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青島平度市明村鎮的村民,在當地的三河山上發現了一種會唱歌的石頭,這些石頭有的可以發出水流的聲音,有的可以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當地的許多人都將這塊石頭拿回家給孩子當玩具。
村民稱這種會唱歌的石頭為子母石,它的形狀大多數都像小動物 發出的聲音 清脆 ,子母石最重的達十千克以上,最小的只有拳頭大小,據專家稱,這種石頭很可能是沉積多年的土層或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巖石,在重慶巴南區豐盛鎮橋上村也有一種響石 只要拿起來一搖便能發出聲響,從外形上看,這些石頭與普通石頭大小一致,但相對較輕,因為響石是中空的,當地人曾經將想是砸開,發現響石裡面有一些顆粒物或液體,但令人不解的是響石表面並無縫隙和坑洞 那麼響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他們的形成也有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主要成分有鐵,矽等多種物質,經過調查研究,專家發現,其實僅僅分布在東溫泉山中的一條線上。
而其他地方很少會有響石出現 出現響石的這一帶的巖石主要就是碳酸鈣鎂,也就是白雲石
專家認為,這種由白雲質灰巖風化後形成的黃色黏土,應該是形成響石的基本物質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已經找到了響石形成的真正原因,因為響石的形成肯定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比如當地的地殼變遷以及環境,氣候變化等等,只能說目前只是專家發現了一個典型特徵後,對響石形成原因的初步判斷 而具體的原因還有待專家對響石的繼續研究
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地帶,有一塊巨大的巖石,每當月圓需要篝火圍住石頭帶升起一團團煙霧的時候,巨石就會發出一種迷人的樂聲。
時而委婉時而低沉 好像一首低沉的悲歌 為什麼這塊巨石會發出聲音呢?為什麼還要在月圓篝火濃煙條件下才會發出聲音呢?這巨石裡到底存在什麼?沒人說得清楚。
中國海洋大學的韓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會唱歌的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石頭體內含有顆粒,當地人稱為石響石;一種是石頭體內含有液體,被稱為水響石。響石的形成機理其實很簡單:含菱鐵質的泥質巖層裡,分布著一些土質結核。當結核因某種情況露出地表後,菱鐵質逐漸滲出外溢,並在結核外層形成褐鐵礦殼,內部泥質因失水而體積縮小,並在泥質體與外殼之間形成空心,所以能在敲擊或晃動時發出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