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千尺、落葉歸根」「稚子憶念、報效桑梓」。
當年,我從這裡出發,去創造人生的璀璨;如今,我回到這裡,帶著思念,懷揣夢想。
這裡,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未來有夢,我想和你一起追。因為,在這裡,鄉情可續,精彩可期。
5月18日,省工商聯首次發布《蘇商回鄉投資報告》。由省工商聯發起並委託東南大學執行的調研組,自去年5月至今年4月,對分布全省主要回鄉投資的異地蘇商進行了問卷調查與實地走訪。
江蘇人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艱苦奮鬥、創業創新精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培育了行事低調卻又實力強大的蘇商群體。如今,蘇商的足跡已遍布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江蘇人在異地創業發展。在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進程中,廣大異地蘇商積極回鄉投資興業,將資金、科技、信息、渠道、經驗等各種成果帶回江蘇,為江蘇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反哺家鄉建設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更好發展。
回鄉投資
近三年形成小高潮
「江蘇是我們在外打拼蘇商人的根之所系、緣之所系、情之所系,把家鄉建設好、發展好,蘇商更有榮光。」廣西江蘇商會會長朱嶽兵看到家鄉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陽光高效的政務環境、貼心周到的服務環境後,回鄉成立了江蘇長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後期投資6億元在南通建起了中國第一個民營藥用植物園「長江藥用植物園」,目前該公司旗下發展了生物醫藥、商貿等4家公司。
「鄉音難忘,鄉情厚誼。」青島市江蘇商會常務理事、青島天馬紗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正高投資興辦江蘇響水金天馬紗業有限公司以來,服務地方經濟,惠澤家鄉人民。
近三年,蘇商回鄉形成了小高潮。省工商聯黨組成員、秘書長熊杰介紹,通過各地江蘇商會、省內設區市工商聯及企業自報,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蘇商回鄉投資共計7248億元。第一、二、三產業,投資比例分別為14.29%、50%、35.71%,投資金額分別佔7%、43%和50%。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回鄉投資總額的30%。
根據抽樣統計,2018年度,蘇商回鄉投資企業主營業務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佔90%,500萬-2000萬元的企業佔8%,5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2%,企業平均年總產值/營業額為8764萬元,僱傭員工數以200至500人為主。
「異地蘇商回歸對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東南大學課題組調研表明,他們不但為投資地帶來經濟增長,帶回新觀念、新技術、新業態,促進了省內企業轉型升級,還拓寬了銷售市場,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加強了兩地管理經驗、文化的交流和互鑑,增強了兩地人民情感融通、融合。
上海市江蘇商會會長黃志偉說,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商會及商會會員單位返鄉考察120餘批次,考察人數達1250餘人,投資總額超過105億元。商會將積極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當好蘇滬兩地橋梁,推動交流合作。
吸引異地蘇商回鄉投資的動力因素有哪些?對異地蘇商不同個體而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各有所異。
東南大學課題組利用近一年時間走訪13個設區市蘇商回鄉投資企業100餘家,累計召開座談會30場。統計表明,吸引異地蘇商回鄉投資的動因由強到弱依次為營商環境、商業機會、政府誘導、市場空間和產業基礎等。其中江蘇良好的營商環境受到異地蘇商的青睞,排在第一位,商業機會位列第二。以往投資中較為倚重的政府誘導排在第三,在異地蘇商回鄉投資中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江蘇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廣闊的市場以及良好的發展前景,無疑是蘇商回鄉投資的最大吸引力,但「樹高千尺、落葉歸根」「稚子憶念、報效桑梓」也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情感寄託。「我們在外創業多年,尤其思念家鄉。」朱嶽兵說,每年都組織商會會員企業參與「西部優秀企業家江蘇行」活動,推進蘇商返鄉投資家鄉建設。
一組組不斷增長的回鄉投資指數數據,其實也反映了全球各地蘇商發展的良好態勢。熊杰說,蘇商時刻都在關心著家鄉的建設,家鄉也時刻關心著在外蘇商的發展,回鄉投資、跨地區投資,有利於企業完善發展戰略,合理布局產業,充分利用內外資源,也有利於家鄉建設和發展,是一件雙贏的好事。
回鄉投資
蘇商有什麼期待
1961年生於揚州的傅和亮,從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到廣州創建了醫藥公司,致力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研發和推廣。多年後,傅和亮回到家鄉揚州,投資成立江蘇艾迪藥業有限公司。傅和亮說,從艾迪這幾年的發展就能看出,家鄉的創業環境非常好。
