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國外生物技術網站GEN發布《2019年全球25大生物技術公司》(Top 25 Biotech Companies of 2019)榜單,該榜單根據截至2019年10月30日的市值進行排名,數據來源於各大股票交易所或其他公開可用資源。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榜單中,共有五家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上榜。
恆瑞醫藥(市值3988億元,排名第7)
作為國內創新藥龍頭企業,恆瑞一直以來備受市場矚目。此前,恆瑞醫藥發布三季報稱,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9.5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歸母淨利潤37.3億元,同比增長28.3%;扣非後淨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27.3%。2018年新獲批的重磅品種銷售貢獻明顯,2019年7月底,公司重磅產品PD-1單抗正式上市銷售,也取得一定的收入突破。
2019前三季,恆瑞醫藥研發投入為29億元,佔營收17.1%比例,同比增長67%。2019前三季新增4個1類創新藥臨床申報,包含2個1類化藥和2個1類生物藥;截止目前,恆瑞醫藥累計申報的1類新藥數量近50個,在國內一馬當先。
藥明康德(市值1335億元,排名第14)
作為業界備受關注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藥明康德主要向國內外藥企客戶提供「研發外包」的服務。2015年12月完成私有化後,藥明康德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正式開啟中概股的回歸之路。去年,藥明康德梅開二度,先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IPO,搭建起「A+H」股雙融資平臺。四大板塊各有突破,臨床CRO業務增幅超100%
藥明康德的布局思路主打全產業鏈,貫穿藥物發現、臨床前開發、臨床研究,以及商業化生產等環節。而主營業務方面,藥明康德可以分為中國區實驗室服務、CDMO/CMO服務、美國區實驗室服務、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等四個板塊。截至2019年6月30日,藥明康德已累計為國內藥企完成65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並獲得45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而在上半年,研究性新藥的IND申報就多達10個,並獲得11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
豪森藥業(市值1395億港元,排名第16)
豪森藥業是中國較大的精神疾病類製藥公司,產品線分布在抗腫瘤、精神類、內分泌、消化道、抗感染和心血管六大領域,目前已有40多款產品。以2017年為例,上述六大領域佔到中國藥品總銷售額的62.1%。
據翰森製藥招股書顯示,豪森藥業現有八種佔據市場地位的核心產品,以及五種增長潛巨大力的主要產品。市場佔有率為9.1%,核心產品為歐蘭寧和具有增長潛力的阿美寧。2016年到2018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33億元、61.85億元和77.2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4.76億元、15.95億元和19.03億元。
雲南白藥(市值1073億元,排名第19)
10月28日,雲南白藥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7.49億元,同比增長13.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5億元,同比增長5.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2.01億元,同比增長21.62%。
在藥品行業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產品和產業質量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雲南白藥正在不斷順應行業趨勢。公告顯示,雲南白藥計劃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布局生物藥。另外,雲南白藥也在不斷加大研發力度,財報顯示,雲南白藥第三季度研發投入為4211.96萬元,同比上漲68.13%。
國藥集團(市值828億港元,排名24)
國藥集團目前生產900多個成藥品規,15個中華品牌及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旗下有1100餘家子公司,擁有國藥控股、國藥股份、國藥一致、天壇生物、現代製藥、中國中藥6家上市公司,員工總人數12.8萬人。根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國藥股份、天壇生物等企業營淨增長率也均超10%。不難發現,上市公司的精進表現,也進一步奠定了國藥集團的行業地位。
除了規模,國藥集團營收也屢創新高。2016年營收超3000億元,2018年營收近4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國藥集團的第七家上市公司,或正在路上。據媒體報導,2018年春節後,國藥器械和國藥控股下屬醫療器械業務謀求合併,以進軍A股上市。不過,具體方案目前仍不明朗。但若是國藥器械能上市成功,將加強集團旗下醫療器械業務,同時將有利其深入產業鏈上下遊,進一步強化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