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鶴: 研究生擴招隱患無窮, 做學問要有九條命 | 文化縱橫

2020-11-24 網易新聞

  

  周振鶴 |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導讀】據報導,2021年碩士招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另一,近來許多高校開始清退研究生,例如某大學今年已清退300餘人。這種邊擴招、邊清退的尷尬局面,引人深思: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研究生和好的導師?以及,如何構建良善的師生關係?

周振鶴先生認為,好的研究生,有堅定的學術興趣,能在專中求博,與導師教學相長。而好的導師,要尊重學生的學術興趣,以學生為重,鼓勵研究生獨立思考。真正的學者把學問作為生活方式,並推動學術生命的薪火相傳。一個人做學問最好有「九條命」,通過層壘的學術腳印將學術生命不斷傳承。
他特別指出,研究生教育,質量比數量要緊得多。擴招事實上降低了研究生水準。而現在的博士並沒有明確的淘汰機制,有的博士論文非常平庸,他就公開投過博士論文答辯的反對票,他指導的博士生也有沒拿到學位的。不僅研究生存在質量問題,不少名家也這樣,有的沒什麼學術積累就大寫某方面專著,風氣很不好。如何在擴招背景下區分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提高培養質量、改善學術生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助力。
本文原為復旦大學校園媒體所作的「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候選人訪談,摘自《行不由徑——周振鶴演講訪談錄》,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位參考。

  ▍「只要感興趣的東西,不是本專業的也想探個究竟」

  問:您指導的研究生共有幾名?您帶研究生最大的心得是什麼?

  周振鶴:碩士、博士總共有三十幾個吧。最大心得是尊重研究生的學術興趣,鼓勵他們獨立思考。

  問:您原來是工程師,為什麼後來選擇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在奮鬥的過程中有哪些寶貴的經驗可以分享?

  周振鶴:因為過去數理化念得好,我們當時的風氣,自然是要考理工科的,而且還更偏重於工科,但心裡始終很喜歡文史,喜歡人文科學。在這方面的訓練我們雖然不如老師一輩,但在當時還算好,實際上我就只依靠高中的文史基礎與自己的自學成績貿然報考了歷史地理專業。

  我是以旁門左道的身份進入歷史地理專業的,所以不能說有什麼經驗。但有一點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我的學術興趣比較廣泛,不將知識範圍限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裡。另外,我還有一點刻苦精神,讀書能刻苦,做研究也能刻苦,做不出來不肯放手。我的特長也許是考證,比較善於在史料不足的情況下,恢復歷史的原貌。我不敢說我是好學深思之士,但我的確極喜歡讀書,或者說除了讀書與旅遊以外,我沒有其他興趣了。而對書的嗜好尤其厲害,家裡的擺設只有書。另外我還有個缺點,就是喜歡不務正業,只要感興趣的東西,不是本專業的也想探個究竟,所以在近代新聞史、語言接觸方面也做了些研究,但這不足為法。

  

  ▍「把學問當生活過」

  問:您心目中的好導師有哪些人選,他們在學術或人格的哪些方面影響了您?

  周振鶴:我心目中的好導師主要就是譚其驤先生了,跟其他老師接觸也少。如果說古代與近代學者中我的偶像是錢大昕與王國維,現代就是譚先生了。譚先生做學問特別認真,他把做學問當生活過,肯從事艱苦考證的工作,且有獨立的見解,從不人云亦云。譚先生有些話給我印象非常深,當年他當上學部委員時,我們向他表示祝賀,但他說,現在學部委員當中,浙大出身的是多數,學部是老委員選新委員,浙大出身的學部委員認識我的自然就多。這種話現在有誰會說呢?所以譚先生的人品與學問一直是我的楷模。像譚先生這樣寫了許多在當時有影響的文章,以後還要繼續影響下去的學者,現在看來是太少了。

  

  
▍「一個人做學問最好有九條命」

  問:作為一個學者,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有哪些?

