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AI領域有望突破,哪些還需火候

2020-09-04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近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中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研究團隊在9月1日的成果發布會上指出,該類腦計算機在神經元規模上超越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BrainScaleS、IBM的Blue Raven和英特爾公司的Pohiki Springs三大類腦計算系統,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據悉,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

類腦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的差別是什麼?在哪些設計上借鑑了大腦?解決了什麼痛點?能否在處理某些任務上超越傳統計算機?當前類腦計算發展到什麼程度?何時能夠應用?……帶著這些疑問,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9月2日專訪了浙江大學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潘綱。

潘綱在採訪中介紹,類腦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差別非常大,傳統計算機的算法和軟體無法在類腦計算機上運行。類腦計算機主要用於處理其擅長的人工智慧任務,並不會替代馮·諾依曼架構的傳統計算機。兩者互補與融合會是未來的可能趨勢。

研究團隊將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計算晶片集成在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中,形成了機架式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他表示,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是一個初步成果,硬體的類腦抽象模擬還較為簡單,後續需要繼續迭代。當前,國際上類腦計算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未來走向成熟需要硬體、軟體和算法三方面進步。

談及社會各界對此次成果發布會的關注,他表示,研究團隊「做了一個初步的演示,主要是想告訴大家:類腦計算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往前做。」

研究團隊此次展現了類腦計算機可以完成人工智慧中的很多任務,例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但具體做到什麼樣的精度或者準確度、能不能直接打敗現在傳統的計算機呢?我覺得有些方面可能性還是比較大,但還需要更多努力。」

當天發布會上,研究團隊進行了類腦計算機的應用演示。在類腦計算機的控制下,3臺機器人接收到語音指令後,分別擔任巡邏、救援、工程檢修「特種兵」,模擬合作開展抗洪救險任務。在另一個實驗場景中,課題組成員給計算機演唱一首歌其中的兩句,然後,計算機通過回想把後續的歌曲內容「唱」出來。

潘綱在採訪中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未來,類腦計算機有望在人工智慧等領域做出突破,也可能加速神經系統模擬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

潘綱教授分別於1998年、2004年獲得浙江大學學士與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腦機接口、類腦計算、計算機視覺和普適計算等。

他擔任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計算機系統結構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腦機融合與生物機器智能專委會主任委員。

澎湃新聞與潘綱對話實錄,整理為10個問答:

1.澎湃:什麼是類腦計算機?類腦計算機在哪些設計和功能上借鑑了大腦?

潘綱: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智能系統,這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通常稱為類腦計算。而硬體或者晶片上模擬複雜神經網絡的完整可用的計算系統則被稱作類腦計算機。

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的「類腦」設計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模仿大腦的信息傳遞方式——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通過脈衝傳遞信號,類似於生物的神經元行為;將大腦運算抽象為由神經元連接組成的神經網絡,用晶片直接模仿單個神經元的計算模型。

Darwin Mouse是在神經元尺度上模仿大腦。這種設計在功耗層面有巨大的潛力。例如,人腦的典型功耗大概是20瓦左右,相當於1-2個節能燈的功耗。自然界中,很多神經元遠低於100萬的昆蟲就能做到實時目標跟蹤、路徑規劃、導航和障礙物躲避。

2.澎湃:無論是單個的神經元模型或是通過脈衝傳遞信號,這些仿腦設計原則上都可以通過傳統計算機模擬實現。為什麼需要專門研製一臺類腦計算機?

潘綱:傳統CPU的核心是數值運算和邏輯,用傳統計算機模擬億級脈衝式神經網絡時,會出現運行速度慢、計算能量高等效率問題,其效率與類腦計算機相比是多個量級上的差別。

3.澎湃:除了底層晶片之外,類腦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有什麼差異?

潘綱:類腦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差別非常大,傳統計算機的算法和軟體在類腦計算機上不能運行。另外,普通計算機能做的事情,類腦計算機不是都能做的。比如簡單的質數分解,其實現在的類腦計算機上是沒有現成的算法可以實現。

類腦計算機能做的是一個神經網絡可以做的事情。這個神經網絡不是人工智慧經常討論的已經非常簡化的神經網絡,而是有更加生物逼真度的神經網絡。

類腦計算機主要將用於處理其擅長的人工智慧任務,並不會完全替代馮·諾依曼架構的傳統計算機。兩者互補與融合會是未來的可能趨勢。

4.澎湃:類腦計算機在哪些任務上已經做到了超越普通計算機?

