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人口首次突破14億,達到了140005萬。但年度新增人口卻跌破500萬,並且創下最近幾十年來的增量新低。其中,男性人口約為71527萬(超過7.15億),女性人口約為68478萬(接近6.85億)。
20年前的1999年,中國人口約為125786萬,增長1025萬。但從2000年開始,每年的新增人口均低於1000萬,且整體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2014年到2016年,由於放開二胎政策,年度新增人口出現了一個反彈,但未能持久。
從2016年的小高峰(當年增長809萬)後,新增人口數量下滑速度加快。在2018年新增人口縮減至530萬,到2019年更是降至467萬——短短20年時間,中國人口新增數量就縮減了約60%。
印度人口大概在何時能趕超中國呢?
那印度呢?按照世界銀行公開的數據,2019年印度人口約為13.664億,與2018年的13.526億相比增長了約1400萬——雖然人口總量比中國低了約3400萬,但印度人口增量卻是我們的3倍左右。
並且最近十幾年來,印度每年新增的人口都是我們的好幾倍。這意味著,不久以後印度人口總量或將趕超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那問題來了,這個追趕過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呢?
按照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對中國人口的預測報告認為,依據當前中國人口的發展趨勢,結合相關數據模型預測:人口將於2024年達到14.5億的峰值,大概在在2025年到2027年間中國人口或將被印度趕超(即大概還需5到7年,就能趕超中國)。
按照聯合國的觀點,到2027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到2050年,全球人口或將由目前的接近77億增長到97億,這新增的約20億人口中,大約有四分之一(也就是約5億),都是印度和奈及利亞貢獻的。
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顯現
前不久,美國蘋果公司與印度官方達成了合作協議,蘋果公司預計將其20%左右的手機產能遷移到印度。為了吸引更多的手機、電子、半導體等科技企業入駐,印度官方表示願意拿出5000億盧比做補貼。
有觀點認為,與越南一樣,印度擁有較大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如果印度當局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上其他政策的刺激(比如提供充足的土地、減稅、簡化行政流程等),那對外資來說還是具有較大吸引力的。
得益於英語的相對普及,對歐美專利體系的相對熟悉,印度當局對提升印度製造業的信心滿滿。印媒認為:充足的勞動人口數量為印度製造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為印度製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印度塔塔鋼鐵公司總裁B. Muthuraman更是認為:「充足且龐大的勞動力,以後印度的製造業也會和中國一樣,會取得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對此,網友們認同嗎?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