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
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而在最新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論文中,安徽師範大學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1次,概率為十萬分之一。
該小組報告了在TDE OGLE16aaa光學爆發約140天後發現的延遲X射線增亮,隨後在衰變階段出現了幾次通量下降。
這些特性在標準TDEs中是不尋常的,可以用超大質量黑洞雙星的存在或局部模糊來解釋。在任何一種情況下,X射線可以在中斷後立即產生,但在早期階段被阻擋,可能是由輻射主導的噴出物導致了大量的光學和紫外線發射。
這一最新的發現表明,再處理(reprocessing)在TDE早期演化中很重要,而X射線觀測在揭示超大質量黑洞雙星方面很有希望。
該成果對於刻畫正常星系中休眠雙黑洞的分布、揭露星系增長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機制、檢驗現有的引力理論、以及為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提供有效波源等研究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來自: 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