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學家帶你看日食

2020-12-04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左文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今天你那裡出太陽了嗎?如果出了的話,說不定可以看到日食哦!

12月26日,日環食天象即將上演,不過此次環食帶不會經過我國境內,所以我國部分地區能觀測到日偏食。

沒在表裡的小夥伴也別傷心,明年6月21日就能在中國境內欣賞少見的日環食了。

快跟小編複習一下科學看日食的姿勢吧,文末有直播連結哦。

四種日食,你看過幾種?

當月球運動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如果三者正好處於一條直線,月球會擋住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在月球背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陰影,稱作月影。在月影掃過地球上的區域看到的太陽被月球所遮擋,這種現象稱作日食。

月影分為本影、半影和偽本影。本影(umbra)指沒有受到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在空間上其實是個圓錐形,故稱作本影錐。半影(penumbra)指只受到部分太陽光直射的區域。而偽本影指本影錐匯聚一點後繼續延伸所得到的椎體。

根據觀測者位於月影的具體位置,觀測者看到的日食主要分為四類,即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全環食

日偏食:當地球上的觀測者處在月球的半影區中,看到的是日偏食,太陽一部分被月球遮擋。日偏食發生在非極區時,通常在地球的某些區域能看到其它食相,如日全食或日環食或日全環食。就像今天,中國多地能看到日偏食,而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部分地區就能看到日環食。

日全食:太陽平均直徑是月球直徑的約400倍,日地平均距離是月地平均距離的約400倍,因此在地球軌道上,月球本影的尺寸可以剛好遮住整個太陽,就發生了日全食。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月球處於近地點時,從而月球的本影才能掃過地球表面。當觀測者處於月球本影範圍內,便能看到日全食;而處於半影範圍的觀測者會看到日偏食。

日環食:當月球處於遠地點時,月球的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月球本影錐延長所形成的偽本影錐掃過地球的部分區域。此時,月球看起來的大小比太陽看起來的尺寸小,因此從處於偽本影區的地方看太陽,能看到一個中心被遮擋、周圍發光的光環,即日環食。

全環食:除了日全食和日環食之外,還有一種非常巧合情況下發生的日食——全環食。當月地距離剛好是日地距離的約1/400時,月球的本影錐頂點剛好能接觸地球,而在全食帶兩端是偽本影。隨著地月的相對移動,處於本影錐頂點附近的區域會先後看到日環食、日全食和日環食,故稱作看到全環食。

△半影、日偏食(partial eclipse)、偽本影(antumbra)、日環食(annular eclipse)的示意圖,圖片來源:timeanddate.com

日食五步走,不過偏食只能看到三步

日食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

初虧指月球東邊緣剛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外切)時,是日食的開始。食既,指月球東邊緣剛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時,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開始。食甚,指月球中心距離太陽中心距離最近的時刻。生光,指月球西邊緣與太陽東邊緣相內切時,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結束。復原,指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外切時,是日食的結束。

日全食過程中,同一個地區能看到從初虧到復原的時長能持續幾個小時,而最精彩的部分是從食既到生光,持續時間從幾秒鐘到7.5分鐘不等。21世紀最長的一次日全食中,這部分階段時長為6分39分,發生在2009年7月22日。

與之對比的是,月全食最長可持續3小時40分鐘。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視覺上,日全食持續的時間取決於月影和日面的相對大小,而月全食持續的時間取決於地影和月面的相對大小。發生日全食時,月影從剛接觸日面到完全離開日面所需時間不長,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月影大小和日面大小相差不大。而發生月全食時,地影相對月面較大,從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月面籠罩在地影的「侵蝕」中。

日環食過程中,同一個地區能看到從初虧到復原的時長能持續約3個小時,而能看到從食既到生光的時長從1秒鐘到12分鐘以上不等。

而對於日偏食過程,只能看到初虧、食甚和復圓三個過程,同一個地區能看到從初虧到復原的時長能持續幾個小時。12月26日,北京地區看到的日偏食天象從初虧到復原,持續時間1小時45分鐘;上海地區看到的日偏食天象從初虧到復原,持續時間2小時25分鐘。

這次日食,你能看到什麼?

如果你處在環食帶中心線上,則能看到月亮與太陽同心、也即能看到等寬的同心圓環。如果你僅在環食帶內而沒在中心線上,看到的是偏心圓環。如果你處在環食帶以外、日食帶以內區域,看到的則是日偏食。

日環食地區:

簡單地說,就是太陽被一點一點「吃」掉,成了一個亮環,接著又被一點一點「吐」出來的過程。

如果當天陽光燦爛,能看到太陽突然間被一個黑影遮擋住,黑影不斷在擴大,感覺黑夜要來了。當太陽只剩下一個小月牙形時,天色暗淡,一直持續至太陽完全被黑影遮住。暗淡是暫時的,慢慢地月影向東移出,太陽慢慢露出光芒,直至恢復日食之前的樣子。

日偏食地區:

日偏食能看到什麼,取決於食分是多少。食分指日面直徑的被遮擋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食分等於0.5表示日面直徑被遮擋了一半。如果食分過低,難以肉眼看出太陽的大小和視亮度在發生變化。只有食分較大時,才能肉眼看出變化。

為啥新月月月有,但日食卻不常有?