  周振鶴:比較欣慰的,不能說自豪的,就是薪盡火傳。說句笑話,一個人做學問最好有九條命,很多大學者都是帶著一肚子學問離去的,能夠做到薪盡火傳,就等於有九條命了,這是最令人感到欣慰的。至於最自豪的,大概是能在學術的大道上很踏實地打上個腳印,以後其他人研究某個學術問題總繞不開你,這就夠了,至於說著作等身,那倒是次要的。能在學術上有個腳印這一生就沒有白過。

  譚先生有一次和我一起散步,走在路上,指著路燈下打撲克的老人說,我們做歷史地理的好處就是老了以後不用這樣打撲克,能有事做。話似乎平淡,但一個真正的學者,並沒有什麼特別,如果說有些特別的話,那就是將學術研究當成生活來過。大約在政區地理、政治地理與文化地理研究方面,我可以算是有自己的腳印的。文化語言學方面或許也可以算是有開創之勞。

  ▍「學生品性有小問題,也是可以教育好的」

  問: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如果自己的學生在學術上很好但是在品德上有一點問題,您會怎麼處理品德與學術之間的矛盾?

  周振鶴:對學生我主要關注他們的個性。只要品德上沒有什麼出格的,就不會太引起我注意他們的道德問題。在品德方面我多半是不正面說的,我做我的事,他們自己看著辦。從我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學術做得非常優秀,但品性有一點小問題,我覺得可以教育好,我還是願意要。因為人才還是很重要的。

  問:您要求您的學生具有什麼樣的品德和學術規範?是怎樣要求他們做到這些的?

  周振鶴:在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建院二十周年年會上,我引用了前人的一句話說:「學以求真,不在致用。用以濟民,不在幹祿」。這就是我對學生的要求。做學問先要求真,而不是先問它有什麼用。如果將學問應用到工作當中去,目的也是為民眾服務,而不是為自己的仕途升遷。我覺得這裡品德與規範都有了。具體而言我希望他們做學問不要浮躁,要踏踏實實,不要求他們多發文章,而是要打下紮實的基礎。

  ▍「擴招降低了研究生的水準」

  問:您認為當下校園中的研究生有哪些優勢?有不足?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那些

  周振鶴:其他方面的優勢我說不上,只有一個優勢,就是復旦的氛圍。因為復旦是文理科綜合大學,而且有傳統的文理科綜合的優勢,有文科理科教師舉行講座的優勢,讓學生可以從兩方面得到教育,這比較要緊。復旦的優勢恐怕就是這點,它是文理科綜合大學。

  缺點也有,因為擴招相應地降低了研究生的水準。雖然復旦不算嚴重,但也有影響。

  做研究生和做本科生不一樣,最好導師有個性,學生也有個性,那樣就可以做出一些成績。如果導師比較平庸,沒有個性,一切都是程式化教育,學生也平庸,成為程式化學生,那樣就沒有什麼成績。譚先生喜歡跟學生閒聊,但學生要跟老師聊得起來,就必須有底子,如果學生沒有準備,沒有基礎,沒有資質,就聊不起來了。我對學生當然也希望這樣,但現在有時達不到。

  ▍「我們現在的博士沒有淘汰機制」

  問:您對當前的研究生及研究生教育有何評價或期望?

  周振鶴:研究生教育還是要以質量為主,不要以數量為主,質量比數量要緊得多。研究生大量擴招不大合適,另外,我們現在的博士沒有淘汰機制,凡是招了進來的都戴帽子出去了,全世界沒有這樣便宜的制度。所以我公開投過博士生論文答辯的反對票,我指導的博士生也有人沒有拿到學位。我認為現在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對質量要求不大嚴格,有的博士學位論文非常平庸,沒有創見,完全是拼湊的,甚至連學術著作都是這樣,名家都是這樣,大家都要獲取大名譽,要搶攤,沒有什麼學術積累,就大寫某方面的專著,這種風氣很不好。

  ▍「我很少請研究生的客」

  問:您平時是如何關注研究生生活的,如他們在經濟、心理上遇到問題與困難等?

