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海AI會客廳」年度論壇12月15日在上海中心舉辦,論壇上探討了光子晶片驅動的信息技術變革以及量子通信技術展望等前沿話題。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賢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今世界高度互聯,依靠手機處理和存儲大量的個人數據,行動應用程式也收集了越來越多包括密碼在內的敏感信息,這增加了用戶對於邊緣安全性的需求。」
但是他認為,量子通信技術目前的應用仍在初期階段,主要面向關鍵領域的需求,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這種量子加密技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還有待觀察。
此前中國電信展出了兩臺華為和中興的量子加密手機樣機,用戶可在通話過程中一鍵選擇兩種通話模式,「加密通話」或「普通通話」。這標誌著量子通信技術未來有望觸及普通人。
上個月,中國電信宣布與國盾量子成立合資公司中電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預計在明年開始區域性試點推廣量子安全通話服務,用戶需要將普通SIM卡更換為量子安全SIM卡並開通加密通話套餐。
據了解,量子安全通話服務可以理解為「安全通話+量子密鑰」的服務;加密通話與普通通話的區別在於,提前將量子密鑰預充注至安全SIM卡中,通過「安全SIM卡」對撥打安全通話時的語音數據加密,從而防止語音傳送的內容洩漏。「安全SIM卡」結合了普通SIM卡和安全晶片的功能,也就是說,量子安全通話服務並不需要用戶專用定製手機。
目前,國內外可製備量子密鑰的量子信息技術主要包括QKD(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和QRNG(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量子密鑰分發被認為是一項在位置之間共享加密密鑰的「本質上不可破解的」技術,其安全性經過了嚴格的數學證明。
量子通信被認為是下一代基礎性通信技術,其安全性高、傳輸高效,量子加密手機的問世無疑是推動量子通信邁向實用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但專家指出,量子加密手機距離量子計算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仍然很遠。
金賢敏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量子安全滲透到數位化的場景是有必要的,未來工業控制、移動通信等場景都需要量子通信技術等支持,這會推動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但從個人用戶而言,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部量子手機。這類量子手機對於政企客戶可能有需求,但就普通消費者而言,對於加密通話功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還有待觀察。」
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走在了量子信息技術等前沿。今年上半年,韓國電信巨頭SK Telecom和三星發布的「量子加密手機」就是手機內置了量子隨機數晶片。三星的量子加密手機解決方案,利用QRNG晶片可以通過測量光量子態得到的隨機數來加密信息,從而提升密碼系統安全的破解難度。量子隨機數生成晶片一旦檢測到故障,還能夠自動恢復再次產生新的密碼,而且從現在的技術來看,基本上不存在破譯的可能。
這款集成QRNG晶片的手機通常需要與eSim卡以及量子保密的數據中心結合使用。QRNG晶片生產商瑞士量子通信技術公司ID Quantique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配備了量子隨機數發生器的手機未來能夠讓普通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體驗量子安全技術的好處。QRNG晶片組能夠允許智慧型手機用戶通過生成無法破解的真實隨機數,以安全可靠的方式使用選定的服務。」
上個月,英國電信(BT)也宣布正在與總部位於英國的量子技術初創公司、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共同合作,計劃使用量子密鑰分發(QKD)技術構建安全網絡。英國電信認為,此舉將為開發各類需要「數據傳輸的超安全性」的量子安全用例奠定基礎。