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球能夠產生智慧生命,是由這個星球所處的空間位置、各種自然條件的客觀因素,加上非常多的「偶然性」疊加之後的綜合產物。而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的「幸運兒」,在漫長演化進程中,在依賴得天獨厚溫床的孕育下,逐漸形成了簡單的生命體,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演化,形成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而我們人類又從生物世界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智慧文明。
人類智慧文明形成的歷史過程
人類智慧文明的產生,離不開地球生命形態的漫長演化。在地球長達46億年的歷史長河中,其中有數億年用於生命形成所必備條件的積累,比如地球溫度的冷卻、原始海洋的形成、在宇宙射線能量輸入下有機物質的合成等等,然後量變引發質變,一些由有機大分子合成的物質,在海洋中逐漸擁有了生命的特質,而關於這個生命形成觸發點的形成,至今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答案。從有機物到最簡單生命體的形成,這是智慧文明產生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難和最漫長的一步。
在自然環境的不斷變遷之下,這些生命體按照「適者生存」的法則,無論是從生理功能、形態特徵還是繁衍方式上,都持續進行著發展和演化,推動了地球生物世界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整體發展趨勢。地球生物在海洋中的發展時間非常漫長,從40多億年前的最初級的生命形式,到4億年前的泥盆紀,海洋在一直推動地球生物的進化發展提供了不可獲取的各種條件,這是智慧文明產生的第二步,也是經歷時間最長的一步。
受月球潮汐力的影響,一些海洋生物隨著海浪被衝到海岸之上在時刻發生著,但是在之前的漫長歷史時間中,這些海洋生物要麼重新回到海洋,要麼不適應脫水的環境而死亡,而就在4億年前的某一時刻,一些特殊的魚類在反覆地衝刷到海岸上之後,沒有立即回到海水中,而是努力地去適應陸地上更充足的陽光、更溫暖的環境,在這種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下,身體新陳代謝水平明顯加快,身體機能變得越來越強勁,於是越來越傾向於喜歡被衝刷到海岸去捕食、去「享受」,然後逐漸演化出了具有類似「足部」的肉鰭,在岸邊的生活能力和捕食效率更高,成為陸地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祖先。從海洋到陸地,這是智慧文明產生的第三步。
動物從海洋到陸地,其發展演化速度不斷加快,地球上出現的幾次生物大爆發,都與新環境的演變有直接的關係。在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不斷進化過程中,那些身體更加靈活、適應環境能力更強的生物,最終在地球各種自然災難和劇烈氣候變化過程中倖存下來,腦容量日益增加,智力水平也隨之提升,體型也相應變大。隨著6500萬年前小行星的撞擊,當時在地球上佔據統治地位的恐龍滅絕,給智力更高的哺乳動物提供了舞臺和空間,然後類人猿在這些哺乳動物之中顯現了突出優勢。後來,在類人猿中相繼出現了分化,一些不滿足於在森林裡行動和捕食的群體,比如臘瑪古猿,逐漸進行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也從森林走向與草原的交界地帶,不但拓展了生存空間,也逐漸找到了另外一種生存的方式,那就是與自然進行「抗爭」,改造和重新適應自然環境,從而更加有利於自己種群的發展。以直立的方式從森林走向草原,這是智慧文明產生的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人類智慧文明形成的催化劑
人類智慧文明的形成,除了剛才分析的歷史進程提供的時間保障之外,還有一些必須的條件,使人類與其它動物能夠根本區分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腦容量的攀升。這個是首要的生理基礎。腦容量的提升,意味著接收、處理和反饋外界刺激信息的能力和效率的增加,為更好地適應和改造自然、提升與其它動物的生態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學會製造和使用工具。這個是智慧文明產生的前提和主要判斷標準。人類祖先在與自然博弈的過程中,以腦容量提升為基礎,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去延伸和拓展自己的能力,先是利用自然形成的工具,來達到捕獵和生活的需要。後來在此基礎上,能夠利用自然環境下的相關物質條件,創造更加適合使用、更加有效、更方便攜帶的人工工具,工具的原料也從石器、木材逐漸發展為金屬和合金等。
三是學會利用和保存火種。這個是推動智慧文明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環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會利用和保存火種,要比製造和使用工具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要大得多。學會了這個技能,人類祖先不但更加高效地製作食物,減少疾病發生,而且還能夠創造更加溫暖的生活環境、阻止大型動物的入侵,同時還可以利用火來燒荒,拓展生存空間,為農業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語言的產生。各種動物之間都會有特定的方式進行交流,只不過這些方式有的是本能、有的是信息素、有的是氣味或者聲音,只有人類是用一定的邏輯和發音規律來組織這種交流方式的。語言的產生,使得人類文明的發展出現了質的飛躍,交流效率越來越高,後來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是建立在語言交流和後續文字記載的基礎之上。
黑猩猩使用工具和智慧文明的差別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對野生動物進行觀測時,發現了不少可以利用工具的案例。比如,黑猩猩可以利用樹枝掏白蟻、巴拿猴利用石塊砸碎堅果殼、捲尾猴用樹枝驅趕蛇蟲等,這是否意味著它們已經具備了智慧文明產生的基礎條件了呢?
實際上並不是,通過剛才的分析,製造和使用工具,是人類智慧文明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但是這個製造和使用工具,前提是「製造」,「使用」是方式,「製造」是利用現有的材料,對之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更加有效地去加以應用,而不是簡單地去使用即有材料,這一點是最本質的區別。黑猩猩可以利用樹枝掏白蟻、巴拿猴利用石塊砸碎堅果殼、捲尾猴用樹枝驅趕蛇蟲,這些案例中,它們所使用的工具,並非是通過製造而來,而是多數是利用現成的材料,也就是說拿來就用,這只能表明它們具備比其它大多數動物有較高的智力水平,與智慧文明產生的條件還相差甚遠。
另外,黑猩猩會使用工具,只是在較高智力上的一種本能反應,很多都是出於模仿,比如對人類行為方式的模仿,這是一些高級哺乳動物所具有的一種能力。但是和智慧文明相比,這種行為方式並非出於自發,不能代表進化過程中出現了重要節點和階段。
更重要的是,黑猩猩不具備智慧文明形成的其它催化條件,比如學會和保存火種、語言的交流等等,這似乎是作為比人類歷史還要長的它們,始終無法逾越的鴻溝。
總結一下
黑猩猩也會使用工具,表明它們擁有較高的智力水平。而人類智慧文明的產生,是各種歷史條件、自身因素和外在環境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具備客觀的必然性,也有難以複製的偶然性,不能因為黑猩猩具有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一丁點兒相似點,就說明它們具備了進化為智慧文明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