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尼古拉·特斯拉是著名的發明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氣工程師,被稱為「發明20世紀的人」。年幼的特斯拉在受到強烈閃光刺激時眼前變化產生幻象以至於夜不能寐,為了能夠獲得片刻的安寧,小特斯拉每天晚上不得不在大腦中完成一次次「虛幻」的旅行。17歲時,特斯拉驚奇地發現,自己能夠充分利用想像力,完全不需要任何模型、圖紙或者實驗,就可以在腦海中把所有細節完美地描繪出來,和實際情況沒有絲毫差別,後來特斯拉發明創造都依靠了這種能力。然而他的成功並不單純依賴這種「超能力」,縱觀其一生,我們能獲得什麼啟示呢?本文譯自Medium原標題為" What made Tesla a genius? Lessons learned from Nikola Tesla"的文章。
我的待讀書單中大約有400本書,如果你處於類似的情況,你就會明白,在機會成本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決定下一步讀哪本書有多麼困難,因為還有許多其他非常好的選擇。然而,幾天前我決定讀一下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Nikola Tesla),以下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總結的一些想法。
超強的感官
在尼古拉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他就體驗到並注意到自己擁有不可思議的想像能力和高度的感知能力,起初他認為這些能力對自己的健康不利,但應用到發明上時,這種「詛咒」變為了他的超能力。
「我的方法與別人不同,當我有了一個想法之後,並不急於投入實際工作,而是開始在想像中構建這種想法。我在腦海中就能改變結構,改進和操作設備。對我來說,在思考中運行渦輪和在工作室裡實際操作都是一樣的。」
如果他的那些了不起的發明沒有展示出這種力量,那麼從他的話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點:
「有一段時間,我完全沉浸在描繪機器和設計新形式的無盡樂趣中,那是我一生中最完整的、最幸福的一種精神狀態。想法源源不斷地湧進大腦,我唯一的困難就是要牢牢抓住它們。」
當我讀到這裡時,下面的想法突然閃過我的腦海:假設他的「特異功能」是他的「競爭優勢」和釋放才能的主要原因,使他能改變人類文明,那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是否也存在一條途徑來做到類似的事情呢?
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就可以實現,對吧?或者至少在理論上,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讓我們有能力將實驗成本在時間、金錢、精力上降至零,讓我們擁有這種能力,又不受這種天賦的詛咒。我們現在就擁有這樣的能力,這是我考慮到的第一點。
強烈的自省
"大多數人都沉浸在對外部世界的沉思中,卻完全忽視了自己內心在發生什麼"
想像一下一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卡爾·榮格(Carl Jung)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三者的會面,即使他們一直談論的是烹飪,那也必定會是一場很好的辯論。
剛讀書中前幾頁的時候我就發現,無論是處於哪一種情況,特斯拉都非常強調在各個層面上的自省。他甚至以這種方式進行寫作,描述了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分別發生了什麼,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缺乏觀察無知的一種表現形式,是許多病態觀念和愚蠢觀念盛行的原因"
書中展現出勇氣在於,儘管他反覆經歷極度的痛苦和不適,但他仍然仔細觀察自己的反應,並試圖理解發生的一切之間的因果關係。
這告訴我們什麼?偉大的思想,以及個人的發展和前進的先決條件,就我目前所能理解的而言,似乎是:無聊、焦慮、不適、痛苦等等。
而當這些情緒出現時,我們通常會做什麼?我們會迴避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出現這些情緒。更糟的是,如今的我們還有社交媒體和其他易上癮的東西,比如吃,Netflix,性,毒品和其他享樂主義追求,因此更加使我們失去了面對自己「惡魔」的機會。而且,這也就是榮格在鼓勵我們面對自己影子時所提到的。
如果你能更多地面對自己,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想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不惜一切代價過有意義的生活
