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劍盾》精靈設計原型考察:第一期

2021-01-19 口袋妖怪部落丨精靈寶可夢



《寶可夢》系列遊戲中每一隻寶可夢都有著不同的原型,新作《寶可夢:劍/盾(Pokémon Sword / Shield)》中又新增了一些新精靈,微博用戶「海野隆雄」整理了一些寶可夢設計原型考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編號843~844:刺梭魚和戽鬥尖梭

  這組寶可夢的原型都來源於梭魚,具體則指向大鱗魣(オニカマス/barracuda)。大鱗魣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魚類,它們會尋找小魚群,以猛烈的速度衝向它們,速度可達150km/h,別名「活魚雷」。除了高速衝撞外,它們也會使用尖銳的牙齒來撕咬獵物,不僅是小魚,就連中型的鰹魚(カツオ)等魚也敢襲擊。這些特徵,在它的速度種族(136)和攻擊種族(123)上就可以體現出來,而它能習得近戰,可能也是基於它會衝撞獵物的習性。

  在設計方面,造型基本還原了大鱗魣的特徵——像魚雷般的身形,尖銳的牙齒。在腹部,可以看見一些白色的條紋,是參考了魚骨的形狀。而魚鰭部分有一些破損的感覺,可能是參考了幽靈船的船帆。進化前的尾巴參照了飛鏢,而進化後的尾巴則參照了螺旋槳,這也是它的隱藏特性的來源。

  整體而言,雖然原型來自於兇猛的魚類,但也有寶可夢設計中常見的平衡設計法。例如,嘴角有像鬍鬚一樣的紋路上揚,讓它的兇猛度減退了幾分,反而呈現出一種特別的憨厚感。


編號874~875:拳拳蛸和八爪武師

  這兩隻寶可夢延續了GameFreak從第五世代開始的「雖然是海洋生物但並不賦予水屬性」的一貫設計。它們的原型來自章魚,具體則指向藍環章魚(豹紋蛸/Blue-ringed octopus)。

  藍環章魚是一種擁有劇毒的章魚,其毒性比眼鏡蛇更強,可以輕易殺死成年人。藍環章魚的體色多是黃色的身軀配上黑色與藍色的環狀花紋,而這隻寶可夢的配色則與之相反——本應是裝點部分的藍色與黑色變成主幹身軀的顏色,本應是主幹的黃色則變成花紋的顏色。不完全遵循現實生物原型的配色也是GameFreak的常用設計手法,例如第五世代的雷電斑馬家族也是採用了相反的配色方案。

  考慮到這組寶可夢的格鬥屬性,它們的原型也可能參照了格鬥技,同時,這也是GameFreak常見的一種具有亮點的替換設計。具體來說,這種設計是把看起來有共通性的兩種元素進行替換,例如第二世代中熔巖蟲是以蛞蝓為原型的,而蛞蝓充滿粘液的軟軟的身軀從某種程度上說和火山噴發流出來的巖漿有共通性,所以設計師便將蛞蝓的身體替換成巖漿,賦予其火屬性。這次也是同樣,章魚蜷縮的觸手看起來也像人的拳頭,所以設計師將這部分替換成拳頭和拳擊手套,並賦予其格鬥屬性和格鬥技的要素。

  如同上面所說,初階段的觸手被替換成拳套,所以它參考了拳擊這一格鬥技。雖然進化之後拳套消失了,但它能習得蛸固這種防止對方交換且降低雙防的「鎖人」技能,以及它臉上的花紋也像是西班牙自由摔跤手的面具,綜上,它也參考了摔跤這一格鬥技。

編號872~873:雪吞蟲和雪絨蛾

  這一組寶可夢在設計上有點與火神蛾家族對應。火神蛾家族的設計主題是基於「太陽」,而這組寶可夢(主要是最終進化型)的設計可能是基於「月亮」,其月亮元素體現在原型和進化方式(夜晚親密度)上。

  初始階段尚且沒有月亮元素,從外觀上看,它的原型可能是參考了寶石毛蟲(ジュエル・キャタピラー/Jewell Caterpillar)。寶石毛蟲是一種蛾類的幼蟲,顏色半透明,背部有凸起,看起來就像色彩鮮豔的寶石,非常漂亮。不過,寶石毛蟲身上的凸起部分並非像真的寶石一樣堅硬,而是非常柔軟的,設計師則將這部分與冰塊融合(也屬於之前說過的替換設計),形成冰與蟲的組合。

  進化之後,它的形象類似長尾水青蛾(アメリカオオミズアオ/ Actias luna),這種蛾又稱「月神蛾」,與火神蛾的太陽形象對應。它也可能是基於姬長尾水青蛾(Actias neidhoederi),這種蛾與長尾水青蛾相似,但通常棲息於中高海拔的山區,在雪山也能看見這種蛾的身影,恰好與這隻寶可夢的冰屬性相符。

