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歐洲足壇的黑店,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誰?
葡超雙雄本菲卡和波爾圖相信必定會榜上有名。
菲利克斯、貝爾納多·席爾瓦、雷納多·桑謝斯、魯本·迪亞斯、埃德森·摩爾斯、坎塞洛、林德洛夫、貢卡洛·格德斯、達尼洛·佩雷拉等等一系列名字,都是本菲卡最近幾年的代表作。
能夠在年年高價賣核心的情況下一直穩坐聯賽前二,並且保持歐戰競爭力,本菲卡的經營之道,還有青訓體系,有太多值得我們解讀的地方了。
而且探究得越深,你就越會發現,本菲卡的魅力所在。
「為什麼要為他人作嫁衣?這是我們DNA的一部分」
曾經在曼城做過8年一線隊技術分析師,並且先後輔助過曼奇尼和佩萊格裡尼奪得英超冠軍的佩德羅·馬科斯,如今成為了本菲卡信任青訓營技術總監。在馬科斯近期接受的採訪中,我們窺探到了本菲卡在培養年輕球員方面的獨特哲學。
「你問我為什麼本菲卡要年復一年地為他人做嫁衣?除了經濟和競技因素之外,還有一點:讓自己的孩子走出去,去探尋更廣闊的世界,是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就烙印在葡萄牙人心底的民族傳統。」
正如馬科斯所言,競技、經濟和民族傳統,都在迫使,亦或者說是支持本菲卡延續現在這種經營方式。
首先要肯定一點,本菲卡在經濟上的壓力是巨大的。
在本賽季意外被希臘球隊帕奧洛擊敗一早無緣歐冠小組賽之後,他們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根據Soccerex Football Finance 100公布的2020年世界足壇職業俱樂部財政實力排行榜,本菲卡在全球僅僅排名63位,甚至不敵上個賽季從英冠降級的斯託克城。
你或許會感到無法理解,但沒關係——畢竟英超和葡超在商業開發和轉播分成方面的巨大鴻溝,就連霍夫曼(今年6月份剛剛上任的英超聯盟主席)都公開表示無法理解。
這就是事實。賣人,對於本菲卡來說就是最好的回血方式。
好在,本菲卡在賣人方面的成功在歐洲足壇絕對是首屈一指,根據官方渠道的轉會費統計,過去10年他們通過出售球員收回了近9億歐元。
其中,2015年是本菲卡在轉會市場正式確立「黑店」人設的一個關鍵節點(為什麼這個時間很重要,我們下面在細說)。如下圖所示,2015-2017年這段爆發期間,無論所出售球員的數量、成材率和轉會費收入,都堪稱歐洲頂級。
而過去這10年間,本菲卡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交易,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這幾個著名例子:
菲利克斯:本菲卡——馬德裡競技1.2億歐元
魯本·迪亞斯:本菲卡——曼城7160萬歐元
埃德森:本菲卡——曼城4000萬歐元
雷納託·桑謝斯:本菲卡——拜仁慕尼黑3500萬歐元
林德洛夫:本菲卡——曼聯3500瓦歐元
另外,像坎塞洛、B席、安德烈·戈麥斯等球員離開本菲卡後的二次轉會,都仍在為母隊貢獻著轉會費。
至於競技上,本菲卡青訓營技術分析員羅德裡戈·馬加哈斯在接受Goal採訪時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四五名來自本菲卡青訓營的球員能贏得歐冠冠軍。」
留在本菲卡,這個願望虛無縹緲。但分散在各大豪門的本菲卡青訓驕子們,卻一直承載著母隊的夢想。
馬加哈斯直言,本菲卡雖然是葡超的頂級強隊,但在歐冠他們還沒有稱霸的本事。相反,從這裡走出去的球員,他相信他們心中會有本菲卡,將他們在這裡學到的帶到更高水平的舞臺。
我們沒法判斷這種模式或者理念算不算高級,但不得不承認,這在金錢至上的轉會市場,的確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考方式。
人們口中的歐洲黑店本菲卡,其實有我們所不知道的一面。
而本菲卡的另一面,則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艱辛。
「球星加工廠的黑暗歲月」