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為了讓自己的父親和家人幸福,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之外,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工程學、物理學、數學等。
儘管在開始「真正的工作」之前,他有很多健康問題,但他總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且從未動搖過。在1873年差點死於霍亂之後,他和他的父親決定最終去學習工程學、物理學和數學。
有一次,在玩自己發明的一種弓的時候,他描述道:
「我和叔叔一邊沿河散步,一邊練習我的弓。太陽正在落山,河裡的鮭魚很有趣,時不時會躍向空中,閃閃發光的身體在一塊突出的巖石背景下形成鮮明的輪廓。當然,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任何一個男孩都有可能打到魚,但我進行了一項更艱巨的任務,而且把我打算做的事告訴了我叔叔。我要把一塊石頭扔向這條魚,把它打到石頭上,劈成兩半。說到做到。我叔叔看著我,幾乎嚇得丟了魂,驚叫道:「Vade retro Satanas!」(中世紀天主教驅魔公式,用來擊退任何可能發生的邪惡事件)。過了幾天他才又跟我說話。」
我不知道他這樣做的確切原因,但他似乎不太在意別人的意見,也不考慮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專注於做他頭腦中想像的和想做的事情,懷著最好的願望,並對結果釋懷。這是多麼美妙的一課啊。
我不確定這種行為是源於他的反社會人格,還是他有意識的決定和控制,但這並不重要。慣例總是符合現狀,這就是慣例的定義。如果你不想打破慣例,你將永遠無法看到你天賦的全部潛力。這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策略,但對於那些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人來說,除了這樣做,沒有其他切實可行的選擇。
超越物質的動機
特斯拉最關心的從來都不是通過自己的發明賺了多少錢,也不是他的發明的直接效用。他考慮的是怎麼做才能對後代產生最大的影響。
「我堅信補償法,真正的回報永遠與付出的勞動和犧牲成正比。這就是為什麼我確信在我所有的發明中,放大發射器將被證明是對未來文明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發明之一。我作出這一預測並不是因為它必將帶來的商業和工業革命的思想,而是因為它使許多成就成為可能的人道主義後果。」
他接著說:
「最大的善意來自於促使統一與和諧的技術進步,而我的無線發射機正是如此。」
他這裡所說的開創了無線技術的發明我們今天都在使用,並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心理上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知道歷史。
對此我的想法如下:隨著文明和技術的進步,我們需要做的「工作」越來越少,因為技術將以越來越少的人力創造同樣的生產力。因此,如果我們應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更具體地說,就是整體動力理論(如下圖所示),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人和系統/制度都是為前4種需求(生理、安全、愛/歸屬感、尊重)而建立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
如今人們沮喪,因為整個系統是反向工程為了錢,地位,權力和所有其他處於前四層的需求,而我們需要的是自我實現,通過增加社會影響,通過表達自己,通過藝術、音樂、革命性技術,或者通過給予。
動態需求層次
上面的插圖展示出一旦你滿足了一個需求,下一層的需求對你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這就是我的假設所說的我們只看到自己正在滿足的需求,而沒有考慮到有其他的壞處。
歷史從來沒有等價地考慮過這些。在饑荒、疾病、乾旱、戰爭和其他災難中,儘管我們無數次瀕臨滅絕,但人類還是設法生存了下來。因此,在那些情況下,除了少數例外(希臘、神職人員、知識分子、皇帝等等),我們不應該討論自我實現需求。
但現在,隨著人類的進化,人們在各個方面聯繫更加緊密,我們也許能夠做到這一點,並專注於我們需求的下一個層次。這就引發了有關普遍基本收入和其他措施的討論。
最後我想引用特斯拉的書中的一句話,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
「和平只能是普遍啟蒙和種族融合的自然結果,我們離這種幸福的實現還很遠。」
也許並沒有那麼遠。但也許是我錯了。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catalinmatei/what-made-tesla-a-genius-lessons-learned-from-nikola-tesla-33df7313d39c
編譯組出品。譯者:Jane,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