江蘇艾迪藥業專注於化學抗腫瘤、抗病毒和人源蛋白三大領域的創新藥物的研發,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研發管線上新藥項目已有十餘項。去年底,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三聯複方抗愛滋病單片製劑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據調研組調査,回鄉投資蘇商對我省的經營環境普遍比較滿意,但也存在一些尚待改進之處。
有回鄉投資企業家提出,現行蘇商回鄉投資管理與服務,呈現多頭管理、重複聯繫局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如何進一步挖掘蘇商回鄉的巨大潛力,提高蘇商回鄉投資效率?他們建議在涉及蘇商回鄉工作職責部門,成立「蘇商回鄉投資領導小組」;此外,我省投資環境在社會文化環境、辦事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南北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應該加強交流,互相借鑑,取長補短,提高完善。
當前,蘇商回鄉投資企業在經營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勞動力成本上升。調査表明,87%受訪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二,高端人才缺乏。調查顯示,高達56%的回鄉投資企業短缺高端技術人才,尤其是企業信息化人才、電子商務人才、新產品開發人才,25%的企業缺少高級管理類人才、國際市場開發人才。三,融資難融資貴。調査顯示,有60%以上的回鄉投資企業表示在融資方面存在困難。
南京市工商聯介紹,該市推出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30條,給空間、給平臺,其中發起設立民營企業轉貸互助基金10億元,力爭年轉貸規模超過200億元。
還有蘇商提出,目前,雖然大部分投資領域已對民營企業開放,但仍存在一些高回報領域,民營企業進入存在各種有形和無形的障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調研報告指出,市政、交通、教育、衛生、軍民融合等領域,需要進一步擴大對包括回鄉投資蘇商在內的民間投資開放,對通訊、鐵路、能源等行業,也需要積極創造條件敞開大門。除擴大權限外,在投資方式上,同樣需要進一步創新,如推行股權出讓、開展特許經營權轉讓、推行業主招標和組建投資基金等方式,引導民間資本參與。
回鄉投資
家鄉最歡迎什麼
「整體而言,江蘇地少人稠,自然資源稀缺,環境壓力巨大,空間容納能力有限,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對蘇商回歸項目的篩選力度。」東南大學課題組提出,應圍繞我省及各地的整體發展戰略,注重蘇商雙向流動,積極引進優質企業,汰換落後企業。通過持續置換作用,不斷改善我省產業結構,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同時,引導蘇商回鄉要與我省及各市的戰略定位、戰略舉措、戰略平臺和產業特色結合起來,進行統籌考慮和謀劃。我省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必須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戰略。因而蘇商回鄉必須主動適應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新趨勢,瞄準全球產業高端,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對於有助於這些戰略目標實現的回歸企業和項目,應給予充分鼓勵和大力支持。
德國江蘇總商會執行會長葉鋒表示,德國江蘇商會會員企業多從事智能製造、新能源、環保技術、納米材料、物流等行業,很受各地歡迎。去年已推動揚州與德國丁斯拉肯市達成友好城市關係,雙方在經濟等領域達成了戰略合作意向。
江西省江蘇總商會會長徐申說,今年以來商會正引領會員企業轉變觀念,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從幫助會員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和引進高新技術人才方面著手,推動會員企業向科技創新方面發展。
熊杰認為,創新依舊是當今市場中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近年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革命蓬勃發展,傳統產業面臨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產能過剩持續,以及後發國家工業化和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雙重擠壓,以往依靠要素驅動和依賴低成本競爭的增長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迫切需要轉型發展。
調查還表明,目前異地蘇商回鄉投資主要方向還是大中型城市,而需求更為迫切的縣城,需要進一步加大導引力度。省、設區市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為縣相關部門、企業,搭建交流溝通平臺,疏通交流渠道,促進信息、情感交流,引導異地蘇商投資向縣城下沉。縣相關機構也應強化扶持蘇商回鄉政策,解決回鄉投資創業者的實際困難和後顧之憂,促進回鄉投資企業成長壯大。
本報記者 梅劍飛 李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