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 侍弄24棵古樹——定遠生態文明建設出新招

2021-01-21 這裡是安徽

「你平時要注意不要讓人在樹下燒香,春夏季節發現樹下有蟲屎,要及時告訴我們來防治。」1月6日中午,定遠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自華來到桑澗鎮河西村察看古樹保護情況,對護林員蔡萬順交代工作細節。

2020年,定遠縣投入100萬元資金,對全縣24棵古樹進行保護施工,並為每棵古樹配備「林長」和護林員,相當於給全縣的古樹名木找了42名貼身服務的「樹保姆」。

蔡萬順就是新配備的21名護林員之一。他告訴記者,他的工作職責是「每天來看看樹。」「重點看有沒有人為破壞,有沒有因為大風、雷擊等造成樹木損傷,有沒有發生病蟲害,需不需要澆水等。」一有情況就向村書記,也就是保護古樹的林長蘇修之報告。除了保護這棵古樹,蔡萬順還是村裡的清潔工,每個月工資800元。

在三和集鎮槐墟村記者看到,一棵樹齡在四百年的銀杏古樹老枝遒勁,芽苞飽滿,讓人不禁聯想到春天到來時一樹碧綠的景致。樹的下面,欄杆圍擋,周遭開闊,旁邊豎起兩根巨大的避雷針。「我們編制了『一樹一策』保護方案。像這棵樹主要是採取防腐、病蟲害清理、填充有機肥、砍伐周邊雜樹等措施。」陳自華說。

據定遠縣林業局相關領導介紹,經過普查,目前定遠縣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共有24棵。2020年初,該縣林業主管部門邀請省林科院專家對這些古樹進行了「會診」,編制了保護方案。投入100萬元資金,安排專業隊伍進行保護施工。為每一棵樹樹立保護標牌,建立檔案,落實了21名林長責任人,選聘了21名生態護林員對這些古樹進行保姆式管護,做到了樹樹有「身份」,樹樹有「保姆」。

記者採訪時,還偶遇了在合肥做生意的定遠人王梅。「我老家離這隻有十幾裡路,過去一直聽說這裡有棵老銀杏樹,但是沒有來看過,今天專程來看看。」說起老家對古樹的保護舉措,王梅連連說好。「現在美麗鄉村建設搞得很好,這棵古樹保護得也很好,都成了網紅景點。每每看到關於這棵古樹的視頻和圖片,都會勾起我們在外遊子的鄉愁。」

蘇修之告訴記者,圍繞村裡的黃連木古樹有很多美麗的傳說,都是教育村民要行善積德、和諧相處。「我們還專門製作了宣傳標牌,宣揚這些積極向上的內容。現在這棵樹已經成為中心村的一大景點,經常還會有外地人慕名來觀賞。」

專家表示,古樹世世代代守護著鄉村,是定遠鄉村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者,在當前全省深入推進「林長制」工作的大背景下,該縣將分布在村頭田邊的24棵古樹保護好、利用好,對守住定遠的歷史、文化印記,對加強定遠生態文明建設,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綠色財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安徽日報農村版融媒體記者 程茂枝 張波

