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zen7 4800H第一梯隊:機械革命蛟龍P評測

2021-01-11 電腦報

7nm製程的銳龍4000H筆記本處理器登場後,以強勁的性能和低廉的(整機)價格博得了滿堂彩,市場熱度很高。不過就目前這個時間點,也有些許遺憾:國際一線廠商暫時沒有GTX 1660Ti以上規格顯卡機型;顯卡規格高的,又受局限於輕薄或散熱規格低,性能釋放不算完美。那麼,有沒有一臺處理器性能釋放強勁,顯卡又非常給力,同時價格又合理的機型呢?機械革命的蛟龍P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屏幕:BOE 17.3英寸FHD@144Hz 72%NTSC高色域IPS

■處理器:Ryzen7 4800H(8/16,2.9/4.2GHz)

■顯卡:新RTX 2060 90W版獨顯+Vega集顯

■內存:Goldkey 2×8GB DDR4 3200

■硬碟:BIWIN佰維512GB M.2 SSD(支持第二條M.2 SSD擴容)

■網絡:英特爾AX200 WiFi6無線+藍牙+Realtek千兆有線

■左側接口:RJ-45千兆有線網口、USB2.0大口、2×3.5mm音頻口

■右側接口:SD讀卡器口、2×USB3.0大口

■後部接口:2×mini DP接口、HDMI2.0口、USB3.1 Type-C口、電源口

■重量:2.47kg(含46.7Wh電池)

■參考價:促銷6999元,正價7499元

造型與X3-S同源,

碳纖織紋質感A面識別度高

前一陣兒我們評測了機械革命的X10Ti-S,而同為17.3英寸機型的蛟龍P在整體外觀風格上與之頗為神似,所以部分讀者誤以為這兩款機型同源。實際上,它們的接口布局、鍵盤設計並不相同,蛟龍P其實與針對主流市場的X3-S同源。它最具標誌性的設計就是A面下部的碳纖維織紋質感(注意並非真的碳纖維)設計,而尾部的雙Mini-DP接口,也是一個識別度極高的設計,同時也意味著該機具備強大的視頻輸出能力。

▲蛟龍P通體黑色,塑料外殼,碳纖維織紋質感的A面修飾是它的標誌性設計,而翡翠藍機械革命LOGO也蠻漂亮。

▲該機採用雙風扇四出風口,機身接口分布在機身的左右和後側。

R7 4800H最高穩定輸出73W,

性能表現絕對第一梯隊

關於AMD的Ryzen7 4800H,有兩個知識點大家要記住:

●無論單負載還是雙負載,它都很熱,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遊戲本都會跑到96℃附近(還有最高瞬間可到106℃的)——是的,哪怕單負載也如此。但大家不要擔心,因為這並不會影響它的性能發揮,而且目前的機器C面都不怎麼熱。

●另一個知識點是:它在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單考處理器)時,處理器封裝功率並不會很高,表現好的也就60W~65W,這時頻率就已高達3.9GHz了,給你的感覺是65W基本到頭了!但實際並非如此,在真正的應用時,其處理器封裝功率(穩定值)可能跑得更高,比如可以跑到73W,頻率可高達4.12GHz。

▲而以上描述的情況,在機械革命蛟龍P上就能看到:用Aida64給處理器施加持續高負載,其封裝功率穩定值只有60W(勾選CPU+FPU)/62W(勾選CPU、FPU、CACHE、MEMORY四項),頻率在3.9GHz左右,處理器內部溫度已經達到了95.8℃——因為溫度高,所以功率和頻率貌似上不去了。

但若你以為它的處理器性能輸出最高就是62W/3.9GHz就大錯特錯了!繼續往下看:

▲Cinebench R15/R20的得分分別是1942cb和4505pts——這是目前銳龍4000H系列的最高得分,超過了拯救者R7000的R7 4800H,也挑翻了幻14的R9 4900H(畢竟是35W的低功率版)。其中R20的測試耗時較長,而在測試中,蛟龍P的R7 4800H全程保持在73W上。

▲Geekbench 5Pro是一個綜合性測試,它整合了一大堆單核和多核應用,考驗的是處理器頻率(單核應用敏感)和核心(多核應用敏感)的綜合表現,而8060分,也是目前銳龍4000H系列的最高得分。

▲CPU-Z多核得分5550,一個漂亮好記的整數,也勝過了同處理器的拯救者R7000(5506分)。

▲V-ray渲染,11630 ksamples,和R7000戰平(11631 ksamples)。

從處理器的基準測試來看,蛟龍P絕對是生猛的存在!那實際應用表現如何呢?

