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你曾經抬頭看向深邃的夜空,開始思考「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物種嗎?」那麼你並不孤單。
南極洲古代類人外星人骨骼
(圖源:Mark Stevenson/UIG/Getty)
大約在70年前,物理學家恩利克·費米抬頭仰望天空,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問題:「大家都在哪裡?」
費米估計,僅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顆恆星,而其中有很多都比我們的太陽還要老上幾十億歲。
儘管在其中一小部分的恆星周圍,擁有已被證明適合生命棲息的行星(科學家現在推測,有大約600億顆系外行星符合這個條件),這樣就會有幾十億個可能存在的世界,在那裡先進的文明可能已經被孕育、生長、甚至開始探索其他星系。
那麼,為什麼人類還沒有聽說過來自這些世界的窺探呢?大家都在哪裡呢?今天,這個問題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費米悖論」。多年以來,研究者在這個問題上提出過很多種可能的答案,從「外星人都藏在水下」,到「他們都死了」,再到「事實上,我們才是外星人,幾十億年前我們乘著一顆彗星來到地球」。(我們還未找到外星人的12種可能的原因)
現在,俄羅斯國立電子技術研究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亞歷山大·貝瑞森,為費米悖論提出了新的答案,但是他認為你們並不會喜歡這個解釋。因為,如果貝瑞森的假設是正確的話,那麼意味著人類的未來「要比滅絕還要糟糕」。
貝瑞森在一份發表於預印本期刊arxiv上的新論文寫到:「如果首先擁有星際旅行能力的生命物種,必然會為了自身擴張而消除所有競爭對手呢?」
換言之,人類在尋找智慧生命的同時會不會直接導致那個物種徹底的滅亡?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會不會不知不覺的做了宇宙中的惡人。
第一個進去,最後一個出來
在這篇論文中,貝瑞森將這種對於費米悖論的解釋稱為「第一個進去,最後一個出來」解。貝瑞森寫到,要了解這個解釋,需要縮小所謂「智慧生命」的概念。
他說,首先,這其實並不關乎外星生物長什麼樣子;它可能會是一個類人的生物有機體,一個超級智能的AI,或者甚至會是一種具有蜂巢思維行星大小的生物群。
但是重要的是這種生物如何行動,貝瑞森寫道。與費米悖論相關,我們所尋找的地外生物要有能力生長、繁衍和不管以某種方式要能被人類探測得到。這意味著我們所設想的這種外星生物必須有能力進行星際旅行,或者至少能夠通過星際空間傳輸信息。(這是在假設人類並沒有首先到達那個外星星球)
這裡有一個問題:一個文明要想達到能夠在太陽系之間進行有效通信的水平,就必須走上一條無節制的發展和擴張的道路,貝瑞森寫到。但要走上這條路,你不得不犧牲許多次要的生命族群。
「我並不是在說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會有意識的抹殺其他生命形式」,貝瑞森說,「更有可能的是,他們根本不會注意到,就像在建房子的時候會破壞蟻冢一樣,他們缺少保護這些蟻冢的動機。」
比如,一個輕狂的AI毫無節制的尋求擴張可能會導致整個星系都充斥著他的克隆體,「將整個太陽系都變成一個超級電腦」,貝瑞森說道。尋找一個阻止AI這樣做的理由是無用的,貝瑞森說道,「關鍵是它可以做到。」
一種比滅絕還要糟糕的命運
對於人類來說,壞消息並不是我們可能必須要面對一個狂熱的智慧種族。而是,我們可能就是那個種族。「我們可能是第一個到達可以進行星際旅行階段的種族」,貝瑞森推測,「並且,很有可能,會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貝瑞森寫到,要阻止人類意外的消滅與之競爭的所有生命形式,需要「遠比個人自由意志強大得多的力量」來推動文化的徹底轉變。然而,考慮到人類驚人的擴張天賦,這種力量可能很難匯聚起來。
然後再一次聲明,這些只是一個理論。這篇論文還未被其他科學家的同行評審,甚至貝瑞森自己也從根源上反對他自己的結論。
「我當然希望我是錯的」,貝瑞森說到。「找到答案的唯一方法是繼續探索宇宙和尋找外星生命。」
作者: Brandon Specktor
FY: 仝囧囧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