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七年級生物教師,我今天早上終於迎來了本學期的收穫時機。我被分配批閱本次期末測試題的最後一道題,閱卷任務是911份。
我本來閱卷速度就慢,從上午10:00開始正式閱卷,斷斷續續一直閱到晚上7:00,才批閱完511份。不過,我對來說,收穫更大的不是已經完成的這些任務量,而是我從這些批閱過的答題卡在,有針對性地截圖保存了各個空出錯的經典錯誤,請您聽我一一作出分析:
我批閱的原題如下:
第(1)小題的第1個空:
這個空其實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變形,學生隨機選都有50%的成功率。遺憾的是,事實根本不是大家想得那麼簡單。請看下面這一位,我們且不說正確答案不是「裸子」,即便是「裸子」,這個學生也得不到分,因為他把「裸」字寫錯了。題目中有清晰的字供他抄,他偏不幹。這類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不好,基本功都不過關。
這個空的答案不需要死記硬背,學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掌握和自己進行簡單推理:題目中說道「這類植物特有的器官是花和_______」,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類有花的植物,用生物學的專業術語講就是「綠色開花植物」,它應該是被子植物。因為只有被子植物才有花和果實這兩類器官。
第(1)小題的第2個空:
俗話常說「開花結果」,我們教材上也講,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要經過「開花、傳粉、受精和結果」四個階段。因此,知道有花這一器官,就很容易推斷出有果實。因為植物只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類器官。
此外,通過進化的思路也不難得出答案。孢子植物蕨類已經有了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不過沒有花、果實和種子。到了裸子植物,已經有了種子。但是由於它沒有花,因此,無法結出果實。
這個學生給出的答案是「果皮」,他沒有弄懂一個基本概念,綠色植物只有六大類器官,果皮根本就不是器官。
第(2)小題的第1個空:
植物在完成「傳粉」之後,接下來就進行「受精」,上面這類學生平時學習粗枝大葉,不注重細節,連專業的生物術語都寫錯了。
第(2)小題的第2個空:
這個空考查的知識是:花的什麼結構在受精完成以後會逐漸發育成種子?正確答案是胚珠,他給出的「子房」在受精完成後會發育成「果實」。可見,這類學生對於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開花和結果」掌握得不好。這一知識點在教材第106頁第一段。
我相信,一線的生物教師在講到這一塊知識時,一定會重點強調這一段的。我都要求學生背誦過呢。問題是,如果學生都那麼聽老師的話,我的光頭上瞬間就能長滿黑髮。這些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我們看著,笑著,忍著就是。
上述這位學生更慘,那倒是隱約記得有「胚珠」這麼一個詞語,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書寫,臨了臨了,把「胚珠」寫成了」胚株「,用我給學生講的話就是「人家好端端的一顆種子,被他一招誅殺!」
第(2)小題的第3個空:
這道題考查的是「茶樹種子中的油脂儲存在什麼結構中?」
茶樹是雙子葉植物,油脂儲存在種子的子葉中。這類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子房」,殊不知「子房」是花的結構,和「種子」差十萬八千裡呢。
在課堂上,我專門給學生強調過花與果實及種子的區別。花開後要結出果實來,一定要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階段。這類學生對花與果實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好,傻傻地分不清花與果實。用我給學生講的話就是:「人家少女都變成老太婆了,你還想它的結構幹啥呀,早就變化啦!」
第(3)小題的第1個空:
這道題考查的是「茶樹的_______中含有分生組織,……」
這個學生給出的答案是「根」,乍一看,沒有錯。因為根的頂端叫根尖,根尖有分生區,分生區主要是由分生組織構成。問題是,上面給出的只是前半句,原題還有後半句呢——「能形成新的枝條」。連起來一讀,您就會發現出問題了。根在地下呢,它的分生組織怎麼會形成新的枝條呢。枝條是植物的地上部分,正確答案是「芽」。給出這個標準答案的依據是教材第98頁第二段第一句「芽中有分生組織。」
不過,在我閱卷的過程中,還曾遇到過「胚芽」及「芽原基」這兩種答案。從理論上講,胚芽將來發育成植物的地上部分,因此說「茶樹的胚芽中含有分生組織,能形成新的枝條」也能講得通。芽原基將來發育成芽。說:茶樹的芽原基中含有分生組織,能形成新的枝條「在邏輯上也能講得通,因此,我也給了分。當然,這樣的答案出現的頻率很低,我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想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得太死。
第(3)小題的第2個空:
在我看來,這個空最整道題中最簡單的。原題是」在茶樹的根尖中,________區也含有分生組織,是根生長的原因之一。「這個空的標準答案是「分生」。用我給學生講的話就是:「主要由分生組織構成的區域就叫分生區,分生分生,中國人都應該懂!」
遺憾的是,上面這位學生竟然不懂這麼簡單的邏輯推理。下面這位又太厲害了,人家「分生」,他直接「分身」,這樣分下去,不嚇死人才怪呢。
第(4)小題:
這道題考查的是:「在茶樹的細胞中,茶多酚、糖類等有機物儲存在細胞質的_______中。」這個空學生填「液泡或者細胞液」都正確。可下面這位寶貝呢,直接填個「營養液」。他沒人搞清楚,人工配製的液體才有可能被稱為「營養液」,細胞內部的結構或者物質都沒有這樣的專業稱呼,我估計他是從小到大「營養快線」喝多了。
第(5)小題的第1個空:
這個空又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變形題,本來很簡單,按照題目的要求填「屬於」或「不屬於」就可以。但是這個孩子呢,可能沒有來得及吃早餐,寫著寫著沒有力氣了,竟然省掉一個字。硬生生地把「屬於」寫成了「屬」。對不起,如此不尊重出題的老師,錯!
第(5)小題的第2個空:
這個空考查的是前一個空的判斷依據,及學生判斷茶樹菇「屬於」或者「不屬於」生物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學生特別好的學生,讀到這裡應該明白出題人的考查意圖,其實就是考查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學習過的生物的幾條特徵。
根據這位學生的答案,可以推測出他的答題邏輯是「茶樹菇是一種真菌,真菌是生物,因此茶樹菇也是生物」。這種邏輯推理沒錯,但是不能算正確。因為題目考查的問題等同於「真菌是生物的依據是什麼?」因此,這位學生這樣作答顯然不行。
第(5)小題的第2個空的開放性答案:
這個空的答案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只要根據教材上給出的判斷生物的六條依據中的任何一條就行。
比如:
茶樹菇的生活需要營養;
茶樹菇能進行呼吸;
茶樹菇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茶樹菇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茶樹茹能生長和繁殖;
茶樹菇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當然,學生的表述很難達到教材上的表述那麼科學及嚴謹,因此,在實際批閱過程中,只要學生答出相應的意思,不出現錯別字,我就會給1分。
像以下我截取的三份答案,就是我批閱過的為數不多的滿分答案。
儘管今天非常忙,不過,晚上我一樣認真學習了英語。以下這段趣配音,我每個句子都配到了優秀水平(系統打分85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