▲Media Encoder轉碼是視頻編輯/製作中的常見應用。我們更新了軟體,採用了支持AMD顯卡加速的CC 2020 14.3beta版,和之前的版本相比,明顯的區別是「編碼設置→性能」項目中,原有版本只有「軟體編碼」(AMD顯卡只有軟體編碼),如今默認為「硬體編碼」。不過實測時,VEGA集顯佔用率並不高,實際效率提升不明顯。但即便這樣,處理器以59W@4.11GHz的穩定輸出,13分40秒完成了轉碼,戰勝了拯救者R7000和天選的R7 4800H,依然是目前我們測試過的R7 4800H中最快的。這一成績也勝過了70W功率的6核i7 9750H,但與8核的i7 10875H還有一定差距。

▲而當我們啟用NVIDIA獨顯CUDA加速後,奇蹟發生,總耗時僅3分40秒,是我們目前測試過的遊戲本中最快的,甚至超越了i7 10875H+RTX 2070 Super的組合——當然,這裡面也有軟體版本更新的原因。

▲After Effects是視頻特效製作的最常用軟體。老規矩,18秒文字特效視頻渲染。其間,R7 4800H的功率在44W~48W波動,佔用率並未滿(因為GPU在輔助加速),頻率在4GHz以上,溫度在89℃~97℃波動(C面完全不燙,別擔心)。與此同時,大家可以看到RTX 2060也在工作,功率26W,頻率1000MHz。

※另請大家放大圖仔細看內存佔用率:12.9GB。記住,玩視頻8GB內存是不夠的。實際上,Adobe對視頻套件的最佳建議是32GB內存。

▲Blender是最能發揮處理器性能的渲染工具之一,測試中,蛟龍P的R7 4800H全程保持72W@3.9GHz左右,總耗時4分16秒。這一成績勝過了絕大部分R7 4800H機型,僅以6秒差異輸給拯救者R7000。

▲Cinema 4D與Cinebench同源,是產品設計/三維渲染的常用軟體。我們依然渲染2秒共計51幀汽車畫面,蛟龍P的R7 4800H可以保持68W~75.88W的功率輸出,頻率3.98GHz左右,最終耗時僅25分12秒,與拯救者R7000戰平,而明顯勝過其他R7 4800H遊戲本。

綜合來看,在處理器基準測試和實際應用表現上,蛟龍P搭載的R7 4800H以最高穩定73W左右的輸出,在絕大部分項目上是No.1!謙虛點說:性能表現屬第一梯隊,是毫無問題的!

90W版新RTX 2060,

遊戲表現目前亦是「頭牌」

機械革命蛟龍P搭載的是90W版本新RTX 2060,CUDA核心數量1920個,核心基準頻率1005MHz,Boost頻率1350MHz——這並非最高功率版新RTX 2060,但已是目前AMD銳龍4000H平臺搭載的最高規格顯卡,且在實際的遊戲3D測試中也展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

▲Unigine2 Superposition基準,FHD@Medium默認畫質得分12578,掀翻了同為RTX 2060機型的天選(處理器也相同)。

▲《古墓麗影:暗影》,FHD@預設高畫質,93fps。同配置的天選跑84fps;而i7 10750H+RTX 2060 80W標準版,在這個項目上跑88fps。

▲《古墓麗影:崛起》,FHD@人工設定最高畫質,95.42fps。i7 10750H+RTX 2060 80W標準版,成績為90.1fps。

▲《全面戰爭:三國》,FHD@預設較高畫質,平均73.5fps。而i7 10750H+RTX 2060 80W標準版為69.6fps。

▲《無主之地3》,FHD@預設高畫質,能跑66.46fps。i7 10750H+RTX 2060 80W標準版為62.90fps。

▲《刺客信條:奧德賽》,FHD@預設高畫質,平均幀速69fps——這個成績很厲害!對應的,i7 10750H+RTX 2060 80W標準版為61fps;i7 9750H+RTX 2070老版也才66fps,反而不及蛟龍P的表現。

