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村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漠河鄉,地處北緯53°33′30″、東經122°20'27.14",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觀測北極光最佳地點,中國「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國最北的城鎮。北極村憑藉中國最北、神奇天象、極地冰雪等國內獨特的資源景觀,與三亞的天涯海角共列最具魅力旅遊景點景區榜單前十名。 北極村民風純樸,靜溢清新,鄉土氣息濃鬱,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每年夏至前後,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夏至前後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萬裡晴空,是觀賞北極光的最佳時節。北極村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它逐漸成了一種象徵、一個坐標,每年都有很多從世界各地到這裡的遊客,來體會那份最北的幸福。 歷史發展 編輯 北極村(原名漠河村)在1860年(清鹹豐十年)開始有人居住,1866年發展為通往胭脂溝的江上驛站。
1914年(民國三年)設治局公署駐地,1917年由設治局改升為二等縣城所在地,1947年解放後併入呼瑪縣。1981年漠河重新建縣後,選西林吉鎮為縣址,漠河村為今漠河鄉政府所在地。[1] 自然環境 編輯 北極村處於北緯53°以上的高緯度地區,因此夏季白天通常長達17個小時以上,而冬季剛好相反,是北極村的一大特色。 北極村全年平均氣溫在-5℃左右,冬季的極端最低氣溫可降至-50℃ 旅遊觀光 編輯 北極村於1997年開闢為北極村旅遊風景區,成為全國最北的旅遊景區。民風純樸,靜溢清新,鄉土氣息濃鬱,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每當夏至前後白夜發生時,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人們在室外可以下棋,打籃球,如果幸運的話可以看到氣勢恢弘,絢麗多彩的北極光。 煙波浩淼的黑龍江從村邊流過,江裡盛產哲羅、細鱗、重唇、鰉魚等珍貴冷水魚。
用江水燉江魚,其味之鮮,其情之美,無與倫比。還可以用絲網掛魚,江邊垂釣,其樂無窮。冬季在冰封的江面上鑿開堅冰,用絲網從冰眼裡拽出一條條鮮魚,更增添了北國的情趣。 2014「最具魅力旅遊景點景區」榜單在中國國際旅遊博覽會的「中外旅遊創新傳播高峰論壇」上發布。北極村憑藉中國最北、神奇天象、極地冰雪等國內獨特的資源景觀,與三亞的天涯海角共列最具魅力旅遊景點景區榜單前十名。[3] 邊陲古鎮 搭乘哈爾濱飛往漠河的航班可去往北極村。下了飛機,無需大巴接送,只要步行幾十米便可到達出口,真可謂是中國最北的迷你機場。神秘遙遠著稱的邊陲古鎮,已是深秋時節,但山路兩旁的松林卻依然翠綠。偶有黃色枝葉點綴,又襯著雪白挺直的白樺,看得人一陣清涼。步行兩個多小時後,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刻楞大門呈現在眼前,這裡就是中國最北的邊陲古鎮——北極村,此時突然有種漁人終於尋得桃花源的心情。
一路向北 到了北極村,幾乎人人都會想到一件事——找北,記者也不例外。沁芳園的老闆在北極村土生土長,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北極村有中國的最北點,「沿著路一直向北,最北點在黑龍江和樹林之間,除非徒步,否則無法到達。」 帶著好奇,記者沿著一排排農舍、田地向北行進,大約二十分鐘左右,一個「最北點」的指示木牌出現在眼前。這是通往叢林深處的一條木板路,由木吊橋、木板路組成,蜿蜒曲折。一路上記者發現了無數的「北」字,有的寫在樹上、有的刻在石中;這個「北」是經典顏體、那個「北」是唐太宗所書,從古至今,幾乎包攬了所有能找到的名家所書的「北」字。 沿著形態各異的「北」字,記者終於走到了我國最北端的廣場——北望埡口。「東經122°20'43.48〃E北緯53°29'52.28〃N」的標誌就立在這裡,旁邊一塊巨石上刻著「中國北極點」。
