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期待,第一張黑洞視界照片!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從未見過黑洞視界的照片。基於已知,我們還有對照片有很多期望。

幾百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假設宇宙中應該有黑洞存在。如果足夠多的物質聚集到足夠小的空間中,引力就會強大到宇宙中沒有任何粒子,反粒子,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它們是根據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預測出的,天體物理學家經過觀察選中了許多物體,它們被認為是潛在的黑洞。

但我們以前從未見過視界:這是黑洞特有的特徵,是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的黑暗區域。2019年4月10日,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將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張視界圖像。在這一重大發現前夕,我們的所知如下。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以及白色所示視界的實際尺寸。黑暗的視覺範圍是視界本身大小的250-300%。圖源:UTE KRAUS, KRAUS物理教育集團, 希爾德斯海姆大學; 背景: AXEL MELLINGER

黑洞是我們宇宙中由於速度極限的存在而不可避免地結果,至少理論上是這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不僅將時空的結構與宇宙中存在的物質和能量聯繫起來,也包含了物質和能量如何在時空中運動的內在關係。你在空間中運動的越快,時間的流動就越慢,反之亦然。

但空間中的運動與一個常數有關:光速。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視界的物理尺寸,也就是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區域的大小,是由黑洞的質量和光速決定的。如果光速更快或更慢,視界的預測大小就會分別減小或增大。如果光的速度無窮大,那根本就不會存在視界。

LIGO和Virgo發現了新的黑洞群體,它們的質量比之前用X射線研究發現黑洞的質量(紫色)要大得多。圖片展示了通過LIGO/Virgo探測到的全部十個確定的黑洞合併(藍色),以及觀測到的中子星間的合併(橙色)。LIGO/Virgo,隨著靈敏度的提升,從這個4月開始,應該每周都能檢測到多個合併。圖源:LIGO/VIRGO/西北大學/ FRANK ELAVSKY。

【LIGO指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即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Virgo是一臺由6個國家的20個實驗室共同設計、建造和操作的引力波幹涉儀。】

從天體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黑洞的形成非常容易。單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就應該有數以億計的黑洞。目前,我們認為黑洞的形成機制有三種,但可能有更多。

1. 一顆大質量恆星的死亡,它的核心比我們的太陽重得多,富含重元素,在自己的引力下坍縮。當向外的壓力不足以抵消向內的重力時,內核會發生爆縮。由此產生的超新星爆炸會在其中心產生黑洞。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可視/近紅外照片顯示一顆大質量恆星,大約是太陽質量的25倍,幾乎在眨眼間就消失了,但並沒有超新星產生。直接坍縮是唯一合理的解釋。圖源: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C. KOCHANEK (俄亥俄州立大學)

2.大量物質的直接坍塌,這些物質可能來自恆星也可能來自氣體雲。如果足夠多的物質同時存在於空間的同一位置上,就可以直接產生一個黑洞,而不需要超新星或類似的災變來觸發它的產生。

3. 兩個中子恆星的碰撞,這是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質量最大的物體。如果通過吸積或者(更常見的)合併在其中一顆中子星上增加足夠的重量,就會產生黑洞。

兩顆正在合併中子星的想像圖。圖中的時空漣漪代表碰撞釋放出的引力波,而這些狹窄的光束代表引力波釋放幾秒後伽馬射線噴流(也就是天文學家探測到的伽馬射線暴)。2017年觀測到中子星合併的結果就是黑洞形成。圖源: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LIGO / 索諾馬州立大學/ A. SIMONNET

宇宙中已經形成的恆星中,有0.1%多一點最終會以這種形式變成黑洞。其中一些黑洞的質量只有太陽的幾倍;其他的可以是它的數百倍甚至數千倍

但質量更大的恆星會和那些超大質量物體一樣,當它們經過像星團和星系這樣質量的引力集合時:它們會通過質量層化的天文學過程,被吸入引力中心。當多個物體聚集在一個引力勢阱中時,較輕的物體往往會獲得更多的動量並可能被彈射出去,而較大的物體則會失去角動量並聚集在中心。在那裡,它們可以吸積物質,合併,增長,最終成為我們如今在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怪獸。

