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要注意不要讓人在樹下燒香,春夏季節發現樹下有蟲屎,要及時告訴我們來防治。」1月6日中午,定遠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自華來到桑澗鎮河西村察看古樹保護情況,對護林員蔡萬順交代工作細節。
2020年,定遠縣投入100萬元資金,對全縣24棵古樹進行保護施工,並為每棵古樹配備「林長」和護林員,相當於給全縣的古樹名木找了42名貼身服務的「樹保姆」。
蔡萬順就是新配備的21名護林員之一。他告訴記者,他的工作職責是「每天來看看樹。」「重點看有沒有人為破壞,有沒有因為大風、雷擊等造成樹木損傷,有沒有發生病蟲害,需不需要澆水等。」一有情況就向村書記,也就是保護古樹的林長蘇修之報告。除了保護這棵古樹,蔡萬順還是村裡的清潔工,每個月工資800元。
在三和集鎮槐墟村記者看到,一棵樹齡在四百年的銀杏古樹老枝遒勁,芽苞飽滿,讓人不禁聯想到春天到來時一樹碧綠的景致。樹的下面,欄杆圍擋,周遭開闊,旁邊豎起兩根巨大的避雷針。「我們編制了『一樹一策』保護方案。像這棵樹主要是採取防腐、病蟲害清理、填充有機肥、砍伐周邊雜樹等措施。」陳自華說。
據定遠縣林業局相關領導介紹,經過普查,目前定遠縣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共有24棵。2020年初,該縣林業主管部門邀請省林科院專家對這些古樹進行了「會診」,編制了保護方案。投入100萬元資金,安排專業隊伍進行保護施工。為每一棵樹樹立保護標牌,建立檔案,落實了21名林長責任人,選聘了21名生態護林員對這些古樹進行保姆式管護,做到了樹樹有「身份」,樹樹有「保姆」。
記者採訪時,還偶遇了在合肥做生意的定遠人王梅。「我老家離這隻有十幾裡路,過去一直聽說這裡有棵老銀杏樹,但是沒有來看過,今天專程來看看。」說起老家對古樹的保護舉措,王梅連連說好。「現在美麗鄉村建設搞得很好,這棵古樹保護得也很好,都成了網紅景點。每每看到關於這棵古樹的視頻和圖片,都會勾起我們在外遊子的鄉愁。」
蘇修之告訴記者,圍繞村裡的黃連木古樹有很多美麗的傳說,都是教育村民要行善積德、和諧相處。「我們還專門製作了宣傳標牌,宣揚這些積極向上的內容。現在這棵樹已經成為中心村的一大景點,經常還會有外地人慕名來觀賞。」
專家表示,古樹世世代代守護著鄉村,是定遠鄉村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者,在當前全省深入推進「林長制」工作的大背景下,該縣將分布在村頭田邊的24棵古樹保護好、利用好,對守住定遠的歷史、文化印記,對加強定遠生態文明建設,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綠色財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安徽日報農村版融媒體記者 程茂枝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