不難發現,日食對應的月相是新月。新月月月有,但日食卻不常有。地球上每年都會至少出現2次日食(日偏食、日環食或日全食)。每年最多出現的日食次數是5次。在過去的5000年中,只有25年中有5次日食。

為什麼日食不常有呢?因為日食的發生要求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處在同一條直線上。假想一個以地球球心為中心、半徑無限大的球,稱作天球,所有的天體都位於天球面上。月球在天球上移動的軌道面(白道)和太陽在天球上移動的軌道面(黃道)並不在同一個面上,而是存在約5度的夾角。發生日食需要滿足一個苛刻的條件:月球和太陽均處在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

此外,發生日食,並不意味著你就能看到日食,因為能看到日食的區域是有限的,沒有處於日食帶的區域是無緣觀看那次日食的。對於同一地點來說,出現日全食的機率大概為每300到400年出現一次。

上一次在中國境內能看到的日全食要追溯到2009年7月22日,下一次是十六年後的2035年9月2日。對於日環食,在中國境內能看到的上一次日環食是2012年5月21日,下一次是2020年6月21日,如果錯過下一次,就要等到2030年6月1日。

還有一個小知識值得和大家分享,通常一次日食發生之前或之後約兩周有另一次月食的發生。就拿這次日環食來說,兩周之後,1月10日會發生半影月食現象,當然半影月食發生時,月球亮度變化不明顯,很難肉眼察覺出來。

科學家看日食是看什麼?

對於大眾來說,日食是值得欣賞的天象。但是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日食,特別是日全食的科學觀測價值很大。

由於月球的遮擋,使得原本難以觀察的太陽外層——日冕層得以露出真面目,對於太陽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日全食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水星,是尋找水星軌道以內的小行星的好機會。

日全食還提供了良機去驗證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之一——光線在巨大的引力場中彎曲。1919年的日全食觀測就是一個成功案例。愛丁頓爵士和他的助手拍攝了日全食期間太陽附近的恆星,與非日全食階段拍攝的同一天區的恆星位置對比,從而測定出太陽引力造成的星光的偏折。觀測所得到的星光偏折角度與廣義相對論預言出的光線偏折角度更加接近,成為首個支持廣義相對論的觀測證據。

△上圖示意了日全食階段太陽附近的恆星位置;中圖示意了非日全食階段同一天區的恆星位置;下圖示意了由於太陽的引力所造成的星光彎曲。圖片來源:NASA

上述所說的科學價值,大部分是從可見光波段考慮。在可見光波段,日全食的科學價值高,日偏食、日環食要略遜一籌。但就射電波段的觀測來說,日偏食、日環食同樣具有科學價值,可以獲得色球和日冕大氣各層次和射電局部源的重要信息。

實際上,中國射電天文學的發展和日環食的觀測還有一段美妙的淵源。

1958年中蘇聯合海南島日環食觀測為射電天文學這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那次觀測旨在研究太陽的射電輻射,由蘇聯主導,中國方面組織和培訓了一批科研人員協助蘇聯進行觀測。

雖然在基礎知識背景方面不足,但蘇聯射電天文學家的講座促進了中方人員開展射電天文的積極性,後續還開展了射電天文訓練班,為射電天文研究人員打下了必要的理論基礎。而且,中國的科研人員通過借用蘇聯的射電望遠鏡進行熟悉和解剖,研究從蘇聯借來的圖紙,慢慢也掌握了設備製造的相關技術和原理。

我們更希望大家能走出家門,實地安全欣賞日食。雖然日食是太陽部分或全部被遮擋,光的強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刺眼,直接觀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目視觀測時,需要佩戴正確的日食觀察眼鏡;如果用相機拍攝,需要在鏡頭前安裝上濾光片;如果使用望遠鏡觀測,需要在望遠鏡鏡頭前安裝好類似巴德膜此類的減光配件。