相關焦點

  • 百年古樹買保險 20棵樹投保400萬元
    為古樹投保的民營企業有關負責人說,此舉是響應森林重慶建設的號召,為建設森林重慶盡一份力。據了解,該企業目前已入駐文化宮,此舉除了保護文化宮生態環境外,也為樹立企業文化形象。  據最新統計,全市現存古樹一共9102棵。市林業局給每一棵古樹都編制了身份號碼,實行計算機管理,實施掛牌保護。  年齡越大,生存越難。
  • 我國「珍貴」的三棵樹:24小時派兵把守看護,一棵樹投保一億
    從樹冠到樹枝,從樹幹到樹根,詩詞之中的千年古樹就像是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獨立在那裡,默默俯視著人間的悲喜。我國就有極為」珍貴」的三棵樹,24小時的派兵把守看護,一棵樹還有一億的投保。24小時派兵看守、為樹投保悠悠千年逝,當時光流轉至今日,「生態赤字,萬物俱赤」的威脅無處不在,這珍貴的三棵樹也早已與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緊緊的拴在了一起。
  • 熊貓紅豆古樹公園!成都首個市級古樹公園來啦
    古樹名木是有生命的綠色活文物,亦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誌。 記者從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我市將啟動首個市級古樹公園打造——熊貓紅豆古樹公園。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青州唐楸、宋槐入選濰坊市民喜愛十大最美古樹名木
    齊魯網濰坊9月9日訊(青州電臺 王復明 張國榮)近日,青州範公亭公園內的唐楸、宋槐入選「濰坊市民喜愛的十大最美古樹名木」。  青州市範公亭公園內有唐楸2株,樹齡1300多年,樹高15米;宋槐3株,樹齡近900年,樹高在20米左右。公園因範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
  • 肇慶端州區園林中心保護復壯巖前5棵古樹
    一株古樹,就是一段歷史,是活的文物。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近日,肇慶市端州區園林中心對巖前村5株古樹按照「一樹一策」原則制定了養護復壯方案,確保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在倚巖公園東側,生長著一棵超400年樹齡的黃葛樹,大樹枝繁葉茂,樹高約15米,胸圍約6.90米。
  • 厚植生態文明 耕耘美麗中國
    這是美麗中國的生動樣本,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久久為功的累累碩果。  2003年,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的部署和推動下,「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面啟動。15年辛勤耕耘,15年接力奮鬥,截至去年底,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實現建制村全覆蓋,九成村實現生活汙水有效治理,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
  • 世界十大古樹——樹齡最長的存活已逾萬年,中國有兩棵
    這顆被稱為神樹的古樹高達近米,直徑達7米。而且這棵樹對當地佛教徒來說具有特殊意義。TOP 4 歐洲紅豆杉 英國位於英國威爾斯的聖新那哥教堂墓園的這棵歐洲紅豆杉是世界十大古樹之一不過,真正令它獨具特色的是,遊客可以在這棵古木中空的樹幹中享受飲品,消遣時間,所以這棵猴麵包樹也被稱為「酒吧樹」。
  • 載入《敦煌志》的逾260年古樹因開發面臨被伐?官方:未進古樹名錄...
    此前24年,這片不到30畝的林地,由竇家墩村四組11戶農民養護,其中賈大爺和他的兒子佔有其中三塊地。據《敦煌志》記載,楊家園子裡的梨樹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很多農戶祖祖輩輩都住在園子周圍。隨著「評估通知」傳遍全村,不少村民惋惜:這是「上百年的古樹」,怎麼能隨意砍伐呢?
  • 我國「最珍貴的兩棵樹」,一棵投保1個億,另一棵被24小時守護
    我國「最珍貴的兩棵樹」,一棵投保1個億,另一棵被24小時守護,中國有句古話叫「物依稀為貴」, 世界萬物,只要種類少,一定會強調其價值, 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國最有價值的兩棵樹, 這兩棵樹,一棵被當地政府投了一億個保險,另一棵被警衛24小時保護, 一旦出現問題,專家就會治療它,
  • 安徽:我市將開展「阜陽十大古樹名木」評選活動
    阜陽全市目前有古樹名木近千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24株,國家二級古樹33株,3株名木(見證1948年2月劉鄧大軍會師臨泉韋寨的古柿樹、阜陽1928年「4.9起義」領導者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手植棗樹,清代愛國將領、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手植石榴樹),其餘為國家三級古樹。
  • 「講故事」的顏值古樹!
    白天,他派人把戰馬放在山上吃草,晚上,就把戰馬系在這棵銀杏樹上。為了系馬方便,他派人在樹上釘了一個帶環的鐵樁……近百年過去,這棵古樹依舊伸展著枝條,結出累累碩果,土家兒女踏著革命先驅者的足跡,迎來了自由,也走向了富強與復興。
  • 探尋古樹名木:荔城區黃石鎮橫塘村—油杉
    探尋古樹名木,守護和諧家園。大家好,我是張宇靜。說到我市的鄉土樹種,您能說出哪些名字呢?荔枝、龍眼還是榕樹?這些都沒錯,不過我們今天要探尋的則是一種不那麼熱門的鄉土樹種——油杉,您是否聽說過呢?這類在人工幹預較少的情況下能夠自然生長至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樹,說明了它們對於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等條件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而像眼前這片形態挺拔、蔚為壯觀的油杉古樹群尤其彰顯出了橫塘村所具有的良好生態環境以及獨特的地域風貌。
  • 天一閣一棵大葉冬青古樹名稱被標錯十多年
    大葉冬青古樹。   本報訊昨天,一熱心讀者向本報反映,天一閣內的一塊石碑,將一棵古樹的真實身份搞錯了。「明明是大葉冬青,石碑上寫的卻是楠木。」  這位熱心市民說,春節期間他去天一閣參觀,那裡參天的古樹吸引了他的注意,因為自己也是花木愛好者。他在天一閣的小花園內,發現種有一棵高大的大葉冬青,但樹下的石碑卻將它標成了楠木。「一般市民是通過石碑對樹木進行辨認的,這顯然會誤導遊客。」  昨天,記者來到天一閣。在尊經閣後的小花園裡,找到了這株大葉冬青。
  • 秦嶺十大「古樹王」:太白山連香樹3棵連體簇生 被稱求子「神樹」
    古樹名木共454906株  華商報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陝西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秦嶺地區有動植物王國和「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古樹名木較多,共計454906株。秦嶺地區的古樹中,散生古樹名木3155株、古樹群73個451751株,按保護級別分為特級188株、一級710株、二級771株、三級1486株。
  • 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2018-2025)
    ,全面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建設「左公故裡、醉美湘陰」。社會建設,開創湘陰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引領湘陰縣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全面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建設水韻湘陰,實現綠富雙贏。
  •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專題演講及閉幕式
    我們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溼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的發展潛力,加強古樹名木以及旅遊風景林和革命紀念林的保護,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內涵,滿足大眾需求。2008-05-30 15:38:33劉禮祖: 第五,抓教育,不斷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加強林業宣傳。
  • 西安千年銀杏古樹火到國外,日本網友:我們這棵更厲害,與佛有緣
    起因是一位暱稱為「Aesthetic Sharer ZHR」的國外網友,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系列照片,並配文說:「這是一棵來自1400年的古銀杏樹。」照片是一棵坐落在古寺裡的巨大銀杏樹,這棵銀杏樹通體金黃,同時,金燦燦的落葉也鋪滿整個庭院,整個場面顯得十分壯觀。僅僅24小時,這篇推文的轉發量就達到了5萬,而點讚數量更是超過10萬。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視建設生態文明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一起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大力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走文明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和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