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當物質被吞噬時,就會發出明亮的X射線。在其他波長的光線中,從紅外線到無線電,我們可以看到星系最內部的單個恆星。圖源:X射線: 美國宇航局/麻薩諸塞大學/D.WANG ET AL., 紅外線: 美國宇航局/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

此外,黑洞並非孤立存在,它存在於空間本身的混亂環境中,其充滿了各種類型的物質。當物質接近黑洞時,會受到潮汐力的作用。任何物體靠近黑洞的部分都會受到比遠離黑洞的部分更大的引力,而任意一側凸起的部分都會感受到向物體中心的擠壓。

總而言之,這會產生朝一個方向的一組拉伸力和其垂直方向上的一組壓縮力,導致物體變得像義大利麵條一樣。這個物體將被撕裂成組成它的粒子。由於大量的物理特性和力學在起作用,這將導致物質聚集在黑洞周圍形成盤狀:吸積盤。

圖示是一個活躍的黑洞,它吸積物質,並加速其中一部分形成向外的兩個垂直噴流,這張圖片形象地描繪了類星體如何工作。落入黑洞的物質,無論其種類如何,都將導致黑洞的質量和尺寸的額外增長。儘管存在各種各樣的誤解,但是黑洞並不是把物質吸到自己本身的視界以內,而是物質在接近視界一定程度的時候,黑洞的視界會擴大,就把物質給包含進去了。圖源:MARK A. GARLICK

形成吸積盤的粒子是帶點的,它們圍繞黑洞周圍的軌道運動。當帶點粒子運動是,它們會產生電磁場,而電磁場反過來會使帶電粒子加速。這會導致一系列可觀測現象,包括:

發射的光子頻率遍布整個電磁波譜,特別是無線電頻率,

當物質落入黑洞時,在產生的較高能量中(例如在X射線中)會出現耀斑。

物質與反物質被加速形成與吸積盤垂直的噴射流。

所有這些現象都在不同質量和定向的黑洞上被觀測到,這進一步證實了它們的存在。

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探測到了大量恆星。除了我們已經發現的恆星、氣體和塵埃意外,我們預計在距離人馬座A*只有幾光年的距離內就會有超過10,000個黑洞,但直到2018年早些時候,要探測它們都十分困難。確認中心黑洞是一項只有視界望遠鏡才能完成的任務,它還可能探測到黑洞隨時間的運動。圖源:S. SAKAI / A. GHEZ / W·M·凱克天文臺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銀河中心組

此外,我們還觀察了候選黑洞周圍個別恆星以及恆星殘骸的運動,它們似乎是圍繞著大質量物體運動,這種物體除了黑洞以外沒有別的解釋。例如,在銀河系中心,我們觀察了許多圍繞著被稱為人馬座A*的物體運行的恆星,據推測,它的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並發射耀斑和無線電波,還顯示出正電子(反物質的一種形式)被垂直噴射到銀道面上的特徵。

其他的黑洞也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例如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據估計它的質量相當於66億個太陽。

三張圖片展示了M87星系中心,地球上所見的第二大黑洞。儘管它的質量相當於66億個太陽,它離我們的距離是人馬座A*的兩千倍。視界望遠鏡不一定可以確認到它,但如果宇宙足夠仁慈的話,我們不僅可以得到它的圖象,還可以得知X-射線發射能否為我們提供對黑洞質量的準確預測。圖源:上方圖片,可視圖象,哈勃空間望遠鏡/美國宇航局/Wikisky;下方左邊圖片,無線電圖像,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超大射電望遠鏡陣列(VLA);下方右邊圖片,X射線圖象,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

最後,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其他觀測特徵,例如直接探測到相互盤旋和合併的黑洞產生的引力波,直接坍縮事件和中子星合併導致黑洞的產生,以及被認為由質量和定向不同的黑洞引起的類星體、亮星和微類星體的亮度變化。

有了視界望遠鏡的重大發現,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黑洞的存在,它們符合廣義相對論,並被物質包圍,這些物質加速並釋放輻射,我們應該能夠檢測到。