So,遊戲方面,結論非常明確:由於蛟龍P搭載的90W版新RTX 2060是目前AMD遊戲本平臺中最高規格的獨顯,且得益於處理器的強大性能釋放,所以綜合遊戲表現輕鬆戰勝了同配置機型,也力壓了頻率更高的英特爾十代酷睿平臺+80W版新RTX 2060,部分遊戲甚至掀翻了第九代酷睿H i7+老款RTX 2070,相當給力!就目前這個時間點來說,說它是AMD銳龍4000H平臺的No.1不為過。

極限負載的散熱與溫度表現:

一如既往不用擔心

我們一直都說:機械革命的遊戲本,你不用擔心散熱問題——自然,蛟龍P也適用這一規律。

室溫27℃。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勾選四項+Furmark FHD Extreme模式,同時給處理器和獨顯施加持續滿負載。前面說過,考機時處理器的溫度很高,所以,R7 4800H的輸出功率很快就降到了42W,頻率3.16GHz左右(實際應用時,功率/頻率會高很多)。而考機32分鐘後,RTX 2060獨顯功率88.3W,77℃,頻率1410MHz——這已超過了它的標稱最高值1350MHz,且實際遊戲中頻率會更高,可達2100MHz。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室溫達到了29℃,那麼雙考機30分鐘後,處理器的封裝功率會進一步降到38W左右,頻率會再略微降一丁點,溫度情況保持不變。但無論如何,這個散熱和內部溫度表現是合格的。

接下去說說機身C面的溫度,這是用戶體驗的重要環節。由於該機是塑料殼而非金屬殼,所以即便是最熱處(鍵盤中左部靠上區域),也沒有太大的熱感。WASD遊戲操控按鍵僅39℃,手部感覺是「能感受到熱量,但絕對談不上熱」。腕託區域和觸控板更是只有30℃,這對於一款8核16線程處理器+90W顯卡的遊戲本來說,是非常不錯的表現,長久玩遊戲絕對不會感到手部難受。

▲內部採用雙風扇五熱管設計。注意該機有兩條M.2 SSD位,但受限於晶片組,2.5英寸位無法再添加硬碟。

兩點小遺憾

1.大寫鎖屏幕提示依然會擋住屏幕左上角幾秒,而那是搜尋引擎的搜索框所在位置。用戶可在電競中心軟體中「關閉OSD顯示」來解決這個問題。

2. 用戶偶爾會需要看看機身後部的連線,或使用後部接口連接設備,這時就會把屏幕面向下扣一點。但該機屏幕面扣合到35°時就黑屏休眠了。大家在日常使用時需要注意一下。

一句話結語

機械革命蛟龍P是處理器性能釋放強勁,遊戲性能表現出色,散熱出色,且性價比不錯的AMD銳龍4000H平臺第一梯隊優選機型!

