說不出的奇怪。一般的專輯名都是跟歌手自身有聯繫的或者是想要表達一些內容的,而起這樣的一個名字,也是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而我們去聯想到這個時代,娛樂至上,去給專輯取這樣的一個名字,有些人會感覺這是在故弄玄虛。因為真的是從字面上去理解的話,整個世界懂飛行器的人可能只是佔全人類的百萬分之一,甚至更少;而要是還能懂得它的執行周期,那就更加是少之又少了。但是郭頂偏偏就是用這樣的一個名字來給自己的專輯命名,如果作為一個新晉的歌手,給自己的專輯取這樣的一個名字,可能專輯剛發布不久就會被外界所詬病。但我們知道,郭頂並不是前者,不僅如此,他的實力也是不用我們去質疑的。畢竟做音樂的,重要的並不是嘴皮子的功夫,而是實力。
可要是我們說他是一位新人,其實也是沒有什麼的不妥,畢竟他也是再次回到這個圈子,距離上次已經是7年前的事情了。在09年的時候,在一個名為ST的音樂網站上,他發布過許多優秀的作品。而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公眾號與帶評論功能的音樂軟體的結合體。用戶可以隨意上傳歌曲,修改歌手的資料或者歌曲的歌詞錯誤,其實相當於網易雲音樂那樣,只是功能相對來說並沒有這麼完善罷了。在當時,有這樣一個相當自由的氛圍,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而這也是讓不少的優秀作品湧現出來。而郭頂也正是因為這個平臺,第一次引起了大眾的注意。而他所發布的第二張專輯《微微》,也是得到了比較高的一個評價,儘管這只是在網絡上發行。
很多人以為他會因此火起來,在舞臺上開展他的演藝之路。然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後他便跟失蹤了一樣,而這一弄就是7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面,我們幾乎沒怎麼看到他在舞臺上亮相演出,而他實際上則是從臺前轉戰到了幕後。這段裡面,他也是給不少的當紅歌手寫過歌,而這裡面有不少都是一些熱度比較高的歌曲。而我們再去分析他所創作的作品,發現這些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也是相當地用心,完全不會給人一種粗製濫造的感覺。而這個便是他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一絲不苟,力求完美。
有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問道,在這七年裡面,所收穫到最大的事物是什麼。他的回答相當直接,就只有兩個字——生計。這七年裡面,很多時候都是為了謀生,而不是因為其他的事物。也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找公司籤約,明明是有實力的,找到一家公司跟自己籤約完全都不是什麼問題。對於這個,他表示,想給自己的音樂多一點的時間,而這個過程,持續了七年。在他看來,好的創作是需要足夠的時間與堅持,而這個則是支撐他沉澱七年的信念。很多人都會用自身的一些東西跟音樂捆綁在一起,諸如、汗水、家庭等等,但只要他是主動去遠離這些,因為音樂,就應該是最純粹的。
而在17年的時候,他也是憑藉著實力入圍了臺灣金曲獎,同時也是入圍獎項最多的內地歌手。儘管很遺憾沒有獲得一個獎項,但比起自己獲獎,他更加關心的是人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音樂。在當今的音樂圈中,有才華而未能大火的音樂人有很多,而像郭頂這樣的沒有去一味迎合世俗的,而是可以低調地做著自己音樂的,也是有不少。我並不反對高調,也沒有去牴觸,但這種低調卻是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有的時候,音樂就是他本身,不需要往其中添加太多的事物。儘管在現在看來這並不是主流所能夠接受的,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實現的,但這卻是很多人所嚮往的。
走了這麼多年的原創創作路線,等待他的也還是那條很長的道路,儘管遺憾無獎,但這一專輯也是受到了不少的關注,更多的人開始去關注音樂而並非音樂人,而這個我覺得應該是他所想要看到的。正如他所說的,未來的路還真長,讓飛行器再多飛一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