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氮化矽耐火材料高溫氧化氛圍下穩定性分析

2021-01-08 科瑞耐材

1.熱重差熱分析:

在空氣條件下,純氮化矽大約從870℃開始氧化增重,增重趨勢平穩,沒有明顯的吸熱、放熱反應發生。

鐵-氮化矽耐火材料氧化氛圍下的穩定性

相比之下,鐵-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的變化就很明顯,大約從300℃即開始增重,而且平穩增長,未出現大的峰值。

在864℃之前的放熱峰比較多,而且峰值不尖銳、較平滑,說明反應緩慢、放熱量不大,沒有造成較大的波動。根據上述的熱力學分析,結合純氮化矽的差熱曲線,說明在870℃之前進行的反應應為鐵的氧化。

另外,鐵-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在1127℃出現失重,此情況應為鐵或鐵的氧化物同氮化矽的反應。而氧化鐵同氮化矽的反應在1130℃之內是不能發生的,發生的僅有氮化矽同鐵之間的反應。

隨著溫度的升高,在1390.2℃會出現一個小放熱峰,同時表現為失重。表明氮化矽在該溫度下已經大量氧化,並且已經能夠形成封閉層,封閉層的形成將導致內部氧分壓降低,氧分壓的降低將促使部分反應發生。

2.物相分析:

對鐵-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進行經高溫並急速水冷處理,在1100℃之前除形成微量的SiO2外,最主要的變化只在於鐵相消失而形成了較大量的Fe2O3,說明了鐵已經被氧化。因此,在該溫度之前的增重以及放熱峰,應該是由鐵的氧化引起的。

氮化矽-純鐵體系耐火材料在1300℃形成較大量的SiO2,說明1100~1300℃對於氮化矽來講是比較容易氧化的溫度。

同時,氮化矽和鐵已經進行了反應,出現氮化矽同鐵的反應在1127℃的放熱峰也是相吻合的。

試樣經1500℃熱處理後出現了Si2N2O,高溫空氣條件下該體系耐火材料中還是可能含有Fe5Si3及FeSi的。

3.顯微結構分析:

鐵-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在1100℃之前,僅僅是鐵被氧化為氧化鐵及少量氮化矽被氧化,微觀結構變化不大,這裡未予列出。

1300℃鐵已經同周圍的氮化矽開始反應並形成以矽鐵為中心、周圍為氮化矽疏鬆組織的結構。

此溫度下鐵-矽體系被氧化生成的SiO2與FeO或Fe2O3並未形成有效的低熔物覆蓋在試樣的表面,也沒有阻擋住氧氣進入耐火材料內部。

所以,試樣內部的氮化矽在1300℃時氧化量較大,試樣內部有較多的O存在。分析可知,其為SiO2與Si2N2O,Si2N2O量相對較少。

試樣經1500℃處理後,耐火材料已經看不出氮化矽顆粒的存在,整個材料成為一體;其中較為緻密部分的能譜分析顯示為Si、N、O,該部位材料除含有SiO2外,還可能含有Si2N2O及Si3N4。

體系中的鐵主要有兩種存在形態,其一,與周圍的材料緊密接觸,形成鐵為彌散鑲嵌的結構;其二,為巢穴結構,鐵位於巢穴中。

小顆粒鐵大都位於緊密的鑲嵌之中而顆粒較大的鐵粒反應後,在周圍存在一定的空隙,說明參與和氮化矽反應的量相對較多而留下較多空隙。

位於緊密鑲嵌中的鐵,從元素比例看,應是Fe3Si及 FegSiz3、FeSi等的混合體。而較大顆粒中顯示含有較高的鐵元素,說明鐵並未完全同氮化矽反應,導致形成一些固溶體。

由於在1127℃鐵同氮化矽反應導致鐵粒周圍的氮化矽數量減少,形成所謂的巢穴結構;而疏鬆的巢穴結構為氧氣的進入提供了條件,從而使鐵粒周圍疏鬆的氮化矽組織發生氧化生成SiO2。

