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駐中共一大會址報導組記者 李佳蔚
2018-11-27 21:39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27日,星期二,霧。
當日9時許,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隨著中共一大會址門前長長的隊伍走進展館。剛進館,記者就注意到序廳工作檯附近出現了一種新「神器」。從外形看,它酷似電視機遙控器,控制板上設有多個按鈕。
不久後將投入使用的語音導覽講解器。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攝
「這個設備叫語音導覽講解器,配有中英文等不同語言的自助講解內容。」館方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新「神器」即將投入使用,但目前仍處於內部測試階段,具體開放參觀者使用的時間還沒定,最早將在2018年12月。
如何使用這款新「神器」?據記者現場試用了解,語音導覽器控制面板上有顯示屏、鍵盤區、音量鍵,以及暫停播放和取消等按鈕。開機之後,首先選擇導覽語音,接著輸入講解區域的編碼,導覽音頻隨即播放出來。
「目前測試有中文和英文,以後可能還有其他語種。」館方工作人員說,從序廳到一大會址舊址區,每個展區的展品有不同編碼,「比如序廳編碼是1,在鍵盤上摁1就可以了,舊址編碼是56,那就摁這個數字」。
目前,投入測試的語音導覽講解器約有50個。實際上,除了這個新設備,原本各個展品也有通過微信掃二維碼獲得文字及語音內容的功能。
彭女士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聽語音講解。來自湖南的參觀者彭女士便很習慣這種參觀方式。她用手機對準展品二維碼掃描,又從背包掏出耳機戴上。她說,自己平時喜歡「聽書」,這樣便於理解。
「這次是來上海學習,順便得空到一大會址參觀。」彭女士說,她學計算機專業,這是她首次參觀一大會址,雖然自己對歷史知識不擅長,但從小到大經歷過豐富的紅色教育,對黨史很感興趣,「《建黨大業》、《建國大業》這些電影我都看過,我都喜歡」。
彭女士一邊聽自助講解,一邊緩緩向前走著,《共產黨宣言》展區有一段插畫故事,講述陳望道艱苦卓絕的翻譯歷程,彭女士身旁,參觀者劉先生半蹲著,正舉著手機把每一張圖片都拍下來。
劉先生正在《共產黨宣言》展區拍照。44歲的劉先生說,他在吉林長春工作,目前在上海療養,這次是獨自前來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是黨的誕生地,也是個繁華大都會,對我來說來參觀一大(會址)內心感到巨大的鼓舞,這對身體療養也有積極作用」。
他繼續說,參觀過程中,自己想起許多往事。他於1995年3月17日入黨,隨後於1998年成為一名特招入伍的大學生,投筆從戎。當時正值全國多地爆發洪澇災害,他所在的遼寧錦州也未能倖免。
「剛進部隊,就看到戰友們救洪搶險,一個個都往上衝,我因為剛剛入伍,看到這種場景還是會害怕,但當時我想到自己是個共產黨員,必須衝在前面,所以我跟著大家一起扛起沙包衝,這是我一生都驕傲的一件事,往後我對黨員的認識截然不同了。」劉先生說。
他稱,自己在一大會址感受到了作為黨員的驕傲,「我們絕不能忘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一大會址」日記,語音導覽講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