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美麗的小仙女,竟然是從一隻醜陋的「小蟲子」演化而來的。
地球生命漫長的演化歷程,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從最初的原始細胞,到小蟲子,到小魚兒,再到小青蛙,小老鼠,小猴子,最後到人類...
這漫長的40多億年的歷程,曾經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次都有近70%的生物被淘汰出局,剩下的終於演化成了今天這美麗的樣子。
人類胚胎的每一次發育過程,都完全把這種演化過程重演了一遍。
從最初的一個小小的受精卵,到慢慢地長成一個有著長尾巴的「小蟲子」,再慢慢地分化出心臟、大腦、眼睛、手足,尾巴消失...
其中有一個時間段發育的十分迅速,如果懷胎十月一直以這樣的速率發育的話,胎兒將成長為數噸重的龐然大物。
這也揭示了人類和藍鯨、大象其實都來源於同一個哺乳動物祖先的事實。如果需要,在某種情況下,人類的個頭也可以長的很大很大,就像藍鯨和大象那樣。
不僅如此,如下圖所示,其實所有脊椎動物都源於同一個祖先。
這張出自中學的生物教科書的圖,非常直觀地展示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越是靠近起源的時候越相似,慢慢地才分化成不同的樣子。
從生物學上說,人類真不比其他物種高級多少。
人類與黑猩猩基因相似度高達96%。
與貓相似度90%;
在蛋白編碼基因上與老鼠相似度85%;
與牛的基因有80%相同;
與雞的共享基因是60%;
更遠一點,昆蟲中的果蠅病原基因有61%與人類相同;
即便是更遠的植物中,香蕉與人類共享的基因也多達60%。
生命演化樹
看似千變萬化,其實本是同根生。
就是這樣,分子生物學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源於同一個祖先。
為了更好的適應變化的環境,這個原始生命在漫長的歷程中演化出不同的樣子。
實質上這個原始生命祖先是永生的,各種生命形態都是祂的不同存在形式。
而生命個體的死亡,正是為了生命整體的永生所付出的代價。
眾所周知,大自然奉行的是適者生存的法則。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生物個體通過基因突變,以適應環境變化,從而使生命整體在激烈的環境變化中獲得生存下去的更大可能。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死亡也是永生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電影《超體》中所表現的那樣,生命死亡其實就是細胞在發覺周圍環境不適宜生存而選擇了永生的存在形式,失去活性的細胞實際上把遺傳信息完全保留了下來,只要不被破壞,在另一種情形下就可以復生。比如人死以後留下的頭髮和骨骼細胞,只要不被類似火化一樣的方式加以徹底破壞,藉助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克隆重生。
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只要地球上還存在著一種生命形式,那麼遠古的那個原始生命就一直是永生的。
而發展出了智能的人類的使命,應該是把生命播撒到宇宙空間中去,給這種永生上上更多的保險。
人類胎兒自然受精的過程,是數量多達數億的精子奮勇爭先地遊向卵子,只有一個能拔得頭籌獲得成為人的權利,每一個嬰兒都是這種殘酷比賽的優勝者和倖存者。
為了一個人的誕生,宇宙準備了137億年,太陽燃燒了50億年,地球準備了46億年,生命演化了38億年,在戰勝了數以億計的競爭者後,經過母體備受摧殘的十月懷胎過程,所以,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當之無愧的奇蹟。
因此,每一個人都天然擁有無上的價值和尊嚴,生命的每一天都理應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