別看本菲卡如今風光無限,回到大約10年前,他們無論在賽場上賽場外,都牢牢地被死敵波爾圖壓在身下。
在那個年代,裡斯本競技才是葡萄牙青訓的名牌,波爾圖則是歐洲「黑店」的代名詞。
前者先後培養出C羅、誇雷斯馬這樣的葡萄牙國民球星,後者通過低買高賣從J羅、法爾考和穆蒂尼奧等球星的轉會中大賺特賺。
這一切,都和本菲卡沒有多大關係。
在那個時候,幾乎所有葡萄牙有天賦的年輕人都夢想著進入阿爾科切特——裡斯本競技的青訓營,這個曾經培養出C羅的葡萄牙足球聖地。而本菲卡的青訓,還處於混沌狀態,球探的眼光也不如波爾圖,場上場外都備受打壓。
直到2006年,本菲卡走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創建賽沙爾青訓學院。
啟動資金高達1500萬歐元,年均運營成本500萬歐元,在那個年代對於本菲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賭博。
不過球隊高層很清楚,想要在愈發階級固化的歐洲足壇殺出一條血路,青訓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雖然起步階段困難重重,球隊也沒有虧待青訓營裡面的孩子們。
球隊高層為青訓梯隊做好了全盤規劃,包括何時讓球員進入B隊參加葡萄牙次級聯賽,如何安排球員在12支青訓梯隊中的升級,都有全面且嚴謹的規劃。
至於最後的結果,你回想一下我們前面說到的轉會收入,就知道他們是賺是虧了。
前面我們說到,2015年是本菲卡青訓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其實有兩層含義:除了是賣人上的轉折,也是賽沙爾從虧損到盈利的轉折。
這一年,安德烈·戈麥斯、安德烈·席爾瓦和貝爾納多·席爾瓦的轉會,第一次讓本菲卡從青訓——出售——低價引進年輕球員這個模式中獲利,堅定了俱樂部走下去的決心,這也才有了一年後賽沙爾的擴建。
熬過了最初艱難歲月的本菲卡,也終於等來了收穫的季節。
「這裡不是一般的造星流水線」
說到這,很多人可能要問了:起步並不早,底蘊也不算深厚,本菲卡的青訓憑什麼脫穎而出?
別急,我們慢慢說。
雖然本菲卡賣出去的人,價格大都不低,但很少有買家和他們鬧出不愉快。
近年來屢次砸出天價挖人的曼城主帥瓜迪奧拉,就是本菲卡的忠實擁躉。
瓜迪奧拉對球員的高要求,是出了名的。他也一定程度上因此走上了年年高價引援,年年都對陣容不滿意的黑路。
而瓜帥對本菲卡出身的球員的喜愛,更能凸顯這家球星加工廠的過人之處。
貝爾納多·席爾瓦,就是個中代表。
本菲卡U19青訓隊魯斯·阿勞霍是B席在本菲卡時期的啟蒙老師之一,他提到了過往在培訓這位弟子時的巧妙之處: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教他們怎麼拿球、傳球、進球,只會讓他們成為一臺機器。但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他們怎麼閱讀比賽,培養自己的足球哲學,這樣就算他們以後換再多的球隊,再多的教練,他們都能自我調整,適應。」
馬加哈斯也表示,本菲卡青訓體系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總會比其他球隊想深一層:讓球員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將自己的眼光置於單場比賽之上,才能真正看懂足球。
而具體到日常的訓練中,科學,人性化和針對性這三個詞,足以概括本菲卡青訓理念中最深入骨髓的優點。
高科技
首先來看看,本菲卡在青訓中到底使用了多少高科技手段。
一方面,從選材開始他們就比別人更快一步。
根據馬科斯的介紹,本菲卡有一支超過200人的球探團隊,他們分別在葡萄牙為核心的各個足球人才高產區,觀看各級別青年隊賽事。
他們挑選人才,不是靠單純的球探獨立分析和跟蹤觀察,而是靠大數據的歸納和類型匹配,務求第一時間為球隊找到最合適的苗子。
說到本菲卡的選材,我們不得不重點提到一個關鍵人物:賽沙爾青訓學員的總經理佩德羅·米爾奧門斯。
自從2017年擔任這個職位以來,米爾奧門斯就不斷從同城死敵裡斯本競技那裡學習借鑑,提升本菲卡青訓團隊的選材和搶人能力。
