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小夥伴們在自家的洗手間裡一定見過一種會飛的小蟲子,它有著灰色的身體,小小的翅膀,平時總是喜歡趴在衛生間的牆壁上。不過,它們比起蚊子和蒼蠅來要好打多了,幾乎一巴掌就能拍死一個。但是,這些小飛蟲一旦出現了,很難將它們清除乾淨,即使你將能看到的都拍死,過幾天它們還會出現。那麼,這些小飛蟲究竟是什麼昆蟲呢?如何消滅它們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煩人的「小飛蟲」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所以要想知道如何消滅這些廁所中常見的小飛蟲,最起碼的我們要知道它的名字和習性,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這種小飛蟲的學名叫毛蠓,俗稱蛾蚋(rui),屬於昆蟲綱雙翅目毛蠓科。目前已知的毛蠓超過了2600多種,其中大多數的毛蠓分布在熱帶,成蟲大部分都棲息在野外有水的環境附近。在我國浴室中常見的毛蠓有兩種:白斑毛蠓和星斑毛蠓。
這兩種毛蠓與其他毛蠓一樣,體型非常的小,通常體長都在5毫米以下,整個身體被細小的絨毛覆蓋,頭部有一對觸角。不過,這兩種毛蠓與其他毛蠓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身上上的斑點。其中,白斑毛蠓的翅膀邊緣有零星的白色斑點,而且其成蟲的觸角都是灰白色的。而星斑毛蠓則只有翅膀的邊緣有白色的斑點,其他部位均為灰色。
毛蠓是從哪裡來的?
我家也曾經被毛蠓困擾過,第一次發現這種小飛蟲應該是房子住了4年之後的夏天,起初這種小小的飛蟲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我發現它們已經呈泛濫的態勢了,我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有些毛蠓甚至已經飛到了臥室的牆壁上。
於是一場滅蠓大戰就開始了。與大多數的小夥伴一樣,殺蟲劑是首先登場的,記得在一個下午,要外出之前,我把洗手間的東西都收拾了起來,然後開啟了長達3分鐘的殺蟲劑噴灑,直到我自己都透不過來氣之後,將洗手間的房門關嚴實了。
等到晚上回家時,先開了排氣,排了十幾分鐘之後,我進去發現了許多毛蠓的屍體,就在我為自己的機智洋洋得意時,幾天後,毛蠓再次出現在了洗手間內。我意識到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於是,我開始尋找這些新生的毛蠓是從哪裡來的?經過了仔細的檢查,我一無所獲。最終在下水道的地漏上我找到了答案,一些剛剛成蟲的毛蠓,身體呈淡灰色在這裡整裝待發(之前這個地漏我都用一塊白色的蓋板蓋住了)。
之後,我去到了陽臺上,掀開白色的蓋板,同樣的我也發現了一些剛成蟲的毛蠓,這下根源找到了。這些毛蠓就是從下水道裡出來的。這時我才想起了毛蠓的習性,毛蠓的幼蟲就是在水中生長發育的,而下水道常年的陰暗潮溼,給了毛蠓幼蟲天然的孵化池,而且下水道中內壁上的一些髒汙,不但讓幼蟲不至於被衝下去,還可以為幼蟲提供食物。
而且成蟲的雌性毛蠓擁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它們一次就能產下100-200枚的卵,卵產於下水道口,之後再過20天左右卵就會先變成蛹,再羽化為成蟲。
消滅毛蠓
知道了毛蠓的習性後,消滅毛蠓就簡單多了。首先是成蟲,成蟲後的毛蠓雖然具備飛行能力,但是飛行能力非常的弱,你可以用手輕鬆地將它們拍死。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消滅成蟲,用鷹派、殺蟲劑等終於將成蟲消滅乾淨,這就保證了它們沒有了「續航能力」。
吸取了上一次滅毛蠓失敗的經驗,這一次我加入了下水道的清理。我的清理方法用了三種:第一種是用開水澆,在我家的每一個有地漏的地方我都足足澆了一暖瓶的水。之後,為了保險起見,我又對著地漏口浪費了幾罐殺蟲劑。最後,我又從地下室裡找出了女兒玩的一個小魚網蓋在了地漏上。
終於,一場人蠓大戰,以我的勝利告終。
不過,即使勝利了,我也沒有鬆懈,因為毛蠓的幼蟲可以在水裡遊動,這就是說如果鄰居家的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它們還可能順著下水管道爬到我家裡,所以,為了永絕後患,我們換了一個矽膠的防臭地漏芯,這個地漏芯的下半部分平時是貼合在一起的,一旦有水,就會打開。這樣有效的隔斷了毛蠓幼蟲進入屋內的途徑。到現在為止,我家的廚房、廁所以及陽臺上再也沒有過毛蠓。(經驗之談,並非廣告)
總結
毛蠓這個名字雖然大家都很陌生,但是這種小飛蟲大家卻非常熟悉,雖然它們不吸血,但是由於繁殖能力強,並且幼蟲在布滿了細菌的下水道中生存長大,所以不免會對我們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脅。因此,如果在廚房或者洗手間內看到毛蠓,記得一定要及時的清理。清理的方法上面已經說過了,大家可以用一下。
其次,從毛蠓的習性上看,它們的幼蟲喜歡水,所以在室內注意保持乾燥,尤其是洗手間內,看到有些地方有積水要及時的清理乾淨,最後別忘了換個地漏芯,這樣就能保證它們不再困擾我們了。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辦法,歡迎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