隨著溫度的升高,氧化鐵繼續同氮化矽反應而形成SiO2,也就形成圖中的瓦礫狀SiO2顆粒分散於鐵粒周圍。小顆粒反應前後的體積效應較小,而氮化矽氧化形成SiO2導致體積膨脹,兩者的體積變化相抵消。

所以,鐵同氮化矽或周圍的氧化矽形成了緊密接觸,在1500℃時,試樣表面很容易由於氮化矽的氧化而形成封閉層,所以,鐵粒周圍仍然存在較大量未反應的氮化矽。

試樣的微觀結構是不均勻的,經1500℃處理後試樣的物相還是以Si3N4為主。由於氮化矽少量氧化為SiO2及Si2N2O而形成緻密區導致材料由外至內的氧分壓將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位置的物相比例也將有所變化。

鐵-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在1100~1400℃之間氧化速度較快,生成的SiO2較多。

因此,要製備以Si2N2O作為結合相或者以FeSi彌散增韌的氮化矽材料,則需要降低鐵粉粒度的同時,在1000~1400℃之間應快速升溫,使材料外表形成緻密封閉層而阻止外部氧向內部的擴散,再藉助鐵同氮化矽反應釋放出氮氣的過程,降低內部氧分壓,使其內部氧分壓位於Si3N4、Si2N2O及矽鐵穩定存在的區間,在低氧分壓下達到燒結。

