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尾,中國石油總市值7597億元,就在同一天,一個來自福建的民營企業,寧德時代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億元,比中國石油高出582億元。也許95%以上的老百姓都不知道寧德時代是什麼,但是就是這樣一家民營企業,在短短的十年內,成為這個時代資本眼中最美的大紅花。
市值的超越也許並不意味著石油時代的落幕,但是卻一定意味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時代,金昌城運是否真的到來?一般來說,地緣因素、生產因素和政治定位三者決定了一個城市發展變化的三大動能。
從地緣因素和政治定位兩者來說,金昌都是邊緣的不能再邊緣的小城市,遠離中國經濟核心區,與首都北京千裡之遙,在省內也只是一個人口不到50萬的普通地級市,沒有蘇州的文化底蘊,也沒有深圳的特區政策,可以說金昌一直就是這個國家無足輕重但是又不可缺少的角色。
但是如今,新能源時代的到來,藉助生產因素這一最重要的要素條件,金昌將徹底迎來城運的巨變,甚至將迎來一個金昌時代。
01
一塊石頭改變的城運
去年十月,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金昌市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連續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殊榮。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可以三次榮獲此殊榮?
1958年在永昌境內東大山附近,有一個放羊的老漢拿著一塊核桃般大小的石頭,在追打羊群,正好被祁連山考察礦產的祁連山地質隊的一個地質隊長湯中立看到了,他覺得這塊石頭,不同凡響。
那塊石頭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烏黑,石頭裡有一層層碳狀的結構,這塊石頭不光形體獨特,石頭裡層還夾雜著碳狀物,作為一名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的地址隊員,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一塊很大的孔雀石,是一塊黑色的巖石,這塊標本鎳含量高達0.9%。
隨後在金昌龍首山地區發現了一個世界罕見的以鎳為主的有色金屬共生礦,蘊藏著豐富的硫化鎳和銅、鈷、金、銀以及鉑族金屬。
60年代金昌鎳礦投產後,結束了我國不產鎳的歷史,使我國躍為世界鎳礦資源最多國家之一。
發展至今,金昌鎳礦已建成一個採、選、煉綜合經營的大型聯合企業,能直接從礦石中提取十餘種產品,其中鎳和鉑族金屬產量分別佔全國總量的85%和90%以上。
金昌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鎳生產基地,銅、鈷、金、銀和鉑族金屬提煉中心,並有「中國鎳都」之稱。而誕生在金昌的金川公司已是世界500強的企業,可以說這塊烏黑的石頭徹底改變了金昌的城運。
02
新能源革命,金昌城運巨變
未來新能源汽車是主流,電動化是必然趨勢,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的技術升級、市場競爭和供應的國際化以及鋰電池應用市場的分割,新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市場結構正在經歷一輪變革。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受新冠疫情影響,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鏈壓力大幅上升。從1月到5月,新的能源汽車銷量沒有達到預期,配套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受到影響。好消息是,新能源汽車銷量5月份繼續環比增長,市場正走向復甦。
與此同時,為了不斷幫助新能源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國家於4月頒布了為期兩年的補貼政策和免徵購置稅政策,並於5月頒布了三項強制性標準。跟隨中中央政府的腳步,地方政府也相繼推出了新政策,以促進新的能源和汽車消費。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市場,擁有全球最大的電池產業鏈,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在挑戰中也暗藏機遇。2019年6月21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決定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作為國內動力電池廠商的「白名單」,工信部於2015年3月24日制定的《規範條件》指出,只有在售新能源車型搭載了符合條件並且進入「白名單」目錄的動力電池,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搭載「白名單」目錄以外的動力電池無法獲得政策補貼。
與此同時,鋰電池核心技術獲得突破,高鎳路線成業內共識,全球巨頭爭搶鎳資源。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華人研發團隊報告了如何使單晶、富含鎳的陰極更堅固、更高效的新發現——通過使用高鎳含量的單晶材料作為陰極,他們實現了魚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在此背景下,鎳成了一匹大黑馬,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龍頭的特斯拉歷來是行業風向標,引領正極材料高鎳化進程,未來十年鎳將是最有前途的電池金屬。據預測,到2030年,動力電池對鎳的需求量將從2020年的13.9萬噸飆升10倍到140萬噸,佔鎳總需求的30%。
金昌作為鎳資源大市,金川公司作為鎳金屬全球第三大供應商,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基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動力電池、上遊原材料、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鋁塑薄膜和設備市場也發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擁有世界第三大鎳金屬供應商的金川公司,手握全國最多的鎳礦儲備。金昌在新能源時代迎來了城運的巨變,藉助自身的優勢,金昌完全有可能開啟一個屬於金昌的新時代。
03
「金昌時代」何時到來?
產業決定了城市的未來。回顧過往的科技革命浪潮,無論是蒸汽時代隨棉紡織業、機器製造業興起的曼切斯特、伯明罕,電氣時代隨鋼鐵、汽車工業興盛的芝加哥、底特律,資訊時代隨IT、半導體產業崛起的舊金山、波士頓、慕尼黑、深圳,每個「超新星」產業的爆發式成長都極大加速了策源地城市向世界一流邁進。
對於國內的各個城市而言,要瞄準人工智慧、物聯網、生命健康、自動駕駛、航天航空、新能源、智能晶片、先進材料、3D列印、混合顯示等未來產業戰略必爭點,打造城市未來發展新優勢。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國內主要城市紛紛搶抓前沿科技機遇,打造重量級前沿產業,湧現了蘇州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合肥智能語音產業、杭州數字安防產業等典型案例,為各地把握前沿產業發展風口提供了經驗借鑑。
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曾經說過:「日本人發明了鋰電池、韓國人把它做大,中國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反觀目前鋰電池市場的發展,這句話,可能是對世界鋰電池發展史最高度的概括。
擁有良好先天條件的金昌能否像寧德一樣,開啟一個時代,在金川公司的基礎上,再建一個世界500強?
結合全國戰略來看,在未來產業領域,金昌能抓住的只有新能源產業這一潛力巨大的產業。從目前來看,寧德時代在中國是絕對領先的一個巨頭,那麼,金昌能否孕育出下一個巨頭?
面對海外巨頭進入、車企紛紛籌劃自家電池工廠的競爭格局下,新的動力電池企業只有技術更領先、市場規模更大,才能讓產品價格、整套品質體系能夠運轉更好,通過提前布局,用規模去換未來,最後才能統治這個市場。
單靠金昌也許無法開啟一個時代,但是金昌並不孤獨。隔壁的蘭州擁有西部一流的技術和新能源電池研發能力,一山之隔的青海更是擁有全球最大的鋰金屬儲量,甘青攜手,金昌與蘭州和西寧一道,構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也不是不可能。
城市之間的競爭,從來不僅僅只是一場簡單的GDP排名,或者更樸素地理解成房價的高低,產業永遠是決定城市能否走的更遠的決定性因素。因為,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的地位能夠永恆不變。
在新興產業不斷湧現的時代,金昌將面臨比以往更為嚴酷的發展環境,要想擺脫被競爭「淘汰」的命運,就只能充分挖掘整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夯實製造業基礎,以「細分市場、深度佔有;率先發力、使勁吆喝」的產業升級之道奮力一搏,去實現真正振興,在競爭中崛起,真正開創一個屬於金昌的時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容許不得轉載】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版權歸作者所有;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確認後第一時間溝通。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