相關焦點

  • 今天,你看日食了嗎?
    廈門的天氣很給力,前幾天還是陰雨綿綿,這兩天就放晴了,今天下午更是藍天白雲,陽光明媚,很利於日食的觀測。海邊氣候涼爽,許多天文愛好者、學生和社團組織,以及普通老百姓帶著一家老小早早地到來,準備欣賞這次非常難得的天文盛宴。以下是小編在位於廈門演武大橋觀景平臺拍攝到的日環食過程。日食剛開始的時候,就像是一塊大餅被天狗咬了一小口,照片上還看得不太清楚。
  • 今天怎麼看日食 日食不要直接觀測
    今天想要看日食的我,犯了個大錯,太陽在正午的時候,根本無法直視,睜不開眼不說,看了一下之後,現在看什麼都是一片黑。應該怎么正確地查看日食呢?1、不要在街道、馬路等其他危險地點觀看,以免過於關注日食造成生命危險,在陽臺觀看時要注意安全,以免墜樓。2、建議的做法僅僅使用兩張白紙即可。一張白色紙板用作銀幕,另一張紙板上戳一個針孔,將針孔紙板舉起,儘量遠離銀幕紙板。兩紙板距離越遠,形成的圖像就越大。
  • 日食來了!難得一見的「金邊日食」今天上演
    今天,除觀賞到日環食外,我國其他各地都可看到食分不同的日偏食。日食通常分為四種聽到「日環食」「日偏食」這些概念,是不是有點傻傻分不清楚?日食可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全環食四種。今天日環食,最大食分達到0.994。這次日環時,月亮遮掩太陽而露出的太陽光環的寬度僅有20.05角秒,這光環的寬度比我們看到金星和木星的視直徑還小。這光環寬度稱為「金邊日食」,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觀看過。以往在我國目睹到的兩次日環食光環的寬度,2012年5月21日是64.77角秒(最大食分0.9439),2010年1月15日是91.19角秒(最大時分0.919)。
  • 日食來了!難得一見的「金邊日食」今天上演!
    今天,除觀賞到日環食外,我國其他各地都可看到食分不同的日偏食。日食通常分為四種聽到「日環食」「日偏食」這些概念,是不是有點傻傻分不清楚?日食可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全環食四種。今天日環食,最大食分達到0.994。這次日環食,月亮遮掩太陽而露出的太陽光環的寬度僅有20.05角秒,這光環的寬度比我們看到金星和木星的視直徑還小。這光環寬度稱為「金邊日食」,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觀看過。以往在我國目睹到的兩次日環食光環的寬度,2012年5月21日是64.77角秒(最大食分0.9439),2010年1月15日是91.19角秒(最大食分0.919)。
  • 從初虧到食甚,帶你「雲回看」日食全過程
    夏至「巧遇」日環食,且環食帶經過中國版圖的情形可以說「千載難逢」。北京時間2020年6月21日下午,一場罕見的「金邊日食」天象將在天空上演!為了見證觀測日環食、日偏食現象及夏至日「立杆無影」的奇妙景觀,廣州市民各式裝備齊上裝,長槍短炮、手機、望遠鏡全用上了。
  • 今天你看日食了嗎?亞洲觀測位置最佳,但雨它一直下
    今天發生了一次日食,在我們亞洲的觀測位置很合適,但我沒看,不是因為我不在亞洲,而是因為,天空在下雨。好討厭下雨,好討厭下雨,好討厭下雨!不信你看下面。天王星上的太陽-遠處的亮點。看明白了吧,其他行星上,太陽要麼像個巨人,整個就是日不落,霸屏。要不就是一個亮點,和星星一樣,blingbling,你得拿望遠鏡來觀察。這樣的日食,基本可以忽略了。所以,你能看到如此完美的日食,是因為地球和月球的距離,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正好是一個標準的投影模型。
  • 你看的日食和大佬看的日食,是同一個日食嗎?
    今天,朋友圈、微信群裡到處都是日食的刷屏,有轉發日食原理的,有說經歷的,等等,我很樂意看到這樣的景象,說明咱們的科學信息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傳播日環食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用在日食的觀測上一點也不錯。普通來說,日食就是個自然現象,只是少見而已,也沒啥特別的,但是在科學家眼中,那可能就是期盼多年的實驗觀測機會。大約100年前的一次日食,就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觀測,讓人類窺見了這個宇宙的一點點奧秘。
  • 今天下午「金環日食」|這些地方,速約→
    6月21日,也就是今天,本周日,是「夏至」節氣,當天下午,將會出現「日環食」天象。我國境內有多地可以觀測。這次「日環食」又被稱為「金環日食」,太陽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只剩下一圈金邊兒,非常少見。
  • 今天上午的日食你看到了嗎?
    今天早早醒來的人有眼福了
  • 看了麼?今天,金邊日食震撼上演!
    6月21日,一場天文盛宴——日偏食,你看到了嗎?拍到了嗎?沒看沒拍的也不要緊,有邢臺日報社全媒體攝影記者在就好!耀眼奪目的日偏食全程記錄!高清呈現。1、初虧:由於月球在天空中自西向東的視運動速度要比太陽的視運動速度更快一些,因此從地球上看去,月球會從西側逐漸「追上」太陽。
  • 「金環」日食上演!你真的了解日食嗎?帶你科學了解日食現象
