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周折,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庫」系列終於推出了偵探小說大師錢德勒的作品。
1888年7月23日,雷蒙德·錢德勒生於芝加哥,1959年3月26日因酗酒及肺炎逝世。錢德勒被譽為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代表著硬漢派書寫哲學的最高水平。他與海明威、福克納等被認為是美國本土文學的代表,他們共同撐起美國小說最高峰的史詩時代。但是他死後卻無人照管,被弄到一個專門為窮人準備的墓地。只有17個人參加了他的葬禮。
耐人回味的硬漢派偵探小說
錢德勒是個天才。在他前半生,既與偵探沾不上邊,也與電影靠不上沿。他45歲才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勒索者不開槍》,刊登在廉價的《黑面具》雜誌上。但他的後半生卻不同凡響了,1939年他51歲時出版了他第一部長篇小說《長眠不醒》,大受追捧。隨著《再見吾愛》、《高窗》、《湖底女人》和他的代表作《漫長的告別》的出版,他成了享譽世界、而且是被無數的文學大師所推崇的大師。他與達希爾·漢密特一起成功地推翻了英國古典推理對美國偵探小說的統治,開啟了美國本土硬漢派私人偵探小說的強悍傳統,是為推理史上有名的「美國革命」。
錢德勒創造了一個硬漢性格的小說角色——偵探馬洛。偵探小說在錢德勒之前,是以案件引人,偵探都是超人,例如福爾摩斯。而錢德勒筆下的偵探馬洛,突出的是性格,案件則是為了性格的展開。這種硬漢,引領了至今大部分偵探小說的方向。
「錢德勒就像他自己創造的馬洛這個形象,他是一個過渡的形象,既不是一個非常新的人,也不是一個非常舊的人,正好跟現代人精神狀態很契合。錢德勒的主人公非常有意思,每本書裡面都不止一次被打昏過去。他為之鍥而不捨的往往是道義上的事情,他有點兒冷酷,有點玩世不恭,又有很多幽默。」學者、著名書評人止庵介紹道。
1995年,馬洛以第一名的得票被美國推理家協會推選為150年偵探小說史上最具魅力的偵探,而錢德勒也是以第一名的得票被公推為150年偵探小說史上最偉大的作家。
從偉大的小說到好萊塢的寵兒
小說成功後,錢德勒做過一段時間好萊塢編劇。雖然錢德勒不符合好萊塢的要求,並嘲笑電影對自己小說的改編,但是二戰後的歐洲導演和後來的美國導演,都受了錢德勒小說的影響,例如「黑色電影」。錢德勒在電影方面的成就絕不亞於他的文學,他是好萊塢「黑色電影」的締造者之一,他與比利·懷爾德合作的《雙重賠償》被認為是「黑色電影」的教科書。在上世紀40年代,他的4部作品6次被搬上銀幕,協助他寫劇本的竟然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與他合作的也都是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這樣的大牌導演,在當時,在好萊塢,很多演員以能扮演錢德勒劇中的人物為榮。
踏破鐵鞋覓得版權
錢德勒是個性情中人。他參加宴會時看上別人的老婆,就死活追人家。過了無數年,到了他30多歲的時候,才娶了這個女人。結婚之前,錢德勒一直認為這個女人比他大8歲,結了婚之後他發現這個女人比他大18歲。因為他們兩個沒有孩子,錢德勒跟他的親屬也鬧崩了。他把版權搞得亂七八糟,先把版權給他的文學經紀人,後來又把他的版權給了他的秘書。他死之後,這兩個繼承人都為爭他的版權開始打官司,打得一塌糊塗。
他把自己的事情搞成一團糟,也給「午夜文庫」購買版權增添了很多麻煩。據新星出版社社長謝剛介紹,為了取得錢德勒作品的合法授權,他們真可以說是踏破鐵鞋。從2005年初他們就開始向海內外幾家著名的版權代理公司提出尋找併購買錢德勒版權的申請,幾家版權公司都費盡周折,但一直無法與錢德勒版權的所有人取得有效的聯繫。後來通過美國的朋友聯繫到了錢德勒的出版方,聯繫到了他的姻親,找到了他的墓地,找到了他的故居;一個友人甚至買齊了錢德勒的所有舊書、電影,但都沒有找到錢德勒的版權代理人。最後,還是多虧了村上春樹,他因為親自翻譯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而被媒體追蹤。通過日本的有關機構終於了解到代理錢德勒版權的是一家不大的澳大利亞版權公司。2007年,新星出版社終於取得了錢德勒所有長篇小說(共7部)和1部短篇小說集的中文出版的授權,這期間整整折騰了兩年。
作為偵探小說大師,錢德勒能被大家選為150年偵探小說史上最優秀作家的第一名,他能為奧尼爾、錢鍾書、村上春樹這樣的小說家所推崇,被譽為「文學大師崇拜的大師」絕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