相關焦點

  • 純鐵與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在氧化氣氛下的高溫穩定性
    鐵與氮化矽體系耐火材料的穩定性分析在標準狀態下,Si3N4的氧化基本按上述兩個反應進行,且產物主要為SiO及N2氣,同時存在少量NO氣體。但是,隨著氧分壓的降低,氮化矽的氧化行為將發生變化,氧化所形成的物相將有所區別,最終物相存在形式將隨氧分壓及溫度不同而有所改變。2.金屬鐵的氧化:鐵在各種溫度下穩定存在的氧分壓要比氮化矽大得多,也就是說,同樣的條件下氮化矽要比鐵更容易氧化。因此,在同樣的氧分壓條件下,就可能存在氮化矽氧化,而鐵仍為單質的狀況。
  • 氮化矽鐵剛玉質複合耐火材料的製備與使用性能
    2.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物理使用性能:(1)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顯氣孔率:由下表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顯氣孔率可知,隨著氮化矽鐵含量的增加,兩種不同工藝製備的試樣的顯氣孔率隨之增加。下表為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顯氣孔率(%)對比氮化矽鐵含量一樣、兩種不同工藝製備的試樣,可以發現,200℃烘乾製備的試樣的顯氣孔率在4.8%~10.7%,150℃高溫埋碳燒成試樣的顯氣孔率在10.3%~17.4%。200℃烘乾製備的試樣的顯氣孔率明顯低於1450℃燒成的試樣。這可能與高溫下氮化矽鐵粉與剛玉細粉的反應有關。
  • 氮化矽鐵在耐火材料上的應用及影響其合成的重要因素
    在溫度逐漸升高的過程中,α-Si₃N₄逐漸減少,β-Si₃N₄逐漸增多,高溫下的氮化比低溫下的氮化更完全。氮化產物Si₃N₄的顯微形貌為針柱狀和長柱狀。產物的XRD圖如圖3所示。 圖3氮化矽鐵XRD物相分析圖 氮化矽鐵在耐火材料中的應用
  • 氮化矽的性能及其在耐火材料工業中的應用
    1、氮化矽的性能氮化矽陶瓷具有很高的斷裂韌性和常溫強度,即使在高溫下,其強度也不會降低很多,高溫穩定性良好。其高溫穩定性好,高溫下仍然具有比較高的抗彎強度,高溫蠕變很小;(5)氮化矽材料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是高溫下良好的絕緣體材料;(6)氮化矽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不受到除氫氟酸外所有無機酸的侵蝕,在某些鹼中,也能穩定的存在;(7)氮化矽陶瓷在氧化時,表面容易形成一層緻密的二氧化矽膜,阻礙其繼續氧化。
  • 氮化矽鐵都被用哪些耐火材料中?主要起到哪些作用?
    而現階段的Al2O3-Si-C質鐵溝澆注料在周期性熔渣、熔鐵的化學侵蝕、熱衝擊和渣、鐵的衝刷作用下容易出現脫落;同時鐵溝澆注料中碳化矽和碳質材料在高溫下的氧化也會造成材料的結構破壞,這些均會導致鐵溝澆注料的損毀。
  • 耐火材料常用的非氧化物及澆注料案例
    1、常見耐火材料用非氧化物碳化矽(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為原料通過電阻爐高溫冶煉而成。在當代C、N、B等非氧化物高技術耐火原料中,碳化矽為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目前我國工業生產的碳化矽分為黑色碳化矽和綠色碳化矽兩種,均為六方晶體,比重為3.20~3.25,顯微硬度為2840~3320kg/mm2。
  • 碳化矽耐火材料的三大高溫性能
    碳化矽耐火材料的高溫性能具體如下:1、SiC耐火材料的高溫抗氧化性能SiC雖然性能優異,但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容易被氧化。國內外學者對SiC的氧化過程作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SiC的高溫氧化可分為惰性氧化和活性氧化兩種。
  • 氮化矽質耐火材料及陶瓷製品的製備方法
    為了獲得緻密的氮化矽陶瓷,通常在氮化矽粉體原料中加入氧化物的燒結助劑,利用氧化物存在時形成的一些熔融相來促進燒結的緻密化。一般的燒結助劑有氧化鋁、氧化釔、氧化鎂、氧化鈣等,不同的燒結助劑作用機制也不一樣,在製備不同種類的氮化矽陶瓷時,需要選用不同的燒結助劑或者複合燒結助劑。
  • 氮化矽鐵的分類以及在耐火材料、煉鐵領域的應用
    氮化矽鐵是以Si3N4為主要成分,伴隨游離鐵,未氮化矽鐵及少量其他成分的混合物,耐火材料用氮化矽鐵是一種灰白色(或茶褐色)的 粉末狀物,煉鐵用氮化矽鐵是灰白色粒狀物。1、氮化矽鐵的分類氮化矽鐵按用途可分為兩類:耐火材料用氮化矽鐵和煉鋼用氮化矽鐵。
  • 常見的幾種碳化矽耐火材料的結合方式和應用
    以不同的結合相將碳化矽結合在一起即製成不同種類的碳化矽耐火材料。常見的結合形式有:粘土結合、氧化物結合、莫來石結合、氮化矽(Si3N4)結合、重結晶(R-SiC)和反應燒結滲矽等。碳化矽質耐火材料的性質取決於結合相。
