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19日建州成立慶祝活動。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恩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轄恩施市和巴東、建始、利川、來鳳、鹹豐、宣恩、鶴峰7縣,共8個縣市。是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縣建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從2005年開始,州慶日定為8月19日。
曾經的恩施,崇嶺綿延,河谷縱橫,改革之初,村民出山大多靠肩挑背馱,長期飽受交通閉塞之苦。
△1993年9月恩施市龍馬公社茶山洞村農民抬豬過河
2010年12月宜萬鐵路全線開通,結束了恩施州無鐵路的歷史。
1986年,恩施許家坪機場動工修建,1993年11月建成使用。1997至2006年,機場歷經10年擴建,終於取得4C許可證,並開通B-737航班,結束了恩施機場只能起降小型飛機的歷史,同時,也打破了票價居高甚至一票難求的堅冰。2008年乘客突破30萬人次的目標。2010年再次擴建,擴建完成後,許家坪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設計起降機型為B737-800。機場的建設和發展,對我州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恩施機場
宜萬鐵路全長377公裡,總投資225.7億元,於2003年12月1日在恩施站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宜萬鐵路東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慶市萬州區,途經湖北宜昌、恩施州和重慶市萬州區所轄的十個縣市(區),是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主骨架之一,是滬、漢、蓉快速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通中國東、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紐帶,是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的鐵路。
建設宜萬鐵路,對於長江流域國土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步伐,增進民族團結,完善和優化鐵路路網結構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利川境內宜萬鐵路上飛馳的動車
「十三五」時期,在航空上,啟動恩施許家坪機場遷建選址論證等前期工作,以打造武陵山區支線航空樞紐為重點,統籌規劃全州民航機場布局、航線開通數量和運力配置規模,實現通用航空發展獲得歷史性突破。
在鐵路上,推進黔張常鐵路、鄭萬鐵路、騰龍洞至大峽谷至恩施火車站旅遊觀光鐵路建設,加快推進安張衡鐵路、昭黔恩鐵路前期工作,謀劃穿越恩施主城區的高速鐵路,實現內外快速交通聯繫。
2009年12月19日,滬渝高速公路歷時5年零5個月全線貫通試運行,恩施州結束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滬渝高速公路湖北西段作為我國山區高速公路的典型代表,是迄今為止國內工程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地質最為複雜、施工最為艱難的高速公路之一。被譽為「我國乃至世界山區高速公路建設和技術發展水平的範例」,標誌著恩施州交通發展史的新紀元。
恩來、恩黔高速公路2010年12月18日開工建設,歷經40個月建設於2014年12月26日下午4時建成通車,結束了宣恩縣、來鳳縣和鹹豐縣不通高速的歷史。
△巴野公路
恩來高速是陝西安康至來鳳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起點接滬渝高速,向南接包茂高速、杭瑞高速,全長86.135公裡,概算總投資77.49億元。
恩黔高速是滬渝高速和包茂高速的連接線,是鄂西南地區進入渝、湘、黔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鄂西南、渝東南和湘西、黔北地區上滬渝高速通往東部地區的捷徑。全長70.91公裡,概算總投資63.53億元。
恩來、恩黔高速公路是恩施州最先採用招商引資進行建設的高速公路,開創了恩施州交通發展新模式,助推了利萬、宣鶴、建恩等高速公路建設進程,對全省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具有裡程碑意義。
利萬高速是滬渝、滬蓉高速連接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利萬高速重慶段相接並同步建成,於2017年全線建成通車,全長42公裡,是鄂渝邊區的快速通道,促進了鄂西與渝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恩黔高速朝陽寺1號大橋
2020年7月16日0時,建恩、宣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
自此,恩施州,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實現縣縣通高速。
自此,武陵山區再添兩條扶貧大通道。
自此,中國高速公路圖上,在二廣高速與相距800公裡的包茂高速間,又多了一條南北大通道。
△建恩高速
交通
一直是恩施州發展最大的短板
從無到有從偏到全
恩施州交通變化超乎想像
如今恩施州到山外
時空距離縮短了
家鄉與夢想更近了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背井離鄉
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紛至沓來
在這個恩施人專屬的假期
不如帶上家人朋友
搭乘上恩施高速發展的「列車」
暢遊恩施的絕美風光
↓↓↓
奮鬥37載
施州譜華章
今天
千千萬萬恩施同胞
為共和國最年輕的自治州慶生!祝願恩施越來越好
祝願我們越來越好
來源:恩施晚報、恩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