  周振鶴:我比較少關心,但碰到研究生有困難的,會具體幫助,在經濟上有時也會關心。另外也想辦法爭取一些事情來讓他們增加一點收入。如做英文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部分稿子的訂正,給學生提供了一點補助。有時自己解決不了,也爭取讓所裡出面幫助。

  問:您平時與研究生主要是哪方面的接觸?除了業務指導外,還有別的交流嗎?

  周振鶴:最主要的是教學方面交流,或是聊天。我很少請研究生的客。我是有名的不大請人吃飯,也不大被人請吃飯的人。

  問:您是怎樣定位與所帶研究生的關係的?純粹的師生還是亦師亦友?

  周振鶴:應該還是亦師亦友。我這個人比較喜歡交朋友,但是要交談得來的朋友。

  

  ▍「做老師要以學生為重」

  問:您有沒有特別的培養學生的成功經驗?可不可以談一些具體的事例?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有什麼令您印象特別鮮明、感觸特別深刻的事情?

  周振鶴:我比較主張教智慧,而不是教知識。一要教學生如何獲取知識,二要教他們如何做學術研究。所以一般我不幫學生想選題,因為學術興趣很要緊。當然,有的導師是把學生組織到自己的科研小組裡頭,這當然很好,但我一般不大這樣做,我比較尊重學生自己的學術興趣,就是他自己喜歡做什麼,因為這個是最要緊的。

  一個人做研究,興趣是很大的動力。過去許多漢學家研究中國,並不是用來混飯吃的,而是他們自己有興趣。但如果他們沒有特定的學術興趣,我也幫他們出題。有時候他們提出的選題不合適,我也會斷然反對。比如去年畢業的一個博士生本來想研究民國財政史,可是新中國成立前這方面的著作八卷本都寫出來了,以他的條件,不大可能超過。後來我給他建議了兩個選題,他選擇了亞洲文會。他原來英文並不是特別好,但做這個題目非要英文好不可,他刻苦攻讀,寫出了一篇像樣的論文,參加答辯的人都很滿意。所以尊重學術興趣,選對題目都很要緊。我很多學生研究的東西跟我做的項目沒有關係,要從學生出發,不是從自己,做老師要以學生為重。

  人的腦子多少都有點偏向,有的擅長考證,有的擅長爬梳資料,有的長於作理論思考。要注意發現學生的不同特點而加以指導,讓他們發揮最大的特長,才能寫出最好的論文,而不要對他們有千篇一律的要求。我指導的那些優秀論文,主要是博士生自己的能力所致,我如果說有什麼心得,不過是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罷了。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優秀的博士生是能與導師教學相長的,不但是你教他,他也能教你。我的學生中就有讓我受益的,不是哪一個具體問題受益,而是在互相啟發中思維受益。所以我說我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亦師亦友,還有這方面的道理。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問:您有沒有座右銘?如果有,是什麼?

  周振鶴:我似乎沒有什麼座右銘,我也不知道譚先生的座右銘是什麼。但我五十歲時,譚先生送我一幅字,上面寫的就是我們兩人都很喜歡的幾句辛棄疾的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問:在治學過程中,您是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的?

  周振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專中求博,博的目的是為了專深。博士的題目可以窄而深,知識不可以窄而深,絕對要寬了才能深得下去,否則你就沒有聯想,不能同時具有發散思維和收斂性思維。很多人怕接觸專業以外的知識,這是不對的。專業以外的知識能使你聯想到光靠本專業學習不到的知識,所以不要怕學習不相干的知識。

  我本人是從理工科來的,理工科的思維就對我有作用,讓我在考證方面比較擅長。到復旦來,是先進歷史地理門,再進而歷史,同時我又對語言感興趣,所以再有語言和文化關係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等。所以如果擔心離開本行就會把本行的東西丟掉,這樣只能證明你對自己的能力不是那麼自信。而且知識的拓寬對專門知識的加深有好處,很多東西都是從其他學科聯想而來的,絕沒有多讀不相干的書會把本專業丟掉的道理。