潘綱:我們在發布會中展現的任務並非表明都比傳統計算機完成得更好,只是從仿腦的技術路線去做,發現傳統的一些任務,類腦計算機也可以實現。

一定要說超過誰呢?我覺得可能現在火候還欠缺一點,在整體上很多地方都要欠缺一點,例如算法或者軟體。

但這樣一套新的技術體系是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突破目前人工智慧再往前發展的「下一個坎」。有望通過類腦計算的方式為人工智慧乃至其他計算任務做出突破。

目前來看,類腦計算機的內在機制可以讓計算機的功耗降低,這對計算機而言非常重要。目前一些國際研究結論表明,類腦計算機的功耗至少比傳統計算機低1~2個量級。

此外,凡是與神經系統模擬相關的領域,我們都可以考慮用類腦計算機為其製作新的工具,幫助加速研究或是技術開發。

5.澎湃:類腦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如何?

潘綱:類腦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很難與現有的計算機比較。例如用於檢測CPU或超算的指標,很多都不是類腦計算機所擅長的。我們內部會參考突觸操作速度和時延等指標。

目前超算的評測研究相對比較成熟,有公認的指標可以比較,讓計算機運行多種不同類型的計算任務,比如線性方程組求解,看誰的速度快。但類腦計算機目前還沒有現成的評測標準。

過幾年,更多類腦計算機出現後,應該會有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評測標準。

6.澎湃:「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意味著什麼?有哪些同類計算機?

潘綱:我給類腦計算機做一個簡單的界限:我們把它看做是一定要在硬體或者晶片上模擬複雜神經神經網絡的。如果是在傳統計算機上的純軟體模擬,就不叫類腦計算機。

這樣的界限下面,目前國際上有三個典型的類腦計算系統:一是德國海德堡大學牽頭的,規模達到400萬神經元;第二個是IBM,規模是6400萬神經元;第三是英特爾,1億神經元。

媒體以「全球最大」作為宣傳亮點,但我的理解是——我們現在這套類腦計算機與目前國際上最好的類腦計算機的規模是相當的。就規模而言,從研究或者技術的角度看,(3臺計算機)其實沒有本質差別。

總體上現在國內類腦計算的發展還是慢的,特別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但是這幾年大家比較重視,國家的投入也多了。我覺得接下去幾年應該會慢慢改善,後面還是有比較多的機會,未來可以超過他們。

典型的類腦計算機系統

7.澎湃:為什麼需要研製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傳統計算機的作業系統不能使用?

潘綱:對。作業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類腦計算機的硬體資源,而管理的目的是更加充分高效的利用。因為計算模式不一樣、硬體不一樣,現有的作業系統無法移植過來使用,所以需要自己的作業系統。

我們希望如果未來類腦計算機發展起來以後,編寫人工智慧任務程序的時候,只需要針對作業系統寫,而不是針對晶片。

8.澎湃: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研發了全球首款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成果在《自然》在線發表。請問浙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清華這個存算一體系統之間,在設計思路和原理上有什麼異同?

潘綱:類腦晶片是類腦計算機的核心部件,類腦晶片本身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憶阻器是其中一條路線。憶阻器是一種新型器件,可以用來「搭建」類腦晶片,就好像是晶片中的一種基本磚塊,它有些特別好的性能,例如有「記憶」功能;但是憶阻器目前的工藝還不夠成熟,暫時還無法實現大規模集成,但未來很可能是類腦晶片必備的器件

我們去年研製的達爾文二代類腦晶片因為需要支持大規模神經元,沒有用憶阻器技術做,是用一種更加成熟的技術,與英特爾和IBM的技術方案比較接近。

9.澎湃:團隊對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有產業化的計劃嗎?

潘綱:我們暫時還沒有,希望在某些關鍵技術上再繼續做一些突破。有很多種原因。雖然現在媒體都很關注,但我們還是有比較清醒的頭腦,知道類腦計算技術並不是說幾個詞語出來就能馬上用起來,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的沉澱和積累。

應該說,因為這項技術還是比較新的,真正應用可能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還是需要再打磨。或者說還是需要國內外同行們一起努力,再堅持做幾年。那樣我覺得可能會出現更加成熟的條件,再往下做。現在做其實也可以,但是可能比較辛苦。

10.澎湃:類腦計算還處於初步階段,如果要實現類腦計算機真正應用,或者說類腦晶片能夠量產、實現其功能,這中間需哪些方面的努力?

