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風神 魔方110,精緻小機箱
這是一款針對M-ATX型主板的機箱。相信我,用MINI-ITX主板的朋友們是不會用選擇M-ATX(俗稱小板)及以上型號的機箱的,畢竟晶片組相同的情況下M-ATX主板是最便宜的。以技嘉為例,【技嘉(GIGABYTE)B450 I AORUS PRO WIFI 主板】標價949,而【技嘉(GIGABYTE)B450M DS3H】僅需要549,去掉些許功能差異,價格仍舊差距不小。所以選擇MINI板的朋友一定是刻意為之,所以也會對應選擇僅支持MINI-ITX的機箱。
而M-ATX(小板)板型受眾最大,不僅價廉個別型號還功能十分強大,價格便宜,性能強勁,一舉兩得。既然使用了小板那機箱一般不會要求特別大,所以這款【九州風神 DEEPCOOL 魔方110電腦機箱】就進入了我的視野。
三面白色,一面磁吸側透,頂部鏤空通風設計,鋼化玻璃在取下來之前可以達到開度約70°,3秒快速安裝,拆裝容易固定結實,相比於螺絲固定的要方便不少,而且鋼化玻璃無開孔,也沒有什麼破裂的風險。
拆裝前面板只需要稍稍用力即可,卡扣固定可多次重複拆裝,沒有線纜相連不用擔心用力過度扯壞了造成損壞。
打開後即可擴展120mm*3個或140mm*2個的風扇。因為機箱前面板為全鋼無孔鋼板,所以進風要靠獨特的懸浮式進風口。說到這不要直接噴我選的機箱是悶罐,因為這確實不是。
我首推的進風口在頂部,擴展120mm*2或者140mm*2風扇,透過可水洗的防塵網向內送風,直接把冷風送到主板和CPU散熱器附近,散熱效率還是不錯的。
頂部除散熱窗外,同時設計了USB3.0*2,開機和重啟按鍵以及音頻接口。
底部電源進風口處同樣設計了防塵網,雖然不是磁吸不過拆裝也算方便,一般3-6個月才清理一次,並沒有什麼問題。從機箱底部看硬碟架是可以前後移動的,方便安裝前置水冷。不過我選擇了【九州風神(DEEPCOOL)玄冰400雙刃】風冷散熱器,也就不存在移位的問題了。
機箱作為M-ATX板型機箱向下兼容,半封閉式獨立電源倉和硬碟倉處在同一個空間。底板右側依舊設計了可以上下移動的顯卡託架來應對大型顯卡的重力作用,防止損壞主板顯卡接口,對主板和顯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機箱背部相對簡單,2個2.5寸硬碟位加2個3.5寸硬碟位,假如主板使用M.2固態硬碟,那直接使用1塊大容量3.5寸硬碟作為倉庫盤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機箱背部深度2釐米,穿線孔邊角設計成了利於理線的結構,對於一個M-ATX機箱來說,它勢必不會容下太多設備,理線難度低,可操作性高,只需要用一些扎帶就可以輕鬆搞定。
【超頻三七防芯】白牌電源,皮實耐用
為了搭配這款機箱,我特意選了一款具有七防設計的電源【超頻三七防芯】白牌電源,600W的功率輕鬆應對當前大部分硬體用電要求,而且價格是相當給力,最低價格居然到了199。
【七防芯】是它最主要的特徵之一,防震、防腐蝕、防蟲、防塵、防潮、防靜電、阻燃。
其七防的能力主要是來源於灌膠工藝,採用高導熱矽膠將元器件正面和背面裸露的針腳全部覆蓋,在宿舍或者工作場所人多手雜的地方容易出現灰塵密布、潮溼陰冷或者搞不好還有「小強」晚上偷偷爬過,【七防芯】讓什麼短路、炸機、腐蝕全部都避免了,大大提高了電源壽命。
電源最大支持設備數量:顯卡*2,SATA設備*6,大4PIN*2,假如不夠用還可以把大4PIN擴展為SATA供電。對於一般用戶來說肯定夠用,一般1塊顯卡足以,1塊倉庫盤,1塊M.2固態硬碟,諸如散熱器、風扇、等等幾乎都在插在主板上或者用HUB擴展也僅需要1個SATA供電接口。
每根電源線主要部分長度50釐米,而每個接口之間距離15釐米,背部接線走線不存在一點問題。
+12V輸出最大46A,功率552W,應對常見CPU及外設也是足夠用的。
我放棄了保修,特意拆開查看了灌膠情況,果然做的很到位,一般情況下3年換新,且在臺系電容的加持下,比一般國產無牌認證的電源要地道不少。畢竟低廉的價格在那,不過看做工,則覺得還是挺超值。
平民散熱,物美價廉,效果好,聲音低
特惠的【玄冰400雙刃】CPU散熱器,56片鰭片讓散熱面積更大,更多的接觸面讓熱交換更快,多平臺支持,不管是新、舊,Intel還是AMD平臺支持度非常好,假如有疑問也可以提前諮詢客服確認。
雙風扇讓風壓更高,獨特的風扇葉片設計讓扇葉更堅固的同時把風噪降到最低,有小夥伴吐槽有個別雙風扇散熱器容易出現『』嘯叫」,極有可能是安裝問題,本次裝機中並未出現這種怪異的聲音,不過在轉速最大的時候,風噪還是有一點的,但是高性能全轉速的時候並不多,況且在這個時候機箱其他風扇也會全速轉動,聲音肯定有一點,但是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純銅熱管設計,CTT熱管直接觸底,在這個級別的散熱來說,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安裝非常簡單,只需要把背板放到對應位置後,對應的螺釘卡住,在另一面用一個墊片一個螺母固定就可以了。
不同平臺對應不同的模具,使用前需要根據說明書找出對應的零件。
風扇需要在固定好散熱塔後安裝,注意下電源線位置,方便後期理線。兩隻風扇是可以互換的,風扇前後4角都有防震墊片,安裝時注意風向即可。
待主板整體安裝完畢後就可以準備上機箱了。
電源固定在電源倉,擰緊4顆螺絲即可。
主板組件整體放入機箱對應位置,M-ATX是6顆固定螺絲,安裝完畢後繼續安裝其他部件。
因為我考慮要上進風,所以安裝了2個風扇,單個十幾元,向主板和散熱器方向吹風。
我自己設計的風道挺完美的,前部自然進風,頂部強制進風,出風口在機箱後部。
安裝完後後開機,果然側透機箱還是需要點燈光點綴的,散熱的燈光,頂部風扇的燈光。以及鋼化玻璃通透的本性,擺在桌面上也算是一種裝飾,比傻大黑粗的機箱要漂亮不少,而從實用的角度來說,散熱、靜音、以及設計都算得上是可圈可點。
把分貝儀放到機箱內,運行時48分貝,噪音來源:6個風扇中速旋轉,其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機箱處於一個開放環境內,環境噪音自身也在40分貝上下。可見機箱發出的聲音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