  無論是長尾水青蛾還是姬長尾水青蛾,它們的翅膀上都有明顯的黑色斑點,最終進化型的斑點則被設計師用豎條紋代替了(額頭部分似乎也可以看做是斑點的簡化),這些豎條紋看起來像簡筆畫的雪花,呼應了冰屬性。此外,最終進化型的眼部看起來也融合了雪山護目鏡的設計。總的來說,雖然蛾類並非像雪狐、北極熊等動物一樣擁有直觀的冰屬性感,但設計師把多種與冰雪有關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漂亮地整合了這兩隻寶可夢的設計。

編號856~858:迷布莉姆、提布莉姆和布莉姆溫

  這組寶可夢是雌性限定,外形有點類似第三世代的沙奈朵家族。總的來說,它們的設計基於魔女(魔女/Witch)。魔女是指在古代歐洲的傳聞中,能夠使用超自然能力或妖術的人,這是這一組寶可夢擁有超能力屬性,並且能夠學會魔法火焰的來源。不過,從形象上而言,它們更接近於現代奇幻作品中的魔女,一定程度上似乎也受到各類動畫和童話故事的影響,這可能是最終進化型追加了妖精屬性的原因。

  初階段的人型特徵並不鮮明,它看起來更像是魔女戴的尖尖的帽子;第二階段已經有了蘿莉人型特徵,看起來像是參考了戴著魔女帽的小魔女,也參考了二次元作品中常見的雙馬尾髮型。最終階段看起來就像各類遊戲作品中常出現的魔女角色,特徵是戴著魔女帽,穿著拖地的長袍,而掃帚的部分可能被設計師用頭髮替換了。

  整體而言,它們的形象也有點類似烏賊和章魚,這可能是參考了科學家們曾研究過的有關烏賊和章魚擁有高智商的事實。例如即使把章魚關進瓶子中,它也會打開瓶蓋;烏賊可以對鏡中的自己有所認知等等。

  另外,雖然看起來最終階段類似沙奈朵一樣從蘿莉身形一下子長高,但從模型圖和被擊倒時的畫面上看,我們可以得知最終進化仍然具有蘿莉身軀,看似是長腿和長身的部分其實只是被頭髮覆蓋住了(圖片上可以看到頭髮打開時的樣子,而紅框的部分是隱約能看見的雙腿),這個細節設計非常巧妙,可以說直觀地表現出原型的設計加上迷惑觀眾的隱藏部分融合起來是設計的精髓。

編號840~842:啃果蟲、蘋裹龍和豐蜜龍

  這是一組在第八世代的各類新穎設計中也顯得尤為突出,十分有趣的寶可夢。它們整體的設計概念來自於鑽進蘋果中的蟲——蘋小食心蟲(リンゴコシンクイ/Grapholita inopinata HEINRICH)。這種蟲分布很廣,在各蘋果產區都會出現。初階段看起來就只是一個完整的蘋果形狀,但也可以看到蘋果葉子部分加上了眼睛,比較具有卡通設計感。

  這隻寶可夢的有趣之處不僅在整體參照物上,還在於擁有分支進化,根據進化的不同,設計的偏重也有所不同。其中一個分支進化中,蘋小食心蟲得到了成長,打破蘋果而出,看起來像一條小飛龍。可以看到,設計師用蘋果皮替換了小飛龍的翅膀,是提到過多次的替換設計。而另一個分支進化中,成長的部分似乎不是蟲,而是蘋果本身,因為生物的部分看起來沒有得到多少營養,它看起來像一隻笨重的背著蘋果餡餅的龍。

  關於這兩隻寶可夢的屬性,雖然遊戲發售後時不時被當成不像龍的NETA,但其實也是參考了單詞Wyrm的語源。Wyrm意為「龍」,音同Wrom(蠕蟲),是雙關語。Wyrm也較多地指蛇形的龍,剛好與這一組寶可夢的形象吻合,它們的形象看起來也是參考了亞當夏娃的故事中引誘他們偷吃禁果(蘋果)的蛇。

  GameFreak設計師杉森建曾經說過,食物類的寶可夢往往不好設計,如果只是在番茄臉上畫五官的話看起來則像是吉祥物了。與此相比,這次的寶可夢則沒有那種廉價的吉祥物感,因為設計師賦予了一個本體藏在蘋果裡面。寶可夢並非蘋果本身,而是將其作為媒介來利用,類似第七世代的破破舵輪。而草屬性的寶可夢多基於植物,植物與蔬菜水果也總是聯繫在一起,賦予本體去利用媒介或許會是一種將食物類原型與寶可夢完美結合的設計方式。





小調查




☆\( ̄▽ ̄)/$  每周吐槽時間 (* ̄∇ ̄*)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沒想到寶可夢與現實生活中的生物竟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小皮





本期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寶可夢及其對應的原型?

歡迎在文章末尾點擊「寫留言」按鈕留下你的觀點和看法,部落菌每期都會挑選一些精彩評論,期待你的留言能夠被選中哦~O(∩_∩)O





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擊右上角的圖標將「口袋妖怪部落」分享給你的朋友!



長按二維碼,關注「口袋妖怪部落」微信公眾號,我們每周會為大家推送最新鮮最全面的口袋妖怪資訊~


小提示:點擊「閱讀原文」可直達口袋妖怪部落,與100000+寶可夢玩家一同參與話題互動,瀏覽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