潘綱:還需要很多工作。晶片上肯定還得改,使其集成度與效率更高。例如IBM單個類腦晶片才集成100萬個神經元,實際上能夠做的事情不多,所以規模上肯定還要提升。

第二方面,算法很重要,最後需要與算法結合起來實現應用。需要依照晶片的仿腦方式,設計特別的算法。

我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們所展示的機器人有幾個核心功能,都初步地用類腦的方式實現了。但客觀的說,現在這些核心的功能例如路徑規劃、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等,如果真正去商用,還需要在性能上做出比較大的提高。所以算法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第三方面,類腦計算機的硬體、軟體和算法這三個方面,單憑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單位是做不好的,需要更多有志於類腦計算的同行們加入。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欒夢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發布了由其研製的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之江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介紹,這是中國首臺神經元數量突破億級的類腦計算機,目前在國際上也是神經元規模相對領先的類腦計算機。
  • 中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發布了由其研製的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之江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介紹,這是中國首臺神經元數量突破億級的類腦計算機,目前在國際上也是神經元規模相對領先的類腦計算機。類腦計算機應用演示:嗅覺識別。
  • 我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新華社杭州9月1日電(記者朱涵、殷曉聖)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
  • 我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新華社杭州9月1日電(記者朱涵、殷曉聖)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
  •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該計算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據介紹,類腦計算指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這是一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被視為解決人工智慧等領域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
  • 我國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9月1日,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召開。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出席並講話。他表示,人工智慧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強時代的到來,類腦計算機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主要形態和重要平臺,將在模擬腦功能、高效實現AI算法、提升計算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獨特作用。
  •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 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面向未來,學科交叉會聚將成為解決重大問題的新方法,基於多學科、多領域的系統創新將成為研製類腦計算機的有效形式。希望今天浙江大學和之江實驗室的創新一小步,可以成就人類美好生活的發展一大步。之江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朱世強在發布會致辭中說,在吳朝暉院士的領銜下,在雙方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的研發攻關下,項目組快速完成了從達爾文晶片到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的研發設計
  • 全國首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發布:神經元數量相當於小鼠大腦
    我國在類腦智能計算技術領域邁出新的一步!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據了解,這是我國第一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二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值得一提的是,Darwin Mouse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浙大發布中國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792顆晶片,億級神經元
    在9月1日於杭州召開的「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上,浙江大學與之江實驗室團隊成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據浙江大學官方,這是目前世界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還是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
  • 浙大發布中國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792顆晶片,億級神經元
    在9月1日於杭州召開的「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上,浙江大學與之江實驗室團隊成功吸引了人們的眼球。「1.6米高的三個標準機櫃並排而立,黑色的外殼給人酷酷的感覺,紅色的信號燈不停地閃爍,靠得近些似乎能聽到裡面脈衝信號飛速奔跑的聲音。」
  • 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亮相烏鎮
    活動現場,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發布了億級神經元「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今年9月,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類腦計算是一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被視為解決人工智慧等領域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
  • 全國首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發布:神經元數量相當於小鼠大腦
    我國在類腦智能計算技術領域邁出新的一步!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研究團隊還針對類腦計算機研發出了專用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應急救援、聽歌識曲、意念輸入」樣樣精通類腦計算機到底有什麼作用?在現場展示中,多個機器人以類腦計算機為智能中樞,展示了抗洪搶險場景下的協同工作。
  • 真正能模仿大腦的計算機:我國類腦計算機領先世界,含上億神經元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 該團隊還研製了專用於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並命名為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它可以更好地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管理調度
  • 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問世
    來源:科技日報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盧紹慶攝接收到語音指令後,經過訓練的3臺機器人分別擔任了巡邏、救援、工程檢修「特種兵」,模擬合作開展抗洪救險任務。在類腦計算機的控制下,機器人可根據指令切換兵種……在之江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的應用演示。
  • 中國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腦容量」堪比小鼠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
  • 我國科學家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據新華社消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9月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這是一種顛覆傳統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模式,被視為解決人工智慧等領域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類腦計算機工作原理類似於生物的神經元行為,信號來時啟動,沒有信號就不運行,相較於傳統計算機能降低能耗、提升效率。
  • 浙大聯合之江實驗室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來了,可以「像腦一...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浙大聯合之江實驗室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來了,可以「像腦一樣思考」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1.2億個脈衝神經元!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問世
    在類腦計算機的控制下,機器人可根據指令切換兵種……在之江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的應用演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潘綱說,早期計算機的發展選擇了以數值計算見長的馮·諾依曼架構。然而由於馮·諾依曼架構中數據儲存和計算的分離,產生了存儲牆問題。「這就好比信息存儲在甲地,要計算的時候就把信息搬到乙地去,計算好了再搬回甲地去。但搬運的速度要遠遠低於計算的速度,反而讓搬運本身成為關鍵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