活躍星系核的想像圖。吸積盤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向太空噴射出狹窄的高能量物質噴流,噴流與吸積盤垂直。一顆四十光年外的耀變體發射出很多最高能量宇宙射線和中微子。只有黑洞外部的物質能逃離黑洞;視界內部的物質則無法逃脫。圖源: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 科學交流實驗室。

視界望遠鏡的最大進步就是觀測到視界本身。在那個區域內,不該觀測到任何物質以及輻射。這個望遠鏡應該觀測到黑洞固有的一些微妙效應,包括最內部的圓形軌道大小應該是視界的三倍,以及由於被加速物質的存在,視界周圍應該會發出輻射。

黑洞視界的第一張照片應該可以回答很多問題,你可以看看我們可能會從中學到什麼。但最大的進步在於:它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如果我們對引力的理解需要在接近黑洞時進行修正,這次的觀測會為我們指明方向。

到目前為止,2018年初,兩種可能成功地匹配視界望遠鏡數據的模型。兩者都顯示了一個偏離中心且不對稱的視界,視界比史瓦西半徑更大,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預測一致。全圖尚未向公眾公布,但預計將於2019年4月10日發布。圖源:R.-S. LU 等人,天體物理學雜誌859卷。

數百年來,人類一直期待著黑洞的存在。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收集了一整套證據,不僅證明了它們的存在,而且證明了它們預期的理論性質與我們所觀察到的驚人地一致。但也許這當中最重要的預測,也就是關於視界的存在和性質的預測,則並沒有直接被證實過。

在全世界數以百計望遠鏡的實時觀測下,基於實際數據,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地球角度觀察到最大黑洞的重構圖像:銀河系中心400萬倍太陽質量的怪獸。我們在4月10日所見要麼會進一步證實廣義相對論,要麼會顛覆我們對引力的認知。全世界都滿懷期待。

