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來自於山礬科,山礬屬,別名碎米子樹、烏子樹。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邊緣有細尖鋸齒。圓錐花序長,花萼淡黃色,花冠白色,核果熟時藍色。
產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各地。生於海拔760-2500米的山坡、路邊、疏林或密林中。朝鮮、日本、印度也有。北美有栽培。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葉藥用;根皮與葉作農藥用。
文中的白檀是在昆明西山遇見的,之前在南京野外也有遇見過,是個蠻常見的植物,搜索白檀的時候有關於他開發利用的文獻,超級開心,最喜歡這種被發現多用途的植物。
白檀又名山桂花、白花茶等,適生性強,分布廣,我國除西北山區外,北到遼寧南到廣州均有分布。
白檀春開白花,葉色碧綠,秋結藍果,樹形妖嬈,是理想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
白檀果實含油率高,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滿足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是我國部分山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原料,又是製備生物柴油的優質原料。
白檀萌櫱能力強,根系發達,耐乾旱瘠薄,能夠適宜石灰巖、廢棄礦區等瘠薄、邊際性土地,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樹種。
作為多功能樹種,白檀不僅具有油用、綠化、生態修復等功能,同時還含有較高的生物活性成分、礦質營養元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白檀全果富含油脂,全乾果含油率最高可達38.4%,白檀油是以含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油脂,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高達,76.74%以上。
白檀油脂為半乾性,脂肪酸組成及質量分數符合生物柴油製備要求,通過精煉後,所得油的色澤、透明度、酸值、皂值、氣味等方面都與普通食用油無明顯差異,其成分與花生油十分接近,是一種有益健康的食用植物油。
白檀油除用作食用油和製備生物柴油外,在工業生產中還有著廣泛的用途,如在機械行業作潤滑油,紡織過程中軟化羊毛和清除靜電,油墨生產中作調和劑,化學工業可生產肥皂、香皂等。
白檀油渣不僅含有豐富的澱粉,還含有17種胺基酸,其中有7種人體必需胺基酸,且許多胺基酸含量與米糠、麥麩中的胺基酸含量相似。
通過特殊處理,白檀油渣可用於生產植物蛋白或飼料,從而實現白檀資源的循環利用。
白檀葉片中不但含有粗蛋白,而且還含有多種氫基酸。除色氨酸外,動物所需的其它各種胺基酸都有,含量均較高,最高的是穀氨酸。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白檀根、葉、花或種子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能,對乳腺炎、淋巴腺炎、腸癰、皮膚瘙癢等病症有一定療效。
白檀的介紹就到這裡啦,關注植物之後發現,每一個植物都有很值得深入開發研究的價值,我想昆蟲也一樣,當我們不了解這些植物的用途時,我們把他們當做雜草。
對於昆蟲呢,我們知道的更少,於是總是打農藥啊,把他們當成害蟲啊。其實天生我「蟲」必有用。
之前看科技苑裡面就有一集講到了豆葉上面綠色的那種肉肉的沒有毛的毛毛蟲,就有人專門種大豆來養它。
吃它的時候,在前面放一個滾燙的鍋,然後用擀麵杖一滾,把蟲子肚子裡的肉擠到鍋裡去,就像我們吃的麵疙瘩一樣,買的非常貴,價值比種豆子多得多。
不知道這樣寫,大家會不會覺得有些殘忍,但,打農藥,不是更殘忍嗎?理直氣壯的將數不清種類的蟲子和他們的卵殺得悄無聲息的,許多昆蟲和某些植物是互利共生的,他們離不開彼此,但農藥的傷害是兩面性的。
既然大家打農藥的本質是為了在種植中獲得利益,那為什麼不試圖去了解昆蟲的價值,讓利益最大化,然後又不傷害物種多樣性,不然就容易撿了芝麻丟西瓜呢。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1)多用途植物白檀研究進展 楊豔 唐潔 仝奇峰 湯玉喜 李昌珠 李永進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2)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