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經常聽到別人說:「勸人學法,千刀萬剮;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在學生時代中廣為流傳。雖然是這麼說,但都是作為一種調侃。我想其中的難處,也無非就是日常的學業繁重,再加上無窮無盡的背誦,背了忘,忘了再背,可以說是至死不休(確實是誇大其詞了)。但總歸還是有不少美好的回憶的。
之所以會先提到醫學,法律這兩個專業,因為這兩個經常被人拿來說事(還有點讓人挺無奈的),但今天我要講一講土木工程專業,一個傳統到不能在傳統的工科專業,從入學到畢業到工作,其中不知道隱藏著多少辛酸。
提到土木工程專業,我想大家也都會調侃一句,「提桶跑路啊」,「桶已經買好了,準備跑路了」。玩笑中透露出不堪回首的經歷。
1.做這一行,意味著你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長期待在工地上(說好聽點是待在項目上),一年到頭來沒有周末,沒有法定節假日,還好有一個春節假期,我想如果不是老闆們要回家過年,可能春節假期都沒得休息。可能連續幾個月待在工地上,住著簡易臨時搭建的房板屋。遇到工期緊張的時候,早上六點起床,天天加班到晚上十點以後,沒有休息過一天,回到住宿的地方,累得不能行,手機都不想玩,只想靜靜地躺著。這個時候也最怕打開朋友圈,因為每一天都會看到以前的朋友在朋友圈曬著可口的飯菜,又或者分享自己最近旅行的美景美照,轉眼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一天下來灰頭哭臉,衣服鞋子更不堪入目。簡直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趕緊退出朋友圈,期待睡個好覺。
2.做這一行,意味著你沒有美好的愛情。
施工與愛情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首先做這一行沒的說都是跟著項目走,沒有固定的城市,沒有固定的住處。在下剛到工地第一眼,就斷定這地方不可能接女友來玩來住。 到處都是塵土飛揚、機械轟鳴,滿地都是光著膀子的工人走來走去。吸進肺裡去的除了臭氣就是粉塵,板房裡跺跺腳整層樓都能聽見,怎麼會忍心自己女朋友來到這裡看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還有,因為完全沒有休假,只能在晚飯後抽空打打電話,有點矛盾由於沒有及時得到解釋,慢慢的感情就會淡了下來。雖然說男女朋友交往過程中沒必要整天見面和打電話,而在工地上可能半年都不會見一面,可能在某一天自己就變成了前男友都不知道,這裡絲毫沒有誇張。
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畢竟畢業前已經有了女朋友,雖然說不一定長久。但想想那些大學期間一心求學,並沒有找到女朋友的,畢業後就匆匆地來到了工地上,那才是真的真的痛苦。在這裡你幾乎見不到女的(同齡的女生那是想都不要想),偶爾會有一個女的項目員過來,也只能用來養養眼。賣飯的阿姨一定會是自己見到最多的女的了。
然而還不夠,家裡安排的相親都不一定有機會見面,即使見面了,當提起自己日常的工作時,我想就沒有後續了。伴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日子更不好過。
3.做這一行,意味著你會陷入無盡的懊悔
大多數男生剛畢業時鬥志昂揚,想要奮發圖強,想著三總五項,幹一番事業。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整天沒日沒夜的工作,更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在哪裡。我想要朝九晚五有雙休的工作,我渴望能有自己的生活,轉行的想法越來越強烈。那段日子,我每天回宿舍只有一件事,就是上網各種搜轉行,搜轉行行業,搜轉行途徑,越壓抑搜的時間就越長。
過年時還參加了同學聚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佔了一半,日子過得那個舒坦就別提了。剩下在設計院和房地產公司的也是春風得意。幾個當年同宿舍的好兄弟出於好意,紛紛過來介紹去其它單位工作的機會,當時那個屈辱啊至今難忘。
4.做這一行,日常所見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由於大學生近年來的迅速貶值,投身施工的畢業生,尤其是大學本科生數量與日俱增。就連清華和同濟這種傳統的土木名校每年被施工單位騙進去的也不在少數。當然,進去的雖不在少數,但是能留下來的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在我看來,是進入施工單位的大學生,沒有不後悔的。但勸阻大學生進施工單位,絕對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一句話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每年都有新畢業的師弟向我諮詢施工單位的事,我無一例外地規勸他們不要搞施工,但每每都是被懷疑成別有用心的人。師弟們倒反過來向我誇耀他們有多麼多麼能吃苦耐勞,如何如何踏實。希望以後幹幾年轉行,或者當個項目經理就出頭了之類的。唉!
可惜,師弟們的決心和能力神馬的都是浮雲,但凡到了工地,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一年半載,沒有不後悔的,最後無一例外是哭爹喊娘的要辭職。
都說工地如何苦,但是年輕人總是不理解,覺得自己能忍受惡劣的環境,能接受低廉的報酬,這就是所謂的能吃苦耐勞。但是以在下的觀點來看,工地最苦的就是沒有盼頭,只要你呆在工地一點,那些苦你就得咽下去,幹一輩子施工就要吃一輩子苦。這不像軍訓或者下鄉體驗生活,咬咬牙就能挺過去,這是一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