FY:超凡泰迪熊

作者:Ethan Siegel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滿懷期待,第一張黑洞視界照片
    我們從未見過黑洞視界的照片。基於已知,我們還有對照片有很多期望。幾百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假設宇宙中應該有黑洞存在。如果足夠多的物質聚集到足夠小的空間中,引力就會強大到宇宙中沒有任何粒子,反粒子,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
  • 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事件視界望遠鏡將宣布結果!
    天文學家們精心策劃了一項大膽的新實驗,將世界各地的碟形射電望遠鏡組合成一個地球大小的虛擬攝像機---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試圖提供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圖像。望遠鏡合作項目將於本周4月10日公布一項重大成果!
  • 第一張黑洞照片在哪下載?黑洞照片高清無水印在哪下載
    第一張黑洞照片在哪下載?黑洞照片高清無水印在哪下載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上21點晚上,「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會在全球6地同步直播有關黑洞研究的一個重大研究成果,這一消息被認為第一張黑洞照片將會公布,那麼黑洞的照片在哪裡可以下載到呢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名字
    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名字 2019年4月10日,這一天對於人類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北京時間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正式的公布,一支匯集全球 200 多位天文學家的宇宙觀測團隊經歷2年的時間才把照片洗出來,而「事件視界望遠鏡」這個項目也在今天被大家所熟知。
  • 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是如何拍出來的?
    上面你所看到的是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可能第一眼看上去沒有那麼壯觀,但要知道黑洞本身是不可見的。因為其引力太強,就連光也無法逃脫。所以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為這樣的圖片是不可能拍出來的。就好比如何給一個不發光的東西拍照呢?天文學家們是如何拍下史上第1張黑洞照片的呢?
  • 人類嘗試給黑洞拍"照片" 預計2018年發布第一張
    (原標題:人類嘗試給黑洞拍「照片」 預計2018年發布第一張黑洞「照片」)
  • 天文學家是如何拍攝到第一張黑洞照片的
    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攝到的?天文學家:過程漫長。如上圖:我們所看到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黑洞圖像。乍一看似乎並不壯觀。但是,我們知道:黑洞本質上是不可見的。因為它有非常強大的引力,以至於光都不能從它內部逃脫。因此,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們都認為黑洞是拍不出來的。
  • 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直播時間+直播入口
    直播內容: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  黑洞(Black hole)這個名詞,是1968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惠勒在一個報告裡面提出的。  但有關黑洞的概念,早就有科學家通過數學公式推導出來了。
  • 第一張黑洞照片什麼時候出來?幾點公布?(附直播入口)
    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目前,這張直接由望遠鏡拍到的黑洞照片已進入最後的「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  第一張黑洞照片什麼時候出來?幾點公布?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今晚)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會直播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點整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在哪可以觀看直播?
  • 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主角,為什麼不是人馬座,而是M87星系黑洞?
    引言:人馬座A*被公認為離地球最近的超重黑洞,因此它被看作是研究黑洞物理的最佳目標。但是科學家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主角卻不是人馬座A*而是M87*星系黑洞,這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們總結出了四大原因,分別從體積、重量、視界直徑和塵埃幹擾度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 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華麗升級
    去年4月,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公布,由多個國家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分析後得來,可見黑洞北邊暗南邊亮,中間的環狀結構接近圓形,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也清晰可見。拍攝對象是質量大約65億倍於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M87,位於室女座方向的一個巨橢圓星系,距離地球約5500萬光年。
  • 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會在哪看?發布會直播地址介紹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上21點整,EHT項目將會在全球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等六地同步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公布第一張黑洞照片的重大成果。
  • 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公布,證實宇宙黑洞真的存在,長相像「面窩」
    但就在昨天9點世界EHT組織(事件視界望遠鏡組織)是聯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張黑洞照片,並且我們中國也是其組織中的一員,在於昨天晚上9點和組織中的其他國家一起同時召開了「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發布會,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黑洞」到底是長什麼樣!地球歷史上的第一張黑洞照片看到上面照片沒有?這就是宇宙中真實的黑洞照片,此照片的公布也是代表了世界天文學界的一個重達裡程碑!
  • 第一張黑洞照片公布直播入口時間 黑洞照片哪裡能看直播
    新華社華盛頓4月9日電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10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據「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官網發布的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0日9時(北京時間10日21時),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牙哥、比利時布魯塞爾、丹麥靈比和日本東京將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以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丹麥語和日語發布「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第一項重大成果。  》》》直播入口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證實霍金輻射嗎?
    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已經公布出來,但這並不能證實霍金輻射,與霍金的研究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愛因斯坦。而且霍金已經去世,無論以後如何證明霍金輻射的正確性,他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個獎項只頒給還在世的人。
  • 第一張黑洞照片是如何拍出來的?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有史以來第一張直接成像的黑洞照片終於出來了!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剛剛全球同步,發布了2017年4月拍攝的室女A星系(M87)中心的黑洞照片。雖然我有點小小的失望,一是此前就以吊足我們胃口的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並沒有出來;二是直接成像的黑洞照片並不像此前期待中那樣極度壯觀,事前想像的驚掉下巴也楞沒掉下去。
  •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下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具有非常強的引力,在它周圍的一定區域內,連光也無法逃逸出去,「事件視界望遠鏡」實際上嘗試觀測的是黑洞的「事件視界」。看到這張照片你會想到什麼呢?亦或這個電暖扇?雖然照片看上去有點像,蜂窩煤、電暖扇、甜甜圈.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中國航空報訊: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誕生的背後是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花費了2年時間衝洗照片才有的成果。組成事件視界望遠鏡的8處觀測臺多數都是單一望遠鏡,比如夏威夷的JCMT和南極望遠鏡;但也有望遠鏡陣列,比如ALMA望遠鏡是由70多個小望遠鏡構成,對黑洞的觀測將宏大而細緻,可以較好的得出黑洞的具體樣貌。這次黑洞成像的背後英雄還有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技術。
  • 事件視界望遠鏡+「啁啾」=黑洞照片?揭秘黑洞照片背後的神秘之手!
    +「啁啾」=黑洞照片!揭秘黑洞照片背後的神秘之手!IPRdaily導讀: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07,註定將成為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時間。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黑洞正式面世,這張拍了5天,用了兩年成像的的照片背後有何神秘隱情?
  • 黑洞終於要顯真身了,是誰為它拍了第一張照片?
    來源:央視網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目前,這張直接由望遠鏡拍到的黑洞照片已進入最後的「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模擬圖片全球六地將同步發布首張黑洞照片據介紹,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等全球六地將同步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在上海,EHT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將共同發布這一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