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雙閏年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公曆2020年為雙閏年。農曆庚子鼠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384天。」
「終於輪到我過生日了,2月29日!」「一年384天?太棒了,我賺了19天!」……針對「雙閏年」的話題,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工程師胡方浩告訴記者,今年陽曆和農曆碰巧了,都是閏年。
專家說,陽曆是以回歸年為主要依據制定的曆法。陽曆閏年,是因為回歸年長度為365.2422天,但曆法的年是以整日數為單位計量的,所以在制定時需要設置增加閏日的方法來使得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
陽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歸年短約0.2422日,每四年累積約一天,把這一天加於2月末(即2月29日),使當年天數變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按照正常規律,被4整除的年份一般為閏年,而對於世紀年份需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根據這樣規則,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303個平年,計算得到年的平均長度為365.2425天,與回歸年周期相當接近。
農曆是兼顧回歸年和朔望月編制的曆法。朔望月是月相變化的周期,大約是29.5306天,因此曆法中農曆月分月小(29天)和月大(30天),農曆平年包含12個朔望歷月,約354天;而一個回歸年約是365.2422天,比農曆平年多11天左右。
為了解決兩者間日數差別,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農曆閏年包含13個朔望歷月,約384天,比回歸年多了約19天。現行農曆置閏方法大致有「十九年七閏」的規律,可以算出19個農曆年的長度(約6939.69天)與19個回歸年的長度(6939.60天)基本一致。
而哪一年是閏年,閏月又到底是閏哪個月,就要依據農曆編排規則來決定了。
規則要求包含節氣冬至在內的農曆月為農曆十一月,如果從某個農曆十一月開始到下一個農曆十一月(不含)之間有13個農曆月,這一年就為閏年。其中最先出現的一個不包含中氣農曆月為農曆閏月。所以農曆鼠年的「閏四月」就是第一個出現不包含中氣的農曆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