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u丨文
人類在太空中是渺小的、又是孤獨的。
孤獨的人類總是對於外星生命充滿了好奇,從E.T.、異形,到阿凡達……各種科幻作品中,對於外星生命的描繪從來沒有停止過。
如果你看過劉慈欣的《三體》,那麼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三體人長得什麼樣子?」
然而三體人的形象就像披著一層面紗,小說中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正面的描寫,非常神秘。
最近騰訊動漫宣布,改編自劉慈欣同名著作的《三體》漫畫版將於11月正式推出。
目前網站上已經放出了一話預告篇,出現了監聽員、三體艦隊、還有虛擬紀元脫水的場面等等。
在預告漫畫中,疑似三體人的畫面一閃而過。
當然,漫畫版可能也只是漫畫作者自己的想法而已,可能和原作者想像的相去甚遠。
沒人知道劉慈欣在下筆前,他腦海中三體人的形象到底是什麼樣的。
畢竟現在還沒有讀取思維的裝置。不如說,如果我們能從劉慈欣的腦中直接看到小說的設定,就像三體人一樣思維可以被看見,那麼科幻小說家都要失業了。
讀者只能通過小說中的隻言片語,比如三體人可以脫水等等的線索,得出大概類似蟲子的形象,但也只是大致形象。
劉慈欣也曾在一次節目採訪中談到:
"坦率來說,作為一個作者,我對文字乃至文學在科幻上的表現力是沒有信心的……
我從來沒有用文字真正地把自己想像的畫面表現出來,一次都沒有過。"
不只是三體人,還有像降維打擊的二向箔、絕對光滑的水滴、四維空間的廢墟、還有低維展開高維摺疊的智子……這些超越日常的事物,你很難用語言去正確描繪。
好在科幻作品中那些具有夢幻、狂野氣質的想像文字並非無源之水,大部分都是基於現實中已有的科學知識衍生。
所以才更讓人信服,會讓人產生「哦,多少多少年以後我們人類科技樹發展到什麼程度,可能會掌握這個技術」,而不是類似「上帝賜予人類」的悲觀想法。
就說四維空間,也是一個小說中經常出現,但普通人很難去想像的東西——就因為確實沒有人真正的見過。
(注意這裡是「四維空間」,而不是「四維時空」,並不是、並不是、並不是所謂的「三維空間+時間=四維時空」,重要的東西說三遍。)
《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在開頭虛構了一個故事。
時間設定在公元1453年,關於一個「魔法師」、或者說「女巫」短暫接觸到四維世界的片段,引出了後來人類的「萬有引力號」對於四維世界廢墟的探索。
「從三維空間看不到四維,但從四維空間能夠看到三維世界的一切並且能對它產生作用」 ,讓人類艦隊都束手無策的「水滴」,最後卻被意外進入四維世界的人類輕易摧毀。
科幻畢竟是科幻,有想像加工的成分,現實中我們這些「三維人」接觸不到「四維」或者更高維度的世界,很難想像所謂「方寸之間,深不見底」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
我們拿一張很經典的紙片人老婆圖片來說明:
我們雖然身處三維世界,但眼球觀察到的卻是二維的平面畫面。而圖像中屬於二維世界的「紙片人老婆」們,如果有生命的話,那麼可能相互間只能觀察到一段有各種顏色的線段。
(我眼中的紙片人老婆&紙片人老婆眼中的世界)
而四維世界呢?
就像一個先天性失明的盲人,如果你只給他文字,可能他腦海中想像出來的世界和現實大相逕庭。科學卻通過理論讓我們能夠高維空間是怎樣的存在。
現在有不少遊戲,能讓你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了解四維是怎樣的存在。
比如《4D Toys》,這款遊戲在PC/iOS上都有上架。
比起遊戲,我覺得更像是「電子玩具」,能夠非常直觀的以三維視角操控四維物體,通過改變位置了解。
還有iOS上的《四維空間》,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應用。
雖然只有短短十八頁的內容,但是配合手動觀察,能把「四維空間」這種非常抽象的概念解釋清楚。
關於四維空間,BB姬這裡就不多加解釋了。
感興趣的可以通過上述遊戲,或者B站找李永樂的相關講座,也是非常靠譜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