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 鍍金
(1)人類對黃金的崇拜由來已久,不過金表的昂貴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所以就促生了廉價的 PVD 鍍金技術。PVD 是英文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物理氣相沉積」,是指在真空條件下,用物理的方法使材料沉積在被鍍工件上形成薄膜的製備技術。採用 PVD 鍍膜技術鍍出的膜層,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低摩擦係數)、很好的耐腐蝕性和化學穩定性等特點,膜層的壽命長,同時膜層能夠大幅度提高工件的外觀裝飾性能。PVD 鍍膜目前能夠做出的膜層的顏色有深金黃色,淺金黃色,咖啡色,古銅色,灰色,黑色,灰黑色,七彩色等。
(2)瑞士「貴金屬控制法規」規定(銀、金、鉑以及鈀)塗層至少需要達到 5 微米,才能稱之為鍍金表殼,用「plaqué」和「doublé」來描述,加印標記以確認,且需標註出生產負責人的名字。傳統鍍金,金層厚度僅為 5 微米的表殼根本不耐用,薄層容易劃傷刮掉,露出基底金屬(鋼或銅)。因此,好一點的鍍金表殼塗層厚度都至少有10微米,某種程度上這也成為鐘錶行業的一個標準。更好一點的,塗層厚度達到 20 微米,這樣的腕錶用來日常佩戴,一般直到完成使命壽終正寢,也不會露出基底金屬。而 PVD 金層一般不超過 0.3 微米(甚至比傳統鍍金層厚度的 1/30 還要薄),因此,瑞士法律不允許「Gold PVD」製品標註含金量(如 585)或任何其他標記。
(3)一般來說,日常佩戴 PVD 鍍金表,稀薄的金層很快就會消磨殆盡。但是佩戴者很少會注意到,那是因為金層下面還有另外一層:金色的非貴金屬氮化鈦(TiN)層。這層氮化鈦平均厚度 1 微米,堅固耐刮。長期日常佩戴後,「Gold PVD」腕錶擁有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金色的氮化鈦,而不是金,其實金早就被磨掉了。
(4)除了 PVD 鍍金技術,現在還有一種貼金片(包金)的工藝用在各類中檔品牌的錶帶上,常見的有歐米茄海馬、帝舵風尚、浪琴名匠等。
勞力士真金帶與港裝帶
(1)手錶上用的金一般都為 18K 金(也有全金的,不過非常少見),即 75%的黃金的混合體,其會因其他金屬的種類和比例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顏色和硬度。其中 18k 白金中另外 25%的其他金屬一般是鎳、銀、鈀、錳等,這些金屬的加入可以讓黃金的顏色變成白色。而 18k 紅金的顏色來源則主要是金屬「銅」,加入的銀越少而銅越多,則其色澤也越來越偏紅。每個品牌在貴金屬的配比上都是保密的,18K 金會因品牌、產地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甚至同一品牌的同一款表也有輕微的色差,因為 K 金的製作會有批次問題,不可能保證完全一模一樣。
(2)勞力士原裝真金錶帶價值不菲,有的二手商販為了利潤,會自己去定做一條假的 K 金錶帶來替換下原裝錶帶,表殼與表扣是原裝的,只有中間表節為假。如果只是簡單地通過觀察狗頭印記來鑑別,則很容易中招。
(3)常用的四種鑑別勞力士真假金帶的方法:
1.色澤:由於配方的不同,真的黃 18K 金表歷經時間的考驗,會慢慢氧化呈現微紅,而港裝的則會氧化發黑。
2.特殊結構:真錶帶節內側均有打磨,內側穿孔處有倒角打磨處理。新款勞力士218238 全金表表節中間連接處安放了陶瓷套管。假錶帶往往忽略了這些細節。
3.密度:拆下幾節錶帶測密度,真表含金量足(18K),而港裝表的含金量多不足。
4.手感:勞力士真金帶細微之處均有打磨處理,整體活動自如,手摸很順滑;而港裝
帶由於細節處理不夠好,伸縮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卡帶的情況,手摸會有刮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