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離子檢驗題,是同學們易錯的一個知識點。做錯的最常見的原因是實驗操作的細節沒掌握。下面就說一下常見的離子檢驗的關鍵操作細節。
1、硫酸根(SO42-)的檢驗.硫酸根的檢驗有這三個關鍵點(1)、選用試劑正確。所用試劑只能是鹽酸與氯化鋇。選硝酸及硝酸鋇則是錯誤的。如果溶液中有亞硫酸根(SO32-),硝酸能把亞硫酸根氧化為硫酸根,加入硫酸鋇後,也會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2),加入試劑的順序。只能在檢測液中先加鹽酸酸化後,再加入氯化鋇。加入鹽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碳酸根、亞硫酸根、磷酸根等對硫酸根離子檢驗的幹擾。(3)、加入試劑的量。加入的鹽酸一定要過量。如鹽酸不過量,就不能把幹擾離子徹底除去,檢驗的結果不可靠。
2、銨根(NH4+)的檢驗.把NaOH溶液加入盛NH4+的溶液中試管中,將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處,試紙不變藍,說明溶液中沒有銨根,這種檢驗銨根的方法對麼?不正確!該檢驗過程少了「加熱」這個關鍵操作。沒有加熱,即使生成了一水合氨,濃度小時,不加熱不會分解,不能產生氨氣,當然紅色石蕊試紙不會變蘭。
3、鋁(Al3+)離子的檢驗。鋁離子檢驗所用試劑,一要強鹼如NaOH,二要過量。當檢驗液中先出現白色沉澱,繼續加入強鹼後沉澱又消失,才能證明溶液中有鋁離子。
4.焰色反應實驗。焰色反應實驗洗滌鉑絲的酸應選用鹽酸,不能使用硫酸。鹽酸鹽沸點低,在灼燒的時候易揮發。灼燒後鉑絲上不會殘留。若用硫酸洗滌鉑絲,硫酸鹽的沸點高,不易揮發,附著在鉑絲上,會干擾金屬元素的檢驗。如用焰色反應實驗檢驗鈣鹽之後,用硫酸洗滌鉑絲,鉑絲上就會殘留有硫酸鈣,用此鉑絲再做焰色反應實驗,殘留的硫酸鈣就會有幹擾其它離子的檢驗。
5、氯離子(Cl-)的檢驗,關鍵細節是試劑的加入順序。正確的順序是先加入硝酸銀,再加入稀硝酸。在此實驗中,硫酸對氯離子了檢驗無幹擾,因硫酸銀能溶於硝酸。原因是Ag2SO4(S)2Ag++SO42-, H++SO42-= HSO4-,生成的硫酸氫銀溶於水。
6.亞硫酸根(SO32-)檢驗。要注意硫代硫酸根遇硫酸也能產物二氧化硫。所以要證明有硫酸根,必須先此實驗的證明溶液中無硫代硫酸根。再者,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還有氯氣、二氧化氮等。若觀察到品紅溶液褪色,則不能說明此溶液中一
定含亞硫酸根。
7、用氯水與四氯化碳檢驗碘離子(I-)的實驗。此實驗的細節是,氯水的溶液濃度要小。如果是濃氯水,生成的碘單質就會被氧化。5Cl2+I2+6H2O=2HIO3+10HCl.這樣四氯化碳層就不會出現紫紅色現象。
8、用酸鹼指示劑甲基橙檢驗溶液酸鹼性,溶液呈黃色,可呈酸性(H+)也可呈鹼性(OH-)。
練習: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
(1)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入稀鹽酸,沉澱不消失,則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解析:若溶液中有銀離子,也會生成不溶於鹽酸的氯化銀沉澱。
(2)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產生不溶於稀HNO3的白色沉澱,則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解析:若溶液中含有亞硫酸根,也會轉化為硫酸根,生成硫酸鋇
(3)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則溶液中一定存在CO2(×)
解析:若溶液中有二氧化硫、碳酸根等,也能形成白色沉澱
(4)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
解析:溶液中有亞硫酸根也會有白色的亞硫酸鈣沉澱。
(5)加入稀硫酸,產生使品紅溶液褪色的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則溶液中一定存在SO32-
(×)解析:溶液中有硫代硫酸根或亞硫酸氫根,也會出現品紅溶液褪色的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2SO32-+2H+=S↓+SO2↑+H2O
(6)某溶液的焰色反應呈黃色,則溶液中一定有鈉元素,不能確定是否有鉀元素(√)
(7)無色溶液加入CCl4無現象,滴加濃氯水後CCl4層呈無明顯變化,則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8)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加稀鹽酸沉澱不消失,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解析:溶液中有碳酸根、硫酸根等,會生成碳酸銀、硫酸銀白色沉澱,加鹽酸會轉化為氯化銀。
同學們明白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