相關焦點

  • 聯想R7000P真的天下無敵嗎?和機械革命蛟龍P對比你就明白了
    首發的R7-4800H憑藉八核心十六線程的規格,即使面對同規格的i7-10875H處理器也能打的有來有回,更先進的7nm製程工藝也讓其功耗和發熱遠低於對手,從此AMD在遊戲本上再也不是那個扶不起的阿鬥,已經成為現在遊戲玩家的首選處理器。機械革命作為首發銳龍7 4800H的廠商在市場上佔盡了先機,但是近期各大廠商也陸續推出了各自的銳龍遊戲本。
  • 機械革命蛟龍P-760 R7-4800H怎麼樣?R7000P備選
    導讀:P-760,機械革命的銳龍高配版本,P的輕薄度不如以往X、Z系列,那性能方面如何呢?買這樣一看本本,我們應該注意哪些?46.74WH+180W;網卡 AX200,wifi6;屏幕不如R7000P的DC調光,也沒送office,看起來硬體上並沒有太大亮點;塑料機身,品質感湊合;性能測試:R7-4800H
  • 多彩個性升級 機械革命MR X6Ti M2評測
    機械革命是遊戲本市場上的新興勁旅。仰仗優秀的性價比和較好的上遊廠商供應關係,近幾年機械革命為玩家奉獻了許多優質遊戲本產品。   機械革命深海泰坦MR X6Ti 系列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今天ZOL評測室接到了MR X6Ti M2新款 i7尊享版筆記本(簡稱為MR X6Ti M2),這款產品在保持優秀性價比的同時,升級了多彩個性鍵盤和IPS廣視角屏幕,素質很高。
  • 機械革命宣布1月13日將推出全新遊戲本產品
    眾所周知,1月份將迎來遊戲本產品線的新一輪配置換代升級,作為國內著名遊戲本品牌的機械革命,攜手INTEL、AMD、NVIDIA將同步推出採用了全新外觀模具的產品——鈦鉭Plus以及蛟龍7。顛覆了機械革命傳統的設計語言,將時尚流行元素加入其中,同時凸顯出靈動的設計之美,該產品將於1月13日召開的機械革命春季發布會上正式亮相,敬請期待。鈦鉭Plus和蛟龍7遊戲本集廣受好評的17.3英寸超大高解析度屏幕、最新的八核心處理器、超越滿血的功耗設定、強勁有力的散熱系統於一身,為玩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澎湃性能體驗,助力玩家在緊張刺激的遊戲中所向披靡。
  • 機械革命Code01新配置發布:R7+32GB 內存 7nm先進位程工藝
    機械革命現已上架 Code 01 筆記本的高配置版本,R7 4800H+ 32GB 內存 + 1TB SSD 售價 6199 元。  IT之家了解到,機械革命 Code01 採用了標壓的銳龍處理器 R7 4800H,官方稱得益於 7nm 的先進位程工藝,54W 散熱系統也可壓制。
  • 首發銳龍7 4800H!華碩天選筆記本評測:9900K九成性能
    自從2017年3月第一代銳龍處理器發布之後,AMD的份額連續10個季度上升,在DIY領域叫好又叫賣,不過到現在依然僅僅只佔據了整體PC市場2成左右的份額,最關鍵的原因就是銳龍筆記本的銷量與對手的差距是在太大。不過沒關係,這一切都會因為銳龍4000系列移動APU的到來而發生改變!
  • 機械革命F1輕薄本拆解測試
    前一陣給大家曝光過搭載5900H的蛟龍7實際測試分數,性能是針不戳,可惜文章慘遭...(大家懂...)。目前Intel H35已經解禁,終於能夠名正言順地首發曝光啦!本次帶來使用i7 11370H的機械革命F1進行拆解測試。【Intel H35是啥?】
  • 堅果R2相機評測:大底終成大器,躋身第一梯隊
    為了解決相機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全新的堅果團隊終於選擇「大力出奇蹟」,主攝直接給到1.08億像素的三星S5KHMX傳感器,並配備超廣角、長焦、微距組成矩陣,從參數上躋身影像第一陣營。評測並非拍攝商業大片,而是站在用戶視角去還原產品本質。以下樣片就是你、我、他所需要的結果,讓我們重新審視堅果團隊的影像實力。堅果R2拍攝本文主要從白平衡、色彩算法、解析力、暗光、夜景這幾大方面進行實拍分析。上圖是在深圳拍攝的一張樣片,深圳的朋友可以冥想對比,南方沿海城市的天空雲朵都非常乾淨。
  • 首款7nm製程8核處理器 AMD Ryzen 7 4800H評測
    不過,近期已經有一些基於AMD Ryzen 7 4800H處理器的遊戲本落地,那麼這個8核12線程的銳龍4000系CPU中的頂級處理器到底性能如何呢?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接下來看看今天的主角AMD Ryzen 7 4800H處理器的參數信息。
  • 科創板受理企業透析|中微半導體:7納米晶片刻蝕機第一梯隊
