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市商務工作的重要內容,「農超對接」一直發揮著保供應、穩物價、促民生的多重效應。自2009年開始推行至今,我市「農超對接」規模日漸壯大,已成為保障市民菜籃子、給市民錢袋子減負的重要途徑。
昨日,為鞏固我市「農超對接」成果,進一步推動全市「農超對接」工作開展。4月23日,市商務局、市農委、市供銷社在即墨市聯合召開2013年度全市春季「農超對接」即墨現場會。記者從會上獲悉
,此次春季「農超對接」現場會共達成採購意向1.9億元,協議總額創下歷史新高。利群集團、麥德龍商場、麥凱樂商場、維客集團等大型商貿流通企業與部分農民合作社籤訂蔬菜採購協議。
農超對接「籤單」1.9億元
昨日上午,各區市商務和農業主管部門分管領導,部分大中型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配送中心、集團消費單位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共220人參加了春季「農超對接」即墨現場會。此外,會議還邀請了濰坊市商務局、農業局及濰坊市有關商貿企業的負責人參會,並就加強農產品產銷區域對接進行商討。
會上,利群集團、麥德龍商場介紹交流「農超對接」經驗做法,現場組織採購商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參觀優質農產品展示。麥凱樂商場、維客集團、青島二中等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集團消費單位分別與我市部分農民合作社籤訂了蔬菜採購協議。即墨市、平度市商務局與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濰百集團籤訂了蔬菜產銷合作意向書。會上,共達成採購意向1.9億元。
全市直銷比重達50%
自2009年開始推行模式至今,我市「農超對接」逐漸加大農超、農標、農餐對接力度。以2012年為例,年內參加對接的餐飲企業、標準化農貿市場等增加到22家,合作生產基地擴大到30家。目前青島城區生鮮農產品直銷比重已達到50%水平。
在昨日的現場會上,市商務局巡視員劉芳介紹說,今年市商務局將實施 「農超對接」「雙百工程」,培育發展100家經營規模大、配送能力強、管理水平高、與合作社合作情況良好的超市公司和集團消費單位。同時,以大型物流中心為依託,建立農產品共同配送機制。城陽、華中和撫順路三大批發市場,以及福興祥物流配送中心等企業要強化全市農產品物流集散配送核心作用,加強與超市門店、農貿市場和集團消費單位的聯繫,實現採購、檢驗、加工和冷鏈配送一體化發展,降低成本,體現出價格、質量和服務優勢。
此外,我市還將加強農產品生產流通標準化建設。對接企業要規範農產品分級、包裝、貯運管理,同時,要加強籤約基地銷售標準化培訓,不斷提高「農超對接」標準化管理水平。
年內開設百處直營直銷點
今年的「農超對接」還將在對接形式上進行創新突破。據介紹,今年我市將積極推行社區直供門店亭點建設,全市年內要組織50家蔬菜生產基地和農業合作社在農貿市場、超市和社區開設100處以上的直營直銷專區 (櫃)和門店。同時,開展地產農產品直銷城市社區,建立常態化機制,實現常年、分時段運行,方便居民生活,促進農民增收。
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要積極發展出口農產品內銷工作,年內,建立15處以上出口農產品直營專櫃。
此外,我市今年還將加大陽光食品工程和農校、農軍、農餐對接力度,年內參加對接的餐飲企業增加到60家,大中學校增加到33家,合作生產基地(合作社)擴大到50家,進一步推動「陽光食品工程」進部隊工作。
此外,我市還探索建立「農超對接」信息資料庫和在線交易平臺,發展「農超對接」電子商務,鼓勵企業開展網上銷售。
蔬菜產品價格拉低近一成
「農超對接,不光幫助我們解決賣菜難的問題,也使得我們的蔬菜能夠賣出好價錢。」青島茂潤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經理吳芳向記者表示。而作為農超對接產業鏈的另一端,商貿流通企業也從對接活動中受益匪淺。利群集團生鮮物流採購經理李濤向記者表示,農超對接進一步完善了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的生鮮產品供銷鏈條,通過減少流通環節,大大降低了生鮮產品的流通成本,對於商貿企業自身來說,也能夠增強企業的價格優勢,「這是一場『雙贏』的合作。」
據青島市商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推進「農超對接」試點,積極探索推動鮮活農產品 「農超對接」的有效途徑和措施,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解決鮮活農產品難賣的有效途徑。去年,通過農超對接,流通環節費用降低了10%,拉低蔬菜產品市場價格8%—10%。
魚缸養菜能吃又好看
在昨日的農超對接現場會上,青島大豐收專業種植合作社帶來的十多種盆栽蔬菜吸引了眾人的眼球。據該合作社王玉升經理介紹,大豐收合作社擁有種植大棚300多畝,主要種植無公害盆栽蔬菜,目前已推出十多個品種。此次前來參加農超對接,是希望與利群、利客來等大型商超達成合作意向,讓盆栽蔬菜擺進超市。對於盆栽蔬菜的價格,王玉升介紹說,目前一盆蔬菜零售價30元,「其中包括盆和有機土的押金共20元,市民實際只需花10元就能買一盆菜回家。」王玉升說,憑著價格優勢和蔬菜質量,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受到了歡迎,「除了在一些中高檔酒店銷售外,我們的直營店還開到了青島市區的浮山後小區裡。」
相對於盆栽蔬菜,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展品更 「抓眼球」。一個玻璃缸盛滿「清水」,上面種著綠油油的蔬菜,下面魚在茂密的根須中遊來遊去。據該合作社經理姜波介紹,這種利用營養液栽培的無公害蔬菜能吃好看,「一缸營養液能讓蔬菜長接近2個月。」目前,這種無土栽培的蔬菜還未投放青島市區市場,姜波表示,希望通過農超對接,能夠幫助他們拓展市場、增加銷售渠道。
「農超對接」省環節不省檢測
從田間地頭直接供應商超、企業,「農超對接」大大減少了生鮮產品的流通環節。然而,在規避了批發市場或蔬菜商販的同時,是否也同時繞過了一些蔬菜質量檢測流程呢?對此,市商務局蔬菜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農超對接」所供應的蔬菜,同樣納入我市三級蔬菜質量監督檢測體系,「通過逐級把關,在減少流通環節的同時,做到了不減少監督檢測環節。」
該負責人介紹說,在「農超對接」過程中,蔬菜首先要經過生鮮物流企業的嚴格檢測,在進入商超時將再度接受質量及農殘檢測。「以上企業都是經由市商務局認定資質的企業,具備蔬菜農殘檢測資質。」同時,市商務局菜籃子檢測中心,還將對「農超對接」蔬菜進行隨機抽檢,確保蔬菜檢測無死角。此外,我市還加強了「農超對接」管理制度建設,重視制訂「農超對接」合同文本,明確對接雙方的權利與責任,提高對接合同履約率。完善農超對接登記、統計和信息報送制度,對「農超對接」實行量化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