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今人在科技的加持之下,終於可以實現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夢想,近日隨著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為其挑選一個既符合東方意蘊又能展現我國航天實力的名字,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其實在中國,如何取名還真是一門大學問,不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似乎都需要一個名字在自然界中定位自身的存在。而作為高精尖的航空航天技術,其中很多命名方式從一開始就結合了先進科技與古老神話的獨特魅力。
比如,2007年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誕生,在為它起名時,人們便將目光投回到中國古典文化中尋找靈感:最終,它被命名為「嫦娥」。「嫦娥奔月」是一則浪漫的神話,而繞月衛星有如此美麗名字,也打破了普通民眾認為航天科技遙不可及的印象。
時光輪轉到了2013年,中國首輛月球探測車的命名,則是吸引了更多人參與。通過全球近350萬網友的投票與討論,月球車被正式命名為「玉兔」。如此一來,繞月衛星「嫦娥」懷抱探測車「玉兔」奔月,一個名稱,穿越古今,讓所有人都津津樂道。
此後,越來越多的航天成果採取向公眾徵名的形式,讓所有普通民眾都有中國航天航天事業的參與感。2018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就是從萬千徵名中精心篩選出來的,以期它能不畏艱難,在茫茫太空中用「火眼金睛」探測出暗物質粒子。
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如此令人引以為豪的古典文化,才讓火星探測車的起名之旅如此難以確定,而眾多網友也是腦洞大開,紛紛建言獻策,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者。
比如,有的起名「悟空」,但是難道你忘了這個名字之前已經起過了嘛;有的起名「敢探號」,不得不說這又是一個愛玩諧音梗的同學;有的起名「赤兔」,聲稱自己這是結合了傳統文化和象徵意義;當然還有人出奇地「懶」,直接給其起名為「小火車」......
其中,百度CEO李彥宏也在平臺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提議命名為「祝融」。命名寓意:上古神話人物、火神,關於他的名字,有傳說記載:「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徵,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以光明。
不得不說,李彥宏這個解釋相當到位了,網友也是紛紛為其點讚。當然除了他,很多大咖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如功夫界的老大哥成龍,就給火星車取名叫做「焱」,希望火星車能裝滿中華兒女的夢想,為太空帶來更多的光和熱。
著名鋼琴家郎朗也為火星車取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叫做「浪漫」,這種命名方式的確挺符合他的翩翩風度,有著一種背負大家期望,獨自邁向宇宙深處的感動。但你知道嗎,在命名中率先交卷的還有一個「非人類」,它就是百度人工智慧助手小度。
它通過百度大數據分析中,關於中國航空航天、中國傳統古典文化以及探索創新精神,從中篩選出了一個與之匹配度最高的名稱,從而貢獻了一個來自人工智慧最認真的答案,即「朱雀」!
實際上,從眾多命名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家的命名邏輯基本上包含這麼兩點。
其一,與火有關,其二,與神話有關,比如呼聲很高的祝融、朱雀、帝江等等。所以,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再結合古人對於火星的認知,是否就能為其找到一個很合適的名字呢?
古人對於火星的認識很早,並將其叫做「熒惑」,在馬王堆帛書《五星佔》中「營或」與「熒惑」並用。作為五星之一火星的熒惑,因其表明遍布大量紅色氧化物的沙漠、赭色的礫石地以及凝固的熔巖流,故呈現出暗紅色光芒,其亮度與位置在夜空中變化無常,行進路線順逆不定又難以捉摸,所以才以「熒惑」為其命名。
「《淮南子·天文訓》: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出入無常,辨變其色,時見時匿。」
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記載中,熒惑的出現卻並非是什麼好事,古人將這一世間叫做「熒惑守心」,當作是大兇的天象,其中所謂「熒惑」就是火星,而「心」則是指心宿二。
一個最著名的例子是關於秦始皇的,可見於王充《論衡》中的「紀妖」篇:
「秦始皇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星墜下,至地為石。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
此外,在魏晉南北朝還盛行「熒惑化童降世」的說法,比如潘炎《童謠賦》中說:「熒惑之星兮列天文,降為童謠兮告聖君」,強調的就是熒惑降造童謠,用來警示君主的說法。
那麼,如今我們為何對這一顆暗紅色星球如此感興趣?專家稱,地球和火星,就像是太陽系裡的兩兄弟。火星上也有大氣,還有著跟地球相似的自轉周期,也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人們現在關注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更關注火星是我們地球的過去還是我們地球的未來。」
那麼,如果按照古人將火星叫做「熒惑」的方式,我們用「熒火」的諧音就顯得恰如其分,事實上這個命名之前就曾經用過,只是當時因為「借腹生子」而折戟沉沙。所以,這次火星探測器便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叫做「天問」。
那麼。如果和天問呼應的話,陽Sir以為,火星車的名字不妨叫做「解惑」,既包含了火星熒惑之名,呼應了「天問」,同時也象徵著對於宇宙奧秘的探尋與解讀。
那麼,你覺得這次的火星車起個什麼名字好呢,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