    由於西方國家對刻蝕機產品出口中國進行管制,一些最先進的刻蝕機無法第一時間出口到中國。中微公司是我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極少數能與全球頂尖設備公司直接競爭並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公司,是國際半導體設備產業界公認的後起之秀。公司的刻蝕機目前已經成功打入國際一線客戶市場,而且在全球最先進的可量產的7納米晶片工藝上,中微半導體是全球五大刻蝕機供應商之一。
  • 8K延時+4800萬像素真香 大疆御Mavic Air 2 評測
    電機的機身佔比看著不大,但動力系統維持初代級別,P檔速度提升到 43km/h,運動模式68.4km/h (19m/s)。而操控手感的玄學問題,個人覺得不如初代那樣的小鋼炮來得自如,畢竟體重和軸距擺在那裡,但自我感覺甚至比Pro系列還要順手一些(遙控手感加成?體重優勢?)。
  • 升級GTX960M 聯想Y50p筆記本新款評測
    時間推移到了2015年,聯想為Y50升級了GTX960M中端獨立顯卡,同時提升了4K屏幕的顯示效果,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評測的新款Y50p。   升級GTX960M 聯想Y50p筆記本新款評測升級GTX960M 聯想Y50p筆記本新款評測   硬體配置方面限量版Y50p較為出色,我們收到的這臺機型採用了酷睿i7 4720HQ四核處理器,並配備8GB DDR3大容量內存,採用1TB容量機械硬碟,顯卡方面則配備
  • 機械革命,革命鍵盤!你的鍵盤有點意思!
    機械革命洞察到玩家們的訴求,專利遊戲本機械鍵盤應運而生,如果你還不了解它的奧妙那就接著往下看。   機械革命如何革命鍵盤?  機械革命首先解決的是普通遊戲本鍵盤為何會讓人感到手感粘膩,薄膜鍵盤的鍵盤行程一般只有1.8mm,因此發力受阻,機械革命從而將內置鍵盤的行程提高至2.5mm,雖然只有不足1mm的差距,但在指尖的細微觸感上卻有天差地別。
  • 雷柏GK500機械鍵盤評測:年輕人的第一款RGB機械鍵盤
    [PConline 評測]在一臺電腦中,感知最強的配件是什麼?CPU還是顯卡?答案很顯然都不是,感知最強的當然是鍵鼠顯示器等外設,這些外設和你的實際使用是息息相關的,是直接與你的使用體驗掛鈎的。因此,機械鍵盤正在變得越來越普及。
  • 華碩天選體驗:一起感受下GTX 1660Ti+ 銳龍7 4800H的創作效率
    而目前許多筆記本為了滿足大家對性能的需求,配置是越來越高端,譬如華碩天選就是一款搭配上AMD最新全新平臺銳龍7 4800H處理器、GTX 1660Ti顯卡的高性能機器。恰巧朋友搶先拿到了這款筆記本,下面我們就通過多個場景測試,看看它能否成為我心中的高效率生產力工具。
  • 綜合續航裡程達到行業第一梯隊水準的瑞虎e
    瑞虎e自上市以來,就獲得「最好開的純電SUV」的行業讚譽,這款最好開的SUV最值得消費者稱讚的就是它綜合續航裡程也達到行業第一梯隊水準。瑞虎e在動力方面,配備了一臺來自日本安川的永磁同步電機,其最大功率129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續航裡程為401千米,最高車速達到160km/h,0~50km/h加速僅3.9秒,強勁的動力性能表現在同級車型中也屬於領先水平。
  • 4.6吋720p屏+1200萬 雙核索尼LT28h評測
    例如Xperia索尼LT26i的非凡想像力;Xperia索尼MT27i的摩炫創新力;當然還有我們今天將要為你評測的大行其道的Xperia家族最新成員索尼LT28h。LT22i而言顯得整體性更強一些,我們此次評測是黑色版本的索尼LT28h,配合4.6英寸720p超大高清屏幕展現出了極強的商務感,雖然整體設計有稜有角,但是背部卻採用了流線型的設計方式,保證了不錯的持握感。
  • 誰說Ryzen不能超內存的 R5 1600X內存超頻簡測
    AMD最近發布的Ryzen系列CPU,這也使得英特爾在臺北電腦展上使勁擠了一段牙膏,市場上也不再是一家獨大,然而每次發布新品都有小意外,這次ryzen也不例外,似乎內存兼容性方面有所薄弱,群中大神各種翻車,而作為剛入手ryzen的我,決定作死挑戰一下內存超頻。
  • 評測報告 | 《智能鎖安裝工藝及交付水平評測報告》第一部分靜態測試
    」工作,陸續收到各智能鎖企業寄送過來的評測樣機,按照《智能鎖安裝工藝與交付水平評測工作通知》的要求,每家參評的智能鎖企業應提供一個款式的兩件產品,至2018年1月底,共有9家智能鎖企業提供了符合要求的評測產品,實驗室也針對這9家智能鎖企業的9款、18件智能鎖產品進行了安裝工藝及交付水平的評測,本評測報告是第一部分是靜態的測試,包括包裝、產品外觀與工藝、面板材質/把手材質/鎖體材質、配件完整度、配件的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