  本文原為復旦大學校園媒體所作的「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候選人訪談,摘自《行不由徑——周振鶴演講訪談錄》,轉自「歷史研習社」。篇幅有限,內容有所編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版權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擴招」激進,復旦教授:我為何對博士論文投反對票?
    周振鶴先生認為,好的研究生,有堅定的學術興趣,能在專中求博,與導師教學相長。而好的導師,要尊重學生的學術興趣,以學生為重,鼓勵研究生獨立思考。真正的學者把學問作為生活方式,並推動學術生命的薪火相傳。一個人做學問最好有「九條命」,通過層壘的學術腳印將學術生命不斷傳承。
  • 研究生擴招對醫學生有哪些好處?
    網上常說,總有那麼幾個專業奉勸各位學弟學妹繞路,比較明顯的就是醫學生,曾有句名言叫」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醫確實很難,讀完本科一般還要讀個碩士博士,當然很多人也都理解,畢竟水準不高的醫生怎麼能夠救死扶傷呢?
  • 研究生大幅擴招!教育部最新表態……
    碩士研究生大幅擴招,高校能否承載?12月3日,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回應稱,將採取供給精準、硬體擴容等措施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2020年在學研究生總規模將超300萬人發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指標。洪大用表示,2019年我國共有研究生導師46萬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萬人,其中,45歲以下導師增加約4.5萬人。洪大用指出,教育部全面深化學位授權審核改革。
  • 中山大學明年有望實現碩士研究生千人擴招
    近年來研究生規模逐步擴大,2020年已擴招了18.9萬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9月公布的部分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簡章顯示,部分高校明年研究生擴招規模還將大幅度增加。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山大學研究生招生網今年9月16日發布的《中山大學2021年考試招收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顯示:中山大學2021年擬招收碩士研究生約8000名(含推薦免試生),包括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兩種類型,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複試錄取階段將視教育部正式下達給該校的招生計劃、生源狀況和學校發展規劃等情況對招生計劃做適當調整。
  • 研究生擴招!今年的就業市場上,醫學生就業,學歷是否會貶值?
    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 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三天之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去年增加18.9萬。
  • 研究生擴招,面臨更多挑戰的高校為什麼都要做好這件事?
    本文原標題:《如何構建多元化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前移質量檢查關口,完善和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等要求。
  • 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就業還是讀研你怎麼選?
    今天教育部聯合多部門實施「百日衝刺」行動,其中一項升學擴招吸納行動,2020年碩士研究生將擴招18.9萬人,作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面對擴招福利,是該讀研還是就業呢?擴招行動,一方面是出於培養精英人才,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任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疫情後大環境下的就業壓力。作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選擇,我覺得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考慮。第一,你是否有一個學術夢想,如果你立志要在學術這條路走下去,那麼建議你優先選擇考研,因為今年擴招是福利,考研上岸機率大大提高。
  • 研究生擴招住宿緊張!北大、復旦、北師大等高校不再全部安排住宿
    九月除了考研時間確定和大綱發布等一系列大事件,很多研究生新生也迎來開學季,但當大家正在期待研究生新學期時,有人卻正在為住宿問題鬧心。根據學生提供信息,湖南師範大學去年有93%的研究生可以申請到宿舍,但今年據登記已有200多名全日制研究生未能申請到宿舍。除了湖南師範大學,全日制不提供住宿的學校還有:北京大學北京大學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實行住宿申請制,住宿費用自理。
  • 2019年研究生招生分析:教育學博士和經濟學碩士擴招幅度大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統計數據來分析我國的研究生招生情況。 一. 碩博研究生持續擴招 2015-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擴招比例均超過40%,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較上年增長22%。根據教育部在2020年3月印發的通知,2020年計劃擴招18.9萬名碩士研究生,擴招比例超過20%。
  • 上海市和兩所院校宣布擴招研究生!所有考研er,快看過來!
    之前教育部已經官宣: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的規模同比比去年可能會增加18.9萬。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高校傾斜。 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
  • 人生處處有學問,學問要「學」也要「問」,世事洞察皆學問
    一個人要有學問就必須做到這四點,一是要學;二是要問;三是要思考;四是要總結提煉。只有善學,善問,善思考才能有學問。這就要求我們要處處留心,時時留意,做到多思考,多總結悟道,這樣才能增長自己的知識和學問。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悠久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文化底蘊深厚,這是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
  • 這所985大學,18年未擴招今年擴招61人,承諾不退檔,分數要漲?
    為了緩解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教育部擴大了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及專升本的規模。碩士研究生擴招了,專升本也擴招了,今年的高考生卻不淡定了。為什麼今年的高考生會不淡定呢?今年的高考生也希望能夠提升本科的招生規模。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的高考生卻要失望了,絕大部分高校都沒有擴招的計劃。不過有一所「鐵公雞」大學卻要擴招了。
  • 西安交大明年有望擴招碩士研究生一千名,均為全日制
    近年來研究生規模逐步擴大,2020年已擴招了18.9萬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9月公布的部分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簡章顯示,部分高校明年研究生擴招規模還將大幅度增加。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今年9月12日公布的《西安交通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顯示:擬招收攻讀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含學術學位、專業學位)5600名,其中擬接收推薦免試生2800名(最終以實際錄取人數為準)。擬招收攻讀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1100名。
  • 中科大研究生擴招,這兩所安徽高校保研人數超百人,你怎麼看?
    現在我國注重培養高等人才,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都在不斷擴招。現在研究生擴招速度比較慢,但碩士人數在不斷增加,一些重點大學也在繼續擴招,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也擴招了好幾百人,這也鼓舞更多的學生報考中科大。
  • 為什麼說貓有九條命,貓真的有九條命嗎?
    傳說貓有九條命,是不是貓咪能活九次呢?實際上,貓有九條命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貓有九條命一般是指貓的生命力很頑強,並不是說貓真的可以活九次。為什麼說貓有九條命呢?貓有九命的說法是源於貓的頑強生存能力。之所以稱貓有九條命,與貓休憩時打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貓在休憩時,喉嚨中常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這種由喉頭髮出的呼嚕聲有助於它們療治骨傷及器官損傷,同時也可使它們更為強壯。科學家從人類實驗中也發現,將人體暴露於如同貓打呼聲的音波下,有助於改善人類的骨質。
  • 從2020研究生和專升本擴招方案,解讀未來具有發展前景的6大專業
    最近,教育部明確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專升本擴招32.2萬,研究生擴招主要面向人工智慧、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等專業,專升本涉及專業為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等。擴招的目的是解決今年畢業生的就業難題,同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
  • 論文不合格要退學?教育部又有新通知,研究生將迎來「壞消息」
    針對研究生有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變化一:擴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研究生的隊伍中共有兩類,一類是全日制研究生一類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這跟大學是否是全日制有著很大的原因,不同類別的研究生是有著區別的,各大院校一般招收的都是全日制的研究生。
  • 20考研擴招!21考研人不淡定了:會不會來年就縮招了?
    20考研擴招已成定局根據官方發布的消息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的規模同比比去年可能會增加18.9萬擴招的專業主要在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如果你今年報考的專業屬於擴招的範圍
  • 用科學來解釋——民間傳說貓有九條命
    民間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貓真有九條命嗎!科學又該怎麼解釋貓有九條命呢?貓有九條命的傳說有很多起源。在古埃及有一個傳說,太陽神化身為貓,降臨到了凡間。後來太陽神在凡間有了八個孩子,於是古埃及人認為貓是有九條命的動物。貓的命數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著不一樣的解釋。在中國的古代,九是個位數字中最大的一個,九被認為是至陽的虛數,用來表示無數的意思。
  • 考研名校擴招名單匯總,你的目標院校涵蓋其中嗎?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35所研究生擴招的985、211高校。在對比了它們2020年和2021年的招生簡章後發現有些高校擴招的力度還是挺大的。不知道有沒有你的目標院校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