  • 其在耐火材料中怎麼應用?
    但在高溫下可與某些金屬、鹽類、氣體發生反應。SiC在還原氣氛中直至2600℃仍然穩定,但在高溫氧化氣氛中會發生氧化作用:SiC+2O2→SiO2+CO2 (1)此外,SiC材料是一種非氧化物,共價鍵性極強,與氧化物燒結性較差。
  • 酒鋼高爐渣鐵溝耐火材料消耗偏高的原因及措施探討
    對酒鋼本部高爐渣鐵溝維護用耐火材料消耗存在偏高的實際問題,從渣鐵溝耐材使用的工況條件,施工工藝和維護要求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闡述,為進一步降低渣鐵溝耐材消耗和更好地保產服務,相應地提出探討性的改進措施。2.3爐渣鹼度爐渣鹼度高、黏度高,影響了爐渣的流動性能,對耐火材料的衝刷和侵蝕加劇,是導致鐵溝用耐火材料損耗加劇的重要原因。這是因為由於爐渣鹼度提升,爐渣黏度上升,爐渣的流動性變差,通過對現場取回爐渣進行化學組成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3。
  • 氮化物結合碳化矽耐火材料的種類及製備方法
    1、氧氮化矽結合碳化矽Si2N2O與Si3N4的性能較為相似,可以作為高溫下SiC的結合相,而且其抗氧化性比Si3N4要好。因此Sialon結合碳化矽製品具有更優異的抗氧化性和抗渣性,作為大型高爐爐腹、爐腰等部位主要用的耐火材料。3、氮化矽結合碳化矽在氮化物結合的耐火材料中,應用得比較廣泛的一類材料是Si3N4結合SiC材料,與氧氮化矽結合碳化矽製品、賽隆結合碳化矽製品一樣,這種材料也是在氮化爐中通過反應燒結法得到的。
  • 決定耐火材料的高溫使用性能的4個指標
    耐火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受到高溫(一般為1000~1800℃)下發生的物理、化學、機械等作用,容易熔融軟化,或被熔蝕磨蝕,或產生崩裂損壞等現象,使操作中斷,而且沾汙物料。因此,要求耐火材料必須具有能適應各種操作條件的性質。
  • 低碳鎂碳耐火材料的研究
    這是因為: 一方面,鎂碳耐火材料的熱導率隨碳含量的降低而降低,而其彈性模量則隨碳含量的降低而增大,使得低碳鎂碳耐火材料的抗熱震性變差; 另一方面,碳含量的降低使得低碳鎂碳耐火材料與熔渣及鋼水的潤溼性增強,進而使得耐火材料的抗渣滲透性變差,具體表現為鎂碳耐火材料的耐剝落性降低,碳更易被氧化。因此,如何在目前工藝的基礎上,提高低碳鎂碳耐火材料的抗熱震性及抗渣滲透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 200萬t球團迴轉窯中耐火材料的作用、失效原因以及長壽化改進措施
    本文分析了200萬t球團鏈篦機-迴轉窯中耐火材料的作用及重要性,同時分析了耐火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根據耐火材料的失效機理,總結了改進迴轉窯耐火材料長壽化的幾種方法。1耐火材料作用在追求鋼鐵高產量的同時,對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減排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 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概況、耐火材料應用和技術要求
    摘要:根據四川白馬電廠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情況,結合循環流化床鍋爐循環系統中爐膛、回料器、外置床、灰控閥等重要設備工況特點,分析了各部位耐火材料作用行為和特性要求。運行6年的實踐證明:大型循環流化床CFB鍋爐設備合理選擇耐火材料,可有效解決金屬受熱面磨損造成爆管,克服金屬材料高溫變形、耐磨性能差、不耐高溫等問題,保證了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 ZrO2在耐火材料及特種陶瓷中的應用
    (1)氧化鋯在耐火材料領域的應用     由於ZrO2具有耐高溫和抗腐蝕的特性,它能抵抗酸性或中性熔體的侵蝕,故廣泛用作特種耐火材料料、澆鑄口、鑄模、高溫熔體流槽以及熔煉特殊金屬的坩堝等;它與熔體鐵或鋼不潤溼,因此可用作鋼水桶、鋼水流槽、連續鑄鋼注和鋼液過濾器等;由於複合ZrO2(摻Y2O3或CaO)在高溫下具有半導體性,可用作在空氣中使用的高溫發熱元件
  • Al2O3-SiC-C(ASC)系耐火材料用原材料、結合劑的選擇
    在其原材料及結合劑的選擇上,可參考以下內容:1、Al2O3原料ASC質耐火材料使用性能優良,表現在耐鐵水和爐渣的化學侵蝕和承受鐵水和爐渣的衝刷侵蝕。對於出鐵溝澆注料,從耐侵蝕性方面考慮,可以有Al2O3系、MgO系、MgO-Al2O3系,但在含碳4.5%,溫度不超過1500℃的鐵水溫度範圍內,Al2O3系的耐用性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