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國家大力重視發展農業,政策傾斜農民。而玉米是農民最喜歡種植的品種,是我國的三大主糧之一,種植的人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在種植實踐中,遇到了問題都想問個究竟,深怕一個不注意就賠掉了自家一年的收入。今年,播種結束後,很多農民發現了一件怪事,人人都知道玉米苗長出來是綠色,怎麼地裡有的苗長出來是紅色,還有的是紫色?難道是品種更新換代了?
答案當然不是品種的問題,目前來看玉米苗長出來還是綠色的苗。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玉米苗變了顏色?在玉米的生長期內,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當玉米生長到3~4葉期時,地裡的玉米苗仿佛是化了妝,開始出現紫紅色的植株,甚至有的長到玉米7~8葉時,仍不退色呈現紫紅色。我們通常管這樣的現象稱為玉米紅苗。如果玉米紅苗出現的時間較短問題不大,但是如果紅苗時間過過長,則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通關田間的實踐發現,玉米紅苗會直接造成玉米植株矮小,而玉米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也會變低,也會危害到玉米植株的根系,導致根系的活力下降。
近年來,農民多選擇緊湊型玉米品進行種植,在此類型玉米大面積推廣的背景下,伴隨著高產也一起出現了很多問題,密植、高溫、雜草等等。同時,多年的連作,導致地塊營養匱乏的同時,也導致玉米各種土傳病害的發生,當然也少不了缺素症狀的侵襲。
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讓農民地裡的玉米在苗期就狀況頻發。文中提到的紅苗,就是玉米苗期農民們最常見的病害。
紅苗病害的產生有多種原因,今天,我們介紹幾種導致紅苗現象的主要原因。第一個導致玉米紅苗的原因就是玉米植株缺乏磷元素。常年連續播種玉米,導致土壤內營養元素嚴重匱乏,特別是土壤中磷元素缺失,更是無法滿足玉米苗期的生長需要。這會直接讓玉米植株的根系生長發育受到阻礙,導致幼苗生長緩慢。而幼苗體內磷元素含量的缺乏,會導致玉米植株的葉片由暗綠色變成紅色或者紫色。
土地中磷元素的匱乏,是紅苗、紫苗的原因。另外一個成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田間積水。在玉米苗期,趕上連續陰雨天,如果田間排水狀況不良,則會導致土壤的溼度增大。這樣的情況下,玉米植株的根系受到影響,自身的呼吸、代謝作用都會發生變化,而根系作為植株生長的重要營養提供器官,它的生長受阻,同樣會導致玉米植株營養不良,繼而產生玉米苗發紅、發紫的現象。
除了上述兩種原因外,地下害蟲的危害也容易導致玉米苗變色。幼苗根系如果被地下的害蟲咬傷,比較常見的金針蟲就會造成這樣的情況。蟲害侵害了玉米苗的根系,會讓玉米苗根系無法自由的吸水、自由的吸肥,各種能力變弱,而這些都是導致幼苗變弱,形成紅苗的主要因素。
看了這麼多才發現,原來這麼多的因素會導致玉米苗紅苗。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那就是溫度問題。在我國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域,春播玉米的種植時間比較早。而這些地區都是在春季是容易出現倒春寒的區域。而"倒春寒"常常帶來冷害,而冷害則會直接造成玉米苗全株發紅。不過,低溫造成的玉米植株變紅,比較容易處理。隨著氣溫的升高,紅苗現象會隨之逐漸緩解,後期會全部消失。因此如果遇到低溫引起的紅苗,只要農民朋友保持後期營養充足就能讓玉米苗正常生長。
有些原因引起的紅苗能會服,可是如果是藥害、蟲害引起的玉米苗發紅,農民朋友可要當回事及時的進行救治。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因為用藥和管理不善常常會引起藥害、蟲害。這些都會引起玉米苗植株體內的糖代謝受阻、產生大量的花青素苷,這些都給玉米苗染成紫紅色提供了溫床。玉米苗一旦大面積發生紫紅苗的現象,農民朋友要及時向當地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尋求幫助,進行有針對性地補救工作。還有就是如果玉米生長的土壤過於粘重,或者播種的時候深淺不當, 又或者施用肥料過多,又或者在施用藥劑時候方法不當,這些幼苗中毒一步步將玉米苗推向變紅。
知道了地裡紅苗的主要形成原因,剩下來我們就該想想辦法,如何避免紅苗等現象的產生了。
1.儘可能地提早時間施磷肥,而磷肥也要以速效磷肥為主,用量的選擇可以每畝玉米地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在施用之前,用1%過磷酸鈣,浸種。
2.田間積水也是紅苗發生的原因,施用在田間管理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整平土地,有計劃的開挖排水溝,保證做到雨停水就幹,保證田間無積水,給玉米生長提供可盡情生長的空間。
3.預防害蟲從地下傷害植株,在購買玉米種子時,最佳選擇就是選擇包衣種子。為了穩妥起見,建議農民朋友使用拜耳速拿妥進行二次包衣。盡最大的努力防治地下蟲害。
4.提高播種技巧。對於播種過淺或早苗的情況,要適時澆水,還要記得中耕鬆土保墒,以達到促壯苗的目的。
5.嚴格的田間管理後,如果依舊在田間發生了紅苗現象,要及時採取措施。農民朋友可以在玉米葉面來噴施300-500倍液的磷酸二氫鉀加芸天力2~3次,每隔3天噴1次;,調節生長平衡營養。
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在大家選購任何農資產品的時候,都要在正規的農資店購買。特別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極便宜的"磷酸二氫鉀",其實是"硫酸鎂",農戶在選購時務必要小心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