    6.21日食6.21日食>在科學尚未普及之前,很多人還認為日食是是一種不祥的徵兆,甚至會引起恐慌。但是現在的我們真的了解日食嗎?>要想明白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我們還得看下面這一幅圖。但是這有個前提,就是你在祖國等著它來找你,事實上每年都在發生日環食,而日全食每平均1.5年發生一次,只不過發生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而如果你坐在家門口看著天祈禱它再次出現,可能就要等300年了。所以,只要你主動出擊,機會年年有,即使是日食這種常人認為少見的事情。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活,主動出擊吧。
  • 2019最後一場日食來臨全國都能觀測到 你看了嗎?
    今天, 2019年最後一次天文奇觀金環日食上演,在今天10時56分左右開始,月亮半影進入我國西藏阿里,而後掃過中國全境,我國均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你期待嗎?本次金環日食的環食帶從中東地區開始,結束於西太平洋。
  • 今天全國大部分區域可以看到日食 白一帆老師教你如何拍攝日食的
    今天有日食。所以奉上一篇白老師之前拍攝的日食。為什麼拍大家一定聽我說過拍風光要注意利用特殊的天文天氣現象類似閃電,流星雨,日月暈等等,因為這些難得的景象本身美好,而且會給你的照片增加獨特性。今天我要說的日全食則是更為罕見難得的景象,平均每十八個月會有一次日全食,但是由於地理因素,天氣因素等等,我們能觀看的日全食的發生機率其實是非常低的,事實上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等日全食的話,平均每375年才會發生一次。所以但凡有幸經歷如此難得的景象,必須好好拍下來。
  • 夏至+父親節+日食,今天好特別!14:00雲南能看,錯過等10年
    夏至+父親節+日食,今天好特別! 今天厲害了既是父親節又逢夏至節氣還有金邊日食重磅天象要上演這次日環食
  • 日食你看了嗎?來看藝術家是如何描繪的
    本次日環食中國位於觀賞的絕佳地帶,日環食帶主要經過南方部分地區,而其餘地區均可看到日偏食,包括北京也可以觀看到:當日位於北京拍攝的日偏食。當時這位畫家第一次受邀與天文學家們在美國俄勒岡使用專業設備共同觀察這場日全食,並用畫筆記錄下自己所見的日冕輪廓、色彩和光影:Howard Russell Butler的日全食因為日食轉瞬即逝,留給畫家去記錄的時間相當短暫,按照常規的寫生方法即便你讓手臂速度×2都不夠畫的。
  • 最清晰的日食圖片來了 空間天氣望遠鏡看日食
    12月26日,2019年最後一場日環食天象上演,不過環食帶不會經過我國境內,我國部分地區能觀測到日偏食。觀測太陽的專業望遠鏡看到的日食是什麼樣的?下面就帶您一睹為快。圖片來自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中心空間天氣地基觀測設備,山東石島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觀測圖像。
  • 這次金環日食有何特別之處?怎麼觀測最科學?天文學家帶你揭秘
    環食帶寬度僅有20千米左右,只有正好處於環食帶所經過地區才能看到最完美的日環食景觀,其他地區只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西藏阿里是日環食進入我國的第一個最佳觀測地區。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學校的天文愛好者們帶上觀日眼鏡等待太陽從雲層中探出頭來,待到日食可見,同學們發出了歡呼。
  • 今年最後一次日食在什麼時候 今天日環食幾點幾分開始結束
    今日的天宇將出現「天狗吃日」,即日食,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日食。此次日食,雖然環食帶不掃過廈門,但市民依然有機會大飽眼福,觀看到日偏食。昨日,本報記者聯繫到福建省天文學會監事會主任、原副理事長陳棟華,為市民獻上一份觀測指南。
  • 今天「超級日環食」看不見了 那陰雨天日食時會有...
    這樣涼爽的「假春天」,還會再延續上一兩天時間,今天的最高氣溫預計24℃。今天夏至,北半球白晝最長,而且還有天文大戲「超級日環食」上演,但是雨也要繼續下,所以杭州的朋友,與這場天文大戲無緣了。其實今天杭州天氣好的話,也只能看到日偏食。時間表是:初虧14:43,食甚16:06,復圓17:17。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陰雨天,日食時,我們會感覺到天明顯變暗嗎?
  • 多張完美日食照出爐,你看了嗎?十年難得一見,下次日食何時開演
    十年難得一遇的金邊日環食,你看到了嗎?反正我是沒有看到,不過6月21日,我國已有數萬人親眼見證了這場天文奇觀,不少人捕捉到完美日食照片。沒有看到奇觀的朋友也不要失望,那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日食照片,好來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或許照片比現場更美麗,反正美女照片往往都比真人好看,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