米爾奧門斯帶來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從其他豪門那裡二次「淘寶」。
比如少年時期在波爾圖不受重用的安德烈·戈麥斯和菲利克斯,就多虧了本菲卡球探的慧眼識珠,才沒有成為滄海遺珠。
第二,一對一針對性搶人。
當初本菲卡之所以能從裡斯本競技搶來瓦斯科·特謝拉,就是在球員尚未年滿14歲(根據當時的葡萄牙勞工法,球員年滿14歲才能籤訂培訓合同)時就已經向他許下承諾,並且一直有專人密切關注他的訓練狀況,提前準備針對性訓練方案。
過程很順利,特謝拉年滿14歲後很快就和和本菲卡籤訂培訓合同,兩年後雙方籤訂了第一份職業合同。
另一方面,本菲卡在訓練硬體上,也為歐洲足壇提供了一套先進的參考模板。
2016年,賽沙爾青訓基地全新升級,如今那裡擁有9個標準訓練場,20個更衣室,還有三個最先進的大數據智能管理健身房,能為不同年齡段的球員提供針對性的訓練。
在日常訓練中,本菲卡的青訓教練們也準備了很多「怪招」。
比如沿著牆壁移動的球網,作用是訓練孩子們瞄準目標時起腳的反應速度和預判能力。
至於像物理治療室、營養師、模擬訓練系統這些標配,更是一應俱全。
針對性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因材施教這個永恆不變的話題。
根據馬科斯的介紹,本菲卡會通過大數據將同一位置不同類型的球員進行分類,再為他們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
而且這套訓練方案,針對的不僅僅是技術,也不僅僅是場上。這是一套針對球員足球基本功、心理狀況、體能狀況的全面訓練計劃。
人性化
最後要說到,是那些我們在場上場下都很難留意到的,俱樂部文化。
足球訓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任何有過切身體會的人都很會贊同這一點。而本菲卡的青訓營裡,人人都在用心營造一個舒適,愉悅的訓練環境。
賽沙爾青訓營的一位工作人員納西門託曾經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的時候這樣描述球員和工作人員的相處模式:
「孩子們來到訓練場之後,他們每個人都會過來跟我們打招呼和握手;
還會時不時和球場保安夫婦開玩笑,調侃後勤的光頭大叔;
會因為飯菜不合胃口和廚房的大叔阿姨鬧脾氣耍性子就像對著自己父母一樣;
就算是對著平時最沒有存在感的器械保養員,他們都會主動為他搬器材,在他拿著大堆設備出出入入時幫他扶門……」
就像納西門託說的,與其說球員們是在這裡訓練,倒不如這是在接受教育——除了作為球員,他們作為一個合格的人應當擁有的一切品質,都能在賽沙爾學到。
如果你要問什麼是本菲卡的獨特之處的話,看到這或許已經心中有數了。
寫在最後
雖然本菲卡青訓很成功,賣人很賺錢,但看到自己培養出來的球員一個個遠走他鄉,依然很多人擔心為青訓付出了大量心血的教練和技術團隊會不會感到憂傷,或遺憾。
不過阿勞霍表現得很豁達:
「當我看到本菲卡出身的球員為球隊贏得錦標的時候,無論他們是不是代表本菲卡,我都很為他們開心。現在我們是在為足壇培養人才,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一顆赤子之心,對於這群為青訓默默耕耘的老臣子來說,就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也是最寶貴的財富。
更何況,本菲卡培養出來的大批葡萄牙國腳,雖然未必都會為自己的母隊或者足夠的俱樂部效力,但他們正在將葡萄牙國家隊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我是葡萄牙人,我希望看到我們國家的足球越來越好,幫助他們的國家培養更多的球員。」
阿勞霍如是說。
別忘了,明年夏天,歐洲杯就要來了。衛冕冠軍葡萄牙的徵程中,這群現在的或曾經的本菲卡人,都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為自己的祖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