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360度):電話連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紀小龍教授
今天,在北歐,美麗的斯德哥爾摩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活動周拉開了序幕。今天下午北京時間五點半,首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摘取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桂冠的是兩位美國科學家與一位英國科學家,他們獲獎是因為「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這些發現導致了一種通常被人們稱為「基因打靶」的強大技術。
那麼,什麼是「基因打靶」?這三位科學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我們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紀小龍教授給我們作一些簡單介紹。
連線問題:
1、紀教授您好!是不是先給我們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是強大的「基因打靶」?它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關聯?
2、之前,我們也看到美聯社對獲取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的熱門人選有一個預測:說是發現端粒的美國科學家和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英國科學家將最有可能折桂,而我們看到今天下午折桂的是兩位美國科學家和一位英國科學家,請你給觀眾朋友介紹一下這三位科學家的背景?
3、我們知道諾貝爾獎項基本代表著人類科學活動的最高成就,獲獎者或者是對重大科學難題有突破,或者是對科學趨勢的把握有重要的提示,本年度的生理或醫學獎對世界醫學最重要的貢獻在哪裡?請紀教授給我們介紹一下。
標題:美國科學家馬裡奧·卡佩奇、奧利弗·史密西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我們再請紀教授給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五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回顧一下諾貝爾得主對人類醫學研究的卓越貢獻。
2006年:美國科學家法爾和梅洛發現"關掉"特定基因的功能,有助針對有害基因創出新療法;
2005年:澳洲科學家馬歇爾及沃倫發現了導致胃炎及腸胃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
2004年:美國科學家阿克塞爾和巴克研究人類嗅覺,發現了在人體內有能夠分辨出1萬多種氣味的接收器;
2003年:美國科學家勞特布爾和英國科學家曼斯菲爾德共同發明了磁力共振,大大豐富了人類的醫療手段;
2002年:英國科學家布倫納和蘇爾士頓及美國科學家霍維茨共同發現了基因控制器官發展的秘密。
謝謝紀教授的分析和介紹。備受矚目的諾貝爾頒獎活動今天在斯德哥爾摩拉開序幕,接下來的一周,化學物理文學經濟及和平等獎項將陸續頒布,諾貝爾獎被認為代表著人類科學文化的最高水平,因此而擁有相當多的擁躉者,接下來的一周將是他們的盛宴,也將是本年度人類最高科學文化成就充分展示的盛宴。
責編:尚豔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