日落中的北極村 界江飛雪 進村後,記者迫不及待地想先一睹大界江的風採,於是沿著小街前行,不過十分鐘,一座奇石林立的山峰出現在眼前,走近後就是「神州北極」的大石碑。石碑身後,一江碧水緩緩在山下靜靜地流淌著,碧綠的江水似乎能將天地都蕩滌殆淨。 為了在江邊靜靜體會這份意味,記者決定在附近找一個農家客棧住下。回身向南十幾米,看到一處民居,院內的牌匾上寫著「沁芳園」。看記者有些不信,老人笑著說,「這兩天一準下雪,不信等等看。」帶著疑問,記者住了下來,每天在江邊流連。3日早上一起床,感覺屋內冷了許多。打開窗簾,窗外竟然飛舞著雪花!匆匆穿衣來到江邊,飛舞的雪花將整個廣場層層圍繞。這雪,落地即化,只留下一汪清水;入江即逝,尋不到一絲痕跡。 追尋極光 到了中國的最北端,記者最想看的莫過於北極光了,曾經目睹過北極光的人都說那是終生難忘的體驗,而最有機會邂逅極光的地方就是號稱「神州北極」的北極村。這裡每年夏至前後,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
這裡的夏至前後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萬裡晴空,是觀賞北極光的最佳時節。 聽說極光都是後半夜出現,在北極村的幾日,記者幾乎每天凌晨一兩點鐘都會起身到室外看看,遺憾的是並沒有幸運地與極光牽手,欣慰的是每次冷夜推門而出,總能看到滿天璀璨的星鬥,尤其是「勺子」一樣的北鬥星,赫然掛在房頂,那麼亮、那麼近。極光現象並不常出現,需要運氣才能看到。夏至時節遊客很多。 陪記者一起踏訪北極村的漠河縣副縣長侯振坤說,北極村已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它逐漸成了一種象徵、一個坐標。每年都有很多人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來體會那份最北的幸福。 北極光 在黑龍江邊上住著一對老夫婦與專門負責為西王母取水的七個小侍女赤霞、橙練、黃衣、綠玉、籃裳、青霓、紫露之間發生的一段美麗傳說。據說每年夏至這一天的晚上,北極村的人們經常能看到飄舞於天空中的七彩條帶,即所謂的北極光,人們說那是西王母的七個侍女又回來看望她們的爹娘來了。 人們為了紀念她們,每年夏至這一天,較別的地方多出了一個節日,叫夏至節。
按照北極村的習俗,這一天人們都會自發來到黑龍江邊,點起篝火,邊跳舞邊等待北極光的出現。哪怕年年都見不到北極光,人們也仍然會到黑龍江邊來,虔誠地等待女兒們回家…… 漠河七星山 七星山,夏季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到了冬季,這裡是天然的「滑雪場」,白皚皚的大雪覆蓋整個大地,生活在七星山腳下的人們自製小木爬犁,爬到半山腰處,順坡而下,雪霧蓬起,耳邊生風,體驗風馳電掣的刺激與快樂,品味齊腰深的大雪和令人嘖舌的寒冷。關於七星山,她那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揚。 相傳很早以前,這裡是泥濘的沼澤和貧瘠的土地,森林中橫行著各種野獸。到了冬天,常常幾天看不到太陽。就是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生活著一個具有頑強生命力的民族——鄂倫春民族。 他們以捕獵為生,沒有固定的住所,馬背上馱著全部的家當,他們勇敢堅強,諳熟森林裡的大自然法則,他們使用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他們用繩索記錄他們的歷史,神秘的薩滿讓他們洞悉生命的奧秘…… 觀音山 講述了觀音菩薩幻化出三頭六臂,一手持鐵卷書篋,一手持一百零八棵念珠,一手持一半開的荷花,為一方百姓降妖除魔的傳說故事…… 黑龍治江 講述小黑龍每年春天破開厚厚的冰層,保江水一瀉而下,不阻流,不倒流。避免有「倒開江」的出現。讓村子裡的父老鄉親或取水種地或放船捕魚。免遭水淹之苦的傳說故事,展現著小黑